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斌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财务科
在公立医院正常运行过程中,物价管理环节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国家推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也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物价管理,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其经济效益。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公立医院需要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提升物价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主导原则。我国市场竞争体系还不够全面,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政府进行引导,在以往工作中,在服务价格定价方面也不完全以市场作为主导,这很容易出现价格不合理的情况。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公立医院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合理的价格,能够让不同经济水平的人民群众都能够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2)公益性原则。公立医院有强烈的社会服务性质,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拨款,在此基础上,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保障;(3)差别定价原则。在物价管理工作中,公立医院还需要遵循差别定价原则,要根据医院级别、医护人员配置情况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医疗服务价格,但在制定价格的过程中要符合市场价格规律,确保其合理性,且价格的制定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民消费水平。
(一)缺少动态化价格调整机制。在公立医院制定物价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服务项目为依据,且在定下价格之后就不会出现较大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价格较为稳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价格长期不发生变化,没有灵活性,和市场的联系性不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药物、材料费用、人工费用都会上涨,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没有变化,就会导致难以收回成本。
(二)缺乏专业的物价管理人员。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价管理职位也通常是由行政人员兼职担任,即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无法完全理解公立医院运作情况,也并不了解医疗费用收费标准范围,让物价管理环节缺乏规范性,不能够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三)缺乏信息化管理。在公立医院物价管理过程中,耗材管理是重要环节,其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且管理起来十分复杂,耗材的品种、型号、种类难以计数,人工计算难度大。部分公立医院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即便有些医院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但也只把重点放在出库、入库管理,没有实现动态化管理,这就会出现物资库和物价库耗材名称、品种不一致的情况。
(一)加强物价管理监督力度。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以月、季度、年度为单位,定期开展市场调查活动,检查医院物价是否合理规范,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合理利用查询机械设备,公示药物价格,提升药品价格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除了药品价格之外,医疗服务项目、计价单位也需要做到透明公开,对收费账目进行公示,提升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认可和信任,当各项价格出现变动时,也需要及时进行宣传,解答群众不理解的地方。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费用进行检查,同时监管其住院时期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一旦有问题就要及时记录、汇总,并把结果上报。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做好物价控制管理工作。
(二)培养引进物价管理人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公立医院想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人才管理方面入手,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公立医院要加大对物价管理人才队伍的资金投入,提升专业人员的薪酬水平,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也能够留住现有人才,要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由行政人员兼职物价管理职位的情况;(2)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让物价管理人才与时俱进,紧跟国家发展脚步,深入了解国家政策中国的各项内容,加强培养其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精神,提升物价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加强物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公立医院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都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包括资产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这不仅能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减少了人工管理的时间,节省人力成本。在公立医院物价计费网络中,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库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主要包括住院费用、门诊费用、医保费用等内容,要建立完善的物价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物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时录入公立医院最新物价政策,一旦科室出现乱收费的情况,就能及时发出警告,使科室收费行为更加规范,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结语:总而言之,在医疗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做好物价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性职能,做好计费科室的监督,积极参与市场调研,科学合理制定价格,让物价管理成为保障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我国医疗事业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