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智慧停车产业而言,需要面对多方面的需求迭代和融合。
其一,停车场管理者。围绕停车场内部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是其主要需求,比如车辆的进出场、缴费、停车位查找、同步商业中心消费活动等,这都需要智慧停车服务厂商通过智慧硬件、云服务以及平台系统来解决。
其二,城市民众。停车场往往是民众自驾出行的终点,但是围绕出行规划所带来的停车需求并不只是局限于停车场。相比进停车场后的一系列智慧化服务,智慧停车面向民众更需要解决的是找停车场,规划最优停车方案的痛点。
其三,城市管理者。智慧停车作为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其区域级的目标更加明显。简单来说,智慧停车更多需要做好停车前的工作,辅助智慧交通做好城市交通分流、规划和统筹,实现城市运力的畅通流转。这样的诉求与城市民众的相似,前者聚焦个人的出行体验反馈,后者则关注区域的交通管理协同。
总的来说,智慧停车作为智慧城市的子集,其真正的应用价值在于内外的赋能:向内是停车场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向外则是城市智慧化体系的连接与协同,打通停车场“孤岛”,为用户出行、交通管理做好规划。
目前,大多停车服务厂商的重点聚焦在向内赋能,更为关键的向外打破“孤岛”,连接民众与城市的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分的智慧停车服务厂商缺乏必要的触达民众、感知出行需求的网络化产品,即“地图”。一方面引导民众出行规划,另一方面感知城市出行流量,“地图”的价值挖掘在智慧停车领域上都非常具有展望意义。
2020年5月,在“2020百度云智峰会”上,百度地图发布智能停车解决方案。其智能停车系统由停车场信息发布、停车引导、停车服务与智能停车场、智能停车管理平台四大模块构成。前两大模块很明显是在借助百度地图的能力向外探索,意在构建起由百度地图呈现的城市停车网络,打破“孤岛”。
据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6月移动互联网全行业排行榜显示,目前地图导航类产品呈现为两强格局,《高德地图》MAU(月活跃用户数)为14 485,位列第一;《百度地图》MAU为8 540,次之;《腾讯地图》最末,追赶《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不难总结,依靠“地图”产品的用户基础,阿里巴巴与百度在智慧停车领域上具有更加明显的进位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手机地图之外,车载导航地图也同样具备入场的资质,平安与小米投资的凯立德虽然在当下声名不及从前,但依旧占据着55%的车载GPS导航地图市场(2018年数据),仍有握着入场智慧停车市场的门票。
打破“孤岛”,构建城市停车网络,智慧停车对外赋能的方向很明确。但是,想要把这个网络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将用户与停车资源串联起来,实现停车场的最大化利用效率,这个路径依旧充满挑战。
目前,正在这个方向上展开探索的智慧停车服务厂商已经遇到了问题。
一是停车场的资源对接问题。打破“孤岛”只是目标,但是具体如何打破,城市各个停车场的资源如何对接,是否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停车位更新,若要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在早前,ETCP已经意识到了打破停车场“孤岛”的必要性,在其APP的界面上也留出了顯示具体停车位数量的位置,但是在用户体验上依旧不尽如人意。
笔者通过《ETCP停车》APP定位了长沙重要商圈“德思勤城市广场”,想要获取附近停车位的具体情况,但最终得到的反馈仅有“车位紧张”的模糊提示,其作用等同于没说。
作为智慧停车行业领跑的“独角兽”,ETCP有野心想要构建自家体系完整的城市停车网络,但似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诚然,目前市场上用户量最多的两大地图导航产品,《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也没有实现类似的功能。
停车场数量实时动态更新,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其背后涉及的业务合作并非易事。可见,构建城市停车网络,以打破停车场“孤岛”,任重而道远。
二是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当城市停车网络被构建,也就意味着用户的信息将被服务厂商获取、处理、流转与反馈,很容易就会踩到用户隐私安全的“雷区”。
事实上,智慧停车的隐私问题在过去几年内经常被媒体报道,但是直到今天,这样的问题仍然尚未完全解决。
对此,也有朋友向笔者反馈类似的问题。前不久,他刚刚把车开进长沙某商业中心停好,便收到了一位好友的消息,询问他现在是否正在某某商圈玩?时间、地点一一对上,不禁令他很是好奇。
连连询问之后,原来是一款停车APP“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此前,他和这名好友恰好在这个商圈吃饭,离场的时候因为自己手机没电了,让好友帮忙关注了该商圈的停车缴费公众号,并绑定了自己的车牌,于是在本次停车进场的时候,该公众号便向这名好友发送了信息提示。
如今,回想起来,他依旧有些心有余悸。从好友发来的图片,虽然仅可以看到车辆进场时间、进场图片等相对模糊的信息,但是他并不喜欢这种被锁定监视的感觉。而且,上次好友绑定自己的车牌号似乎并不需要任何验证,这不仅令他更加有些无奈,开玩笑道:“这也算是个查岗神器了,以后只要偷偷绑定了我的车牌号,都不需要问我,都能大概知道我在干吗了。”
事实上,这样的信息提示已经是在服务厂商进行调整之后的。据笔者了解,在过去媒体报道的案例中,该APP甚至会显示具体的停车场名称,所暴露的隐私更加详细。但是,尽管调整之后,部分用户依旧对此很是敏感。隐私,始终是困扰城市停车网络构建的一大门槛,也是跨越用户认可的“雷区”。
另一方面,数据是智慧停车的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持,很难在城市交通体系内打造一个实时动态更新的停车网络。因此,笔者发现,在刚开始使用《ETCP停车》的时候,注册界面会重点弹出用户体验的“隐私政策”,以近乎夸张的版面和字体向用户阐述,在体验过程APP将会获取哪些用户个人数据等涉及隐私层面的问题。
诚然,在智慧停车领域,服务厂商不得不去面对类似的问题:既需要用户数据,又不能触及用户隐私,只能小心翼翼地寻求妥协处理的方式。
总的来说,目前智慧停车服务厂商在停车场管理者与用户两边,都未能完全地跑通,诸多来自双方的诉求需要解决。那么,距离智慧停车真正落地的日子,也还早。
事实上,不仅是在智慧停车领域,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服务厂商也同样需要面对来自城市产业管理者、用户等多方的诉求。若要构建完全状态的城市智慧网络,打破相关产业的“孤岛”现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慧停车始终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子集,对于未来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和京东等科技巨头来说,投身数字化新基建的浪潮,智慧停车也不过只是一个“前菜”罢了。
数字化的未来,不能只是停留在“孤岛”狂欢,智慧城市要建设,智慧停车这件小事更要做好,才能实现现代化城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