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敦煌飞天图案与印度飞天图案的造型语言差异

2021-01-29 03:27赖细华
西部皮革 2021年2期
关键词:飞天敦煌图案

赖细华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1 引言

飞天形象最初起源于古印度的神话传说,伴随着印度佛教文化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多年的衍变发展逐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审美,创造出中国化特征的飞天形象。飞天艺术展现出中西文化在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地相互交流和融合,同时,由于两地域的文化差异而形成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性的艺术造型形式等。本文探讨的是隋唐时期与印度飞天图案造型上的差异性以及产生的根源。

2 隋唐敦煌飞天图案的造型风格

隋唐时期(581—907年),当时正是中国民族大融合阶段,也是中国强盛时期。实施开明政策,为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使得不断吸收其他的民族文化,创造出璀璨的隋唐文化。飞天艺术也达到了顶峰。

隋朝是敦煌莫高窟建窟最为频繁的朝代。虽建朝时间短但建造了百余个洞窟,是敦煌莫高窟历史上最为闪耀的部分之一。此时,敦煌飞天艺术开始出现高峰,飞天图案的数目剧增,种类繁多,姿态丰富,满洞窟的飞天几乎随处可见。当时隋朝的敦煌飞天已经完全摆脱了西域式①飞天造型,依然保持了印度飞天图案原来的造型,并由于中原文化相对其他时期传播得更为迅速,在某一程度上极大影响了当时的敦煌。飞天的创作基本上是中原式女性的造型特征,身材玲珑小巧,动态婀娜多姿、笔触简练流畅,完全区别于以往的飞天造型,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隋朝的敦煌飞天整体表现形态丰富多样,日益成熟,标志着敦煌飞天中国化的完成。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是各个时期敦煌莫高窟开造窟最多的朝代。从初到晚唐的敦煌石窟呈现出空前辉煌的局面,同时,敦煌飞天艺术也达到了创作顶峰阶段。由于经变画的盛行冲淡了宗教的气氛,从浪漫、夸张步入现实,使得敦煌飞天形象上更贴近现实生活。唐朝敦煌飞天的基本形象转变为身着菩萨装,楚楚动人的宫娥舞女,具有中国化、世俗化以及女性化的特点。唐朝在人物画上达到了较高的绘画水平,所以当时的敦煌飞天形象鲜明,刻画细腻,服饰华丽,是最具时尚的女性形象,此时敦煌艺术达到了完美的阶段。

3 印度传统文化下飞天图案的造型特征

印度飞天早在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许多关于天人、天女等神话故事。《梨俱吠陀》是印度最早的诗歌经卷,在这其中就提及到阿卜莎罗以及乾闼婆。阿卜莎罗是自由、美丽、富有诱惑力的天女形象,而乾闼婆是一位特殊的天神,本为婆罗门教的神,之后婆罗门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印度教。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婆罗门教先后产生了耆那教和佛教两个新思想流派,尽管它们在宗教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在某种层面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在印度造型语言上看出,所以飞天不仅出现在佛教的浮雕壁画中,而且在印度教的造型艺术上同样出现。

桑奇佛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其中1号佛塔和3号佛塔上刻画有半人半鸟的飞天造型。在巴尔胡特佛塔上其中一门也发现上部雕刻有飞天形象。这应该是现存可见最早的一批飞天造型。当时的艺术风格较为古朴,形象也较刻板僵硬。

公元2世纪,印度处于贵霜时代。南印度安达罗王国的一大艺术流派阿玛拉瓦提派与北方的两大艺术流派犍陀罗派和马图拉派鼎足而三。在南印度安达罗王国阿玛拉瓦提派浮雕上的飞天造型通常是无翼的,而在犍陀罗派和马图拉派浮雕上的飞天造型则通常是有翼的。

阿旃陀石窟开凿时期可分为前后两期。该时期的飞天形体较大,大多裸体,有意得突出女性之美。这既表现了世俗的艳情,又带有强烈的宗教庄严感,这是它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到了后期的飞天呈现出另一种风格,飞天化身为可爱天使般的形象,神似西方神话中的爱神阿波罗。此外,还有造型修长,姿态优美的飞天形象。

埃罗拉石窟,开凿始于公元7世纪。飞天艺术高峰时期是在其印度教石窟(公元7世纪到9世纪)。此时的印度对舞蹈音乐充满热情,在印度教石窟中雕有各种各样姿态的飞天形象,在观赏时会无形中感受到印度的音乐舞蹈节奏场面。印度教艺术不像佛教艺术那样安稳,而是动感活力、夸张、并极具有戏剧性,体现了当时飞天艺术极大的创造力。但不管在不同的宗教还是身份内涵,它们都立足于印度的传统文化当中,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飞天造型都有着某种的共性,其实它们之间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4 隋唐敦煌与印度飞天图案造型差异性比较(6世纪末到10世纪初)

4.1 历史环境及意识形态差异

图案造型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背后的历史环境以及当时各地的意识形态表现。显然,当时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与印度当时处在的时期历史背景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但也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会产生散发各自独特造型艺术魅力的飞天图案。

佛教来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与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帝王思想进行高度调适,从而形成了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文化。因此,当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等佛教艺术也逐步向中国本土化发展,飞天图案开始演变成为本土化的造型。同时,隋唐时期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为文化艺术繁荣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氛围。画家们熟练掌握飞天的艺术表现形式,敦煌的飞天艺术一下子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而在这一时期,印度正处于印度教复兴,佛教衰落以及耆那教短暂复苏的阶段,所以说此时印度是三大教派和谐共存的局面,同时体现了当时的印度统治者对宗教的宽容。印度教成为了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艺术也达到了全盛时期,在印度的埃洛拉石窟中可得以体现。许多规模宏大的石窟、寺院和艺术精湛的飞天作品出现,飞天形象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体现了当时印度艺术的创造性。

可以看出,隋唐时期与印度当时的历史环境与意识形态不太相同。隋唐敦煌飞天趋于本土化,正在形成中国化的艺术形式;而当时的印度飞天艺术着重表现印度的古典之美和音乐舞蹈性。唯一相同的是两地都处于飞天艺术的高峰时期。

4.2 审美意识差异

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意识也会随之而变化,审美意识是具有时代性。隋唐有着鲜卑族的血统印记,同时,由于经济繁荣,人们能够自给自足,女性呈现出雍容华贵的景象,才形成以雍容富态、健康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念。所以,敦煌飞天人物面相塑造相比其他时期较为丰满。由于在盛唐时期受到宫廷舞蹈和仕女画的影响,使敦煌飞天图案造型整体上更加灵活舞动,飞天动作自然优雅,形象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富有写实性以及表现较为女性化。而印度早期信仰是对生殖的崇拜,祈求丰产,繁荣是他们的共同愿望。他们追求现实之美、追求超验的精神境界之美。印度这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都离不开宗教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的印度艺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具有宗教性的观念,印度的审美观念都是被宗教掩盖着表现出来的,所以印度达到了宗教想象与艺术想象合二为一的和谐境界。所以,印度飞天造型大都是裸体形象,富有诱惑力,强烈突出它的丰乳、细腰、大臀,有着很强的肉欲色彩。同时也具有宗教神话传说的特征,又充满着世俗的人间气息,完全体现出了印度风格的古典女性之美。

4.3 艺术表现形式差异

隋唐敦煌飞天图案艺术表现形式有“叠染”和“晕染”这两种技法,并常常把色彩与线条相结合。敦煌飞天图案表现出一种动感和生命活力。隋唐敦煌飞天图案造型以中原面孔的宫娥舞女为主,都身裹长裙,手常拿乐器有琵琶、箜篌、演奏横笛、笙、拍鼓等,或拿莲花花盘、莲花、牡丹花蕾、散花等。隋朝敦煌飞天裙长脚踝,露出双脚,而随后逐渐加长;到唐朝,飞天双腿已藏在长裙内。而印度飞天图案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有“晕染”技法,只是当时飞天图案出现在浮雕壁画较多,在造型方面大多是根据当时印度的舞蹈动作形态加以塑造的,所以飞天造型形态夸张强烈,充满活力,把飞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印度飞天风格具有写实性、真实感,但在表现飞天形象的真实感时而忽视了飞跃的动感,给人感觉像腾跃于空中一般。与隋唐敦煌飞天图案相比较之下,印度飞天的飞跃感要更弱一些。同时,印度飞天手持乐器的形象相比隋唐敦煌飞天也同样少很多。他们手大多或持飘带、或持花、或双手向上合十、或两手上举等。但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是半裸、露臂和附有飘带。

在敦煌藻井装饰上也常常出现飞天图案,飞天图案与藻井上的装饰图案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之美。隋唐飞天藻井壁画杰出代表分别为第407窟窟顶藻井(图1)和第329窟窟顶藻井(图2)。两窟中的飞天图案都朝着一个方向围绕着中心飞行,形成了一种围绕式般的构图形式。飞天飘带飘动着,构成了画面强烈气势的效果,这象征着当时人们对天国的无限憧憬。另外,在石窟壁画上的飞天图案大致分为两种构图形式:连续式构图和群体式构图。连续式构图见第322窟(图3)窟顶北披上的飞天同样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分布排列,这种连续式构图形式让整体画面布局更加的平衡稳定,同时强调画面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群体式构图以第412窟(图4)为代表,窟中一整群飞天在自由舞动,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氛围。印度飞天图案普遍形式为男女成组出现,描绘了男女爱恋的情景。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印度飞天图案多为两组左右对称式构图,左右两组的飞天同样向着中心飞行,以埃罗拉第10窟(图5)为代表。经过以上分析,隋唐敦煌与印度飞天图案的构图形式大不相同,各自有着各自的构图风格。

图1 莫高窟第407窟 窟顶藻井

图2 莫高窟第329窟 窟顶藻井

图3 莫高窟第322窟窟顶北披 飞天

图4 莫高窟第412窟龛顶南侧 飞天群

图5 埃罗拉第10窟 飞天

隋唐时期画家们已经对色彩运用掌握得十分熟练,追求细腻、富丽堂皇的色彩视觉效果。也由于当时人们喜欢用华丽又厚重的色彩,导致一些图案存在变色严重的问题。隋唐敦煌飞天图案的色彩分为两部分:飞天图案的人物肌肤和服饰色彩。飞天图案的肌肤多为黑色、黄色以及白色;服饰上大部分运用蓝、绿、褐以及土红,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强烈对比的色彩特征。整体富有装饰性的同时,也营造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简洁、明亮、生动的感觉。隋唐敦煌壁画的高度发展,让敦煌壁画色彩发展到最为辉煌的阶段,也将飞天图案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印度,飞天图案多在石雕壁画上。由于工艺等因素问题,飞天图案色彩上多为原有的石雕颜色,他们更多强调的是石雕造型的立体感和体量感,呼应当时的写实精神。

5 结语

隋唐敦煌飞天图案与印度飞天图案从他们背后的文化中去探究比较飞天造型语言的差异,这算是个较为新颖的探究方向。之所以将隋唐敦煌与印度两国进行比较,是因为隋唐时期敦煌飞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创造性也相当较强,达到了飞天创造高峰,基本形成中国化的飞天造型;而印度是飞天最初起源的地方,也是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源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同时有着重要的探究比较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在文化差异背景之下,都形成了两国不同的飞天艺术风格,这也恰恰才诞生了各自独特的飞天形象。

注释:

①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西域式多为采用色彩晕染法。

猜你喜欢
飞天敦煌图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飞天之梦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飞天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画中谜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