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燕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体系的一项支柱型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它与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平衡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各国货币管理机构为了保障金融稳定,以双管齐下的方式,把宏观审慎政策结合到本国的货币政策之中,构建“双支柱”型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文章以“金融稳定”作为国家的金融政策目标,以货币政策作为维持国家金融稳定的宏观政策工具,探讨了货币政策在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之后,二者之间的权衡问题。以中央银行为“链接”方式的 “双支柱” 型金融政策,在体系的构建、拓展与权衡的过程中,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并促进我国经济体系向平稳进步方向前进。
【关键词】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双支柱
【中图分类号】F821.0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复苏与复兴,目前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与稳健发展的道路上。纵观近些年的国家金融政策,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是权衡金融稳定的一个基础性政策,但并不是能够保障金融穩定的唯一参考标准。在国外,多个国家经历了不同时段的金融危机问题后,思索出一条新的、促进金融稳定的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世界金融监管体系随之也开始着眼于对各国金融行业展开大规模的审慎、审视。为了更好地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货币”+“宏观审慎”双政策功能的“双支柱”型金融监管框架被构建起来,并被应用于物价和金融双重职能方面的宏观调控。该宏观调控政策经过实践应用后,很快得到了各国金融行业的认可与依赖。
二、“双支柱”相关知识概述
(一)“双支柱”的概念
从各国金融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货币,良好的货币政策给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本质性的保障[1]。因此可以证明,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是维持金融稳定的一大支柱。在全球经济化、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任何国家面对金融问题,都不能独善其身,也不能坐等危机到来。所以能够保障货币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国家的金融发展具有极为重大作用与意义。而为了更好地调控国家的宏观金融经济,宏观审慎政策是各国监管部门和全球监管体系所共同采取的一种有效管理政策,也是当前全球金融稳定的一大支柱。“货币”支柱与“宏观审慎”支柱二者从性质上来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他们的融合与沟通,构成了金融体系的“双支柱”。
(二)“双支柱”政策的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国家金融“双政策”“双支柱”的指导下,把金融稳定、物价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职能集中到一起,由中央银行进行统一调控。调控管理权力的集中,无论对于货币政策,还是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来说,都具有更好的管理性与调控性,并能够更容易促进两个政策之间的目标权衡,使“双政策”在内在关联方面得到更好的融合,从而让二者能够更好地合作,为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做出贡献。
三、“双支柱”型政策框架相关的问题分析
(一)货币政策与国家经济“三个目标”的权衡
这里的三个目标指的是“物价”“金融”“经济”这三个目标,它们是构建经济体系基础功能项的三大因素[2]。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物价”是“金融”和“经济”的基础,只有物价稳定了,才会保障金融稳定,也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定;同理,“经济”是“物价”和“金融”的有力保障,如果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国家的金融就会稳定,而物价也必然会呈现稳定状态。也就是说,这三个目标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彼此制约的。
(二)货币政策能否真正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
从各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来看,货币政策的实施往往都是“逆风而动”[3],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与应用,一般都是为了调控市场上出现的某种不平稳金融状态。那么,这种单方向插手行为,是否能够发挥货币政策应显示出来的政策逻辑呢?能否从实践上真正的规避金融风险呢?简单地说,当应对经济危机和资产泡沫时,宏观货币政策行为的有效性就会以实践形式,从国家的金融或经济形态中展示出来。
(三)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应对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播
全球的金融体系就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4]。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国家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全球金融体系下,动一“发”就会伤“全身”。在金融系统中,一旦一个国家出现金融动荡,是具有极高的风险传播性的,而其对应的传播时间也具有一定的维度(时间周期)性。那么,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抓住风险传播期的时间周期,并针对性的在该周期内实施有效的政策储备,确保自身不受到影响,对于货币宏观调控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很难掌控的问题。
(四)货币政策自身是否具有风险性问题
金融管理机构为了规避外部金融风险,而采取的货币政策,是一种理论上的方针,该政策是否有效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证明的,而这个证明的时间周期很长,只有经历过金融风险后,才能得知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因此,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前,需要针对国家自身经济特点,对潜在的外溢性风险和低估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最佳的风险规避方案。同时,这种宏观调控方案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不会出现内生风险,给国家金融带来更大的危机。
四、“双支柱”目标政策的权衡与实践
(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潜在关系
“双支柱”的政策调控体系从其构建理论上来说,具有一定科学性与时代性特点。缺少宏观审慎职能的货币政策在“逆风而动”时,不只是行为上的势单力薄,更是政策方面的投注一掷。货币政策虽然作为金融稳定的最大指导性动力,但是在风险规避方面政策功能并不完善,且在逻辑、时间和空间维度方面,都无法很好地预估与控制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只有把宏观审慎政策融入货币政策框架内,使其互相作用、互相融合,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二)“双支柱”目标政策的权衡
传统货币政策观点把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划成了等号[5],即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也就是说传统的金融管理体系结构是基于货币宏观调控进行的。这种单一性的政策方法并不完善,并随着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后,越来越显现出其具有的弊端,尤其是当全球经济一体化后,金融风险的传播性与货币宏观调控的不稳定性被广泛地显现出来,使得各国开始关注宏观审慎,并把该政策融入货币政策之中,进行了综合性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管理。
1.“双支柱”在政策上的权衡
对于各国的金融管理机构来说,一个重要且极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货币政策与稳健的宏观审慎政策从规则上进行结合。也就是说,如何让这两个支柱性目标在同一经济体系下,在同一时空环境中,一同发挥作用,并针对经济和金融两个方面,达成稳定发展的目标。这两个支柱型的政策,是否能在实践应用中达到合作的可能性,依靠的是金融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近年来,全球各国的宏观金融体系都在积极实施“货币”+“宏观审慎”这种“双支柱”型的金融管理政策框架,通过监管部门的宏观审慎政策,货币体系能够得到更平稳的发展,国家金融也相对处于平稳状态。与此同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系下,把中央银行作为两个支柱的宏观调控单位[6],通过统一的管理以及一致性的协调政策,能够更趋向于确保“双支柱”政策执行效果好、偏差小,也能够更促进二者之间的协作性与互补性。
2.“双支柱”在未来金融与当前经济目标之间的权衡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到所有其他国家[7],改变了很多人对风险承担能力的认知,大规模的借贷活动随之也普遍出现在金融经济之中。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商业经济给借贷金融带来了发展,却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各个国家的金融稳定。而一旦风险投资出现问题,那么直接带来的就是资产泡沫,也能够直接导致借贷金融危机。在此时,作为金融稳定的支柱型政策,货币政策却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与个体性,很难通过直接的干预而实现稳定的金融控制。所以,在未来的潜在金融风险以及当前的经济目标下,须要有一个更加灵活的宏观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辅助政策,与货币政策互补互助、互相权衡,有效控制潜在的金融风险,并给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更好的金融政策支持。
3.宏观审慎是货币政策在时间维度上的权衡选择
银行信贷行业是金融行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8],针对银行信贷行业的金融稳定,需要依靠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来进行,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时间维度上潜在的不确定性,而且对风险的规避能力也有偏差,所以当出现银行信贷危机时,需要把宏观审慎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实施。同时,需要注意不能完全或过于依赖宏观审慎,因为该政策对信贷稳定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会从时间方面导致信贷成本增加,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货币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政策权衡必要性
根据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来,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宏观审慎都有自己的政策突出优点,也都潜在一定的政策不足,因此在进行宏观政策确定与应用时,不能单独的只考虑一种政策,也不能死板的按照对半的分配方法进行政策分配,而是需要结合两大政策,使这两个政策能够积极配合。在“货币+宏观审慎” 政策框架下,构建更平稳安全的金融政策环境,才能够更方便、更积极地发挥“双政策”的优势,才能通过宏观调控而达到国家乃至全球的金融稳定。
五、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
中央银行是治理金融问题,促进金融稳定的一个核心工作机构。它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中,承担着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同时也承担着宏观审慎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9]。因此,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方面,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能够保障“双支柱”政策实施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在两个支柱型政策中进行多目标、多元化的权衡,并针对两个政策的主体进行单一性或者多元性的逻辑关系探讨与融合,扮演好“双支柱”的“链接”工具角色,以完善、均衡的“双支柱”框架体系结构,为金融稳定做好服务,并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更有力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 1]王琳,许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10):54-63.
[ 2]金春雨,王薇.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运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15-25.
[ 3]吕江林,申屠廉盛,黄哲.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最优工具选择研究[ J].金融与经济,2021(5):4-15.
[ 4]金春雨,董雪.“双支柱”政策框架下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组合研究[ J].现代经济探讨,2021(4):56-65.
[ 5]李成,范雯欣.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效应研究[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3):24-35.
[ 6]王千红,陈伯威.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同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J].金融理论探索,2021(1):3-16.
[ 7]杨源源,高洁超.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强化效应及挑战: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 J].人文杂志,2021(2):49-58.
[ 8]马勇,付莉.“双支柱”调控、政策协调搭配与宏观稳定效应[ J].金融研究,2020(8):1-17.
[ 9]嚴佳佳,康志鑫.金融稳定目标下宏观审慎政策规则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2020(7):13-24.
[ 10]郑联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权衡与融合[ J].金融评论,2018,10(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