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青
(济南市济钢医院,山东济南 250101)
电梯是高层建筑内或医院、商场等特定环境所安装配有的作用巨大的运载工具,一旦出现故障极易给乘客造成不良影响,引发恐慌,甚至可造成一些危险事故[1]。溜梯指的是电梯运行过程中,在非平层停梯时出现的现象,可能造成冲顶、蹲底等事故,甚至可导致剪切、挤压、碰撞等,严重威胁乘客的安全。溜梯是电梯设备的常见故障之一,不仅出现在各种商业、住宅小区中,在医院中也并不少见[2]。
医院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很多乘坐电梯的人就是身体不适的患者,本身在承受着痛苦与压力,如果遭遇电梯故障,内心波动则更为明显。电梯发生溜梯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医院的后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电梯设备的运行,以防发生卡顿、溜梯或其他状况,并需要定时分析电梯设备溜梯等状况的原因找出问题根源,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出处理的措施和对策,在为就诊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为电梯乘客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电梯设备的溜梯主要有两种类型:①正常运行时自我保护所致溜梯现象;②异常情况下动力不足或制动器故障导致电梯失控现象。
(1)正常运行时自我保护所致溜梯现象。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若电梯出现故障控制系统可检测出异常的信号,这时电梯会自动形成“停止运行”的命令,此时电梯若要紧急停止,运行速度必然会骤然改变,且电梯往往不会在正常层站停靠,电梯会在一定减速度或加速度下运行一段距离,这时电梯内的乘客会产生一种失重感,即会出现溜梯的问题[3]。若这一故障信号发生后,系统可自动修正或自动再次寻址将异常问题解决,那么电梯可在最近的平层停止,让乘客出行;若故障无法自行消除,乘客会被关在电梯间中,得不到及时救援时乘客会承受一定的身心压力。
(2)异常情况下动力不足或制度器故障所致电梯失控现象。这种情况指的是当电梯丧失电力控制或驱动时,轿厢和对重之间存在质量差、形成位势能,导致轿厢下降或上升。特殊情况下的溜梯,大多数是因制动系动力矩不足、制动器不下闸等导致的,电梯失控运行,无法在正常层站停靠,到轿厢冲顶或蹲底才能停止。这种溜梯问题对乘客造成的危害较大,也会对电梯造成损害,后果十分严重[4]。
电梯设备出现溜梯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以下4 种类型。
(1)曳引力欠缺引发溜梯。电梯需要通过曳引机来进行驱动,如果曳引力达不到电梯运行的要求,轿厢就难以正常升起,这是轿厢与对重之间存在重量差,易发生非正常下降或上升。这一问题需要在电梯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加以解决[2]。
(2)制动器方面的问题。如果在设计制动器的控制线路时存在失误,当电动机断电时制动器无法失电,极易造成溜梯问题。
(1)制动器方面的问题。制动器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溜梯的最主要原因,最常见的问题是制动器不下闸或在下闸时时间相对滞后,原因是制动器线圈无法断电、制动弹簧出现机械卡阻、制动器接触器存在剩磁、铁芯内存在油污造成吸附无法释放等。部分制动器能够顺利下闸,但其制动力矩欠缺,也会引发溜梯现象[5-6]。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制动轮和闸瓦的接触面积过小、闸瓦存在严重磨损、制动机和闸瓦间存在较大间隙、制动器包扎弹簧发生锈蚀,导致弹力丧失,或难以妥善调节弹力、弹簧过松等。
(2)零件磨损。曳引轮槽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也会出现严重磨损,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则极易造成溜梯问题。另外,如果曳引力的钢丝绳润滑过度,会形成严重的油污,影响曳引效果。随着应用时间延长,限速器也容易出现失灵问题或限速器机械开关出现异常,均可导致溜梯问题[7]。
(3)安全钳异常。安全钳是对电梯进行定点制动的关键工具,如果安全钳契块和导轨侧面之间的间隙过大,安全钳无法到达有效位置,或两边的安全钳动作不同步,均可引发溜梯事件。安全钳上有锈蚀、油污等,也会影响其应用性能、导致溜梯。
线路问题也可引发溜梯。如果连电气线路的接线端头未能妥善固定,尤其是主电源、部分电气安全开关之间未能妥善连接,均可引发溜梯问题。另外,在串行通信中,如果召唤信号登记板存在异常,致使召唤地址存在冲突,电梯就极易混乱停层,造成溜梯。
导致电梯溜梯原因还有很多,例如:轿门或层门未能调整到预定位置,致使电梯运行期间,轿门或层门垫起连锁装置一时断电一时通电,或平层感应器无法感应电梯轿厢所在位置,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和预先设定的位置存在出入(即人们常说的错层)等,也是溜梯的常见原因。
(1)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梯设备溜梯的问题,后勤管理人员需第一时间贴上警示标志,将电梯停运,避免其他就诊人员继续应用这一部电梯。之后后勤管理人员需要立刻和电梯维护人员进行联系,由专业人员上门检修维护,在确保问题解决之后电梯设备才可继续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和检修人员妥善沟通,向就诊人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一旦发生电梯故障,后勤人员还应注意在门诊高峰期,实现快速分流。和商场、住宅小区等建筑不同,医院的电梯运载任务更为繁重,应用也更为频繁,这对电梯的质量是一个巨大挑战。一旦电梯发生故障,后勤人员在联络维护工程师后,应当对剩余电梯的使用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在门诊高峰期耽误广大患者的求医需求。
对于任何安全风险事件,事前防控远比事后解决问题更为有效。因此对于电梯设备的溜梯问题,应从设计阶段开始注意防控,并且在日常运行中与检修人员联络,定时对各部电梯进行检测及维护保养。
(1)设计阶段严格把关。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设计电梯设备时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医院等电梯应用方要充分考察电梯供应商的资质,在电梯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监督设计工作开展情况,对设计结果进行考察分析,确保电梯设计合格、科学。
(2)加强电梯检验工作。作为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协同专业检修人员对医院电梯加强日常检修维护。首先,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并分析电梯制动器模块、曳引模块是否到位,并且通过科学手段检测电梯设备制动器模块、评定其优劣。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在空载状态下让电梯运行到特定高度,之后骤然断开制动器电源进行验证。检查曳引机时,周围环境需要安静,还需要保证用油量稳定。
(3)加强电梯的日常保养。一般情况下,电梯设备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生溜梯的风险就越高,且在发生溜梯事件之前往往可发现一些“征兆”。后勤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电梯的日常维护、定时检修,避免溜梯问题的发生。通常工作人员可从以下5 个方面展开工作:①认真分析制动器模块,认真检查各部件运行状况;②每周对电梯中的关键连接位置润滑一次,同时确保润滑油不可滴到动轮模块;③还需加强对主弹簧模块的养护和检修,确保其制动能力满足电梯运行的需求;④在检修过程中,应先关闭闸瓦,让模块饱和再将闸瓦打开,查看弹簧位置是否严重变形,或可对模式进行敲击,通过倾听其音质,分析瘫痪有无损伤,若弹簧出现裂纹或变得柔软则需要及时进行更换,而闸瓦和制动轮需要紧密贴合,两端闸带不可脱离制动瓦本身,如果需更换闸带,闸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应大于闸带面积的4/5;⑤检修完成之后,还需要查看电磁线圈接头是否松动,保证外部绝缘保护装置性能良好,避免短路问题。
(4)建立保养记录台账。后勤设备管理人员应将每台电梯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形成电子版的记录,详细记录电梯维保时间,包括到场和离场时间,同时记录维护工程师的信息、维护结果、操作情况、下次维保时间等。这样既能够减少不同电梯设备维护人员不了解彼此工作的情况,又便于维护工作的开展。另外,还应形成电梯报警的记录,包括溜梯、不平层等各种故障,统计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包括关人、蹲底及冲顶等。根据这些记录,后勤人员可以实时把握电梯的性能、状态,总结电梯溜梯故障的前兆征象,进而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尽可能减少溜梯事故。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电梯承担着运输的重要功能,给高层建筑及其他特定运载环境中的货物运输、人员运输等带来了很多便利。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运行都离不开电梯的支持,可以说电梯是运输患者、来访者、医疗用品的必需载体。在医院这一特殊环境中,电梯的使用更为重要和频繁,因此后勤设备管理人员更需要重视电梯应用的安全性。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电梯检修与维护,加强日常保养,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为患者提供方便、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