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30 12:37范喜顺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铁蛋白缺铁性贫血

范喜顺

(凌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锦州 121200)

贫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并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在血液系统病症中表现比较严重[1]。在临床上,贫血的类型相对较多,最为常见的贫血症状为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在机体对铁的需求供给出现失衡后,导致体内储存的铁元素耗尽,使红细胞内的铁出现缺乏,而导致患者发病。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其他异常症状[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应用于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便为临床贫血检验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贫血患者14例、中度贫血患者14例、重度贫血患者14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2.5±10.5)岁。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42名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名,女性21名;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1.8±10.3)岁。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和食欲缺乏症状,为方便对照研究,排除孕妇和婴儿,排除有恶性肿瘤和相关重大病症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病症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需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部静脉血2 mL,选择统一的血常规专用采集管作为肘静脉采血的材料。在完成抽血后,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送至检验科室进行检验。由检验科相关人员进行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血液化验。在检测前,将选择的抗凝剂和相关标本充分均匀混合,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各项操作。血清铁蛋白的检验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将固相抗体和血清中的铁蛋白反应连接在酶标抗体中,以便形成夹心结构,对于未结合的酶标抗体进行洗去处理,然后进行以标记酶活性的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进行检验,同时选择菲啰嗪比色方案进行血清铁的检验,首先通过三氯醋酸以及盐酸混合溶液的洗涤,以便于对血清中的铁和沉淀蛋白进行释放,之后选择硫代乙醇酸进行干预,以便于释放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并将二价铁和菲洛嗪进行结合,并且将562 nm作为吸收峰[3]。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等相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0.10±3.24)pg,(85.31±1.64)g/L,(22.11±1.32)%,(70.06±5.89)fl,(3.16±0.32)×109/L,对照组分别为(37.21±3.13)pg,(124.52±3.82)g/L,(13.91±1.45)%,(90.61±0.64)fl,(3.96±0.44)×109/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高于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指标比较()

表1 四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指标比较()

3 讨 论

贫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生这种病症时都会合并其他类型的病症[4]。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贫血类型也相对较多,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的乏力、面色苍白和头晕等症状,并且有明显的识别性和特异性特征[5]。贫血症状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这会对贫血的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恶性贫血患者是因为造血因子维生素B12存在吸收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了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患者身体中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一种贫血表现。目前,临床上大部分贫血患者主要为缺铁性贫血[6]。

基于此,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恶性贫血患者主要因为幼小红细胞的铁元素存在利用障碍而导致患者发病[7]。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的铁代谢也有其各自的特点[8]。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对骨髓内铁元素的储存量进行预测,是临床在进行贫血鉴别诊断时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对诊断技师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很难进一步推广应用[9]。有学者认为,存在缺铁性贫血症状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与正常人无太大的差别。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0.10±3.24)pg,(85.31±1.64)g/L,(22.11±1.32)%,(70.06±5.89)fL,(3.16±0.32)×109/L,对照组分别为(37.21±3.13)pg,(124.52±3.82)g/L,(13.91±1.45)%,(90.61±0.64)fL,(3.96±0.44)×109/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缺铁性贫血患者与正常人在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此外,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等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不断的加重。

随着临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贫血在进行检验时所应用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临床检验贫血的主要方法,能够充分反映机体内铁的储存量和骨髓含铁量,进而能够为临床病症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客观评估标准,这对于患者的病症诊断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10]。但是这种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条件相对较高,很难推广应用。在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出现误差,如采血不规范、血液标本送检不规范、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等情况。因此,临床应对上述情况加以重视。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选取合适的采血部位,正确的应用注射管,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验时间,保证采血标本的规范性,同时保证所存放的试管和所使用的注射器干净无污染。在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落实相关的标本执行原则,为血液分析仪选择相配套的试剂,同时要做好对于血液分析仪的定期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将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应用于贫血鉴别中能够发挥有效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提高患者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铁蛋白缺铁性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乳铁蛋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