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的实践路径

2021-01-29 02:28:55李晶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负面舆情舆论

李晶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国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宣传舆论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具有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进一步推进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国企作为党和国家最可依靠的力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自带高额流量,一举一动也会被置于“放大镜”下解读和评判,很容易成为舆论的“追逐地”,各类热点问题也易于泛政治化,稍有不慎,不仅影响企业自身,更会给国企整体形象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多元思想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趋势愈加明显,更为复杂的舆论场正在形成,网络成为负面舆情发酵的策源地和放大器,大大增加了舆论引导和管控的难度。

一是面对复杂形势的斗争精神仍需加强。尽管国企已经建立了宣传舆论责任体系,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和干部系统思考工作落地的思路不够清晰、举措不够有力,对于形势任务的紧迫性认识也不够到位。

二是企业职工的管理和思想引导仍需加强。国企处于改革关键期,诸如职工权益、职业发展、绩效考评等内容受到企业内、外部的更大关注,这些正常经营行为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思想引导,很容易造成负面情绪的积聚,但与此相对的,部分企业职工信息沟通、职工心理疏导等机制建设还不到位,员工的部分诉求没能得到及时的满足。

三是适应互联时代舆论环境的能力仍需加强。互联时代,国企自带较大自然信息流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舆论焦点,如处置不当、不及时,就会引发负面舆情。比如,个别的产品质量、服务等问题,很容易被放大,上升到对企业战略、经营的攻击;个别人员对企业以偏概全的感性言论,很可能放大负面情绪,造成特定群体对企业多方位的情感和声誉攻击;这些都给企业宣传舆论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守正创新强化宣传舆论引导

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宣传工作,提出了“要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等要求,这对国企把握大局大势,做好宣传舆论保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是种好“责任田”,牢牢把握宣传舆论工作领导权。宣传舆论工作的核心是理想、是信念。在国企,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就是要同危害“两个维护”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对此,国企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亲自抓,各部门、各系统要各司其职、共同履职,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国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认同,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二是下好“先手棋”,筑牢思想舆论领域安全防线。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国企要深刻认识到,宣传舆情如同一面镜子,以舆论监督的方式反映着企业发展的现状。在具体工作中,宣传舆情不仅是应对危机的紧急“救火”,更应是提前筹谋的主动“防火”,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审视存在的不足,客观研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在风险的根源处下功夫,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对此,要坚守理论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破解宣传思想领域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抢占舆论阵地,讲好国企故事、传播国企声音、展示国企形象,理直气壮地唱响主旋律。要深耕管理阵地,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管好导向、带好队伍,努力形成各部门、各系统共同行动的强大合力、强劲动力。

三是建好“舆论场”,深化宣传舆论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切实抓好思想舆论工作,中心工作才有思想保证。国企必须深刻把握宣传舆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把抓宣传舆论作为更高层次的抓发展,用更加广泛的群众视角,及时发现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形成措施,有效解决可能产生负面信息和情绪的根源,改善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国企的第一要务,要围绕这一主题,扎扎实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特别是针对重要事件、重大项目、重要节点,抓好思想引导、主题宣传、氛围营造、管理协同,用主流声音压倒“杂音”“噪音”,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

四是把好“能力关”,建强“大宣传”体系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宣传体系做保障。对此,要加强顶层设计能力,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思想领域安全和舆情应对工作,进一步完善会商研判、舆情分类处置、舆论引导发声、舆情预判报备等机制。要深化体系协同能力,坚持“一盘棋”推进,集团职能部室要主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各企业要积极配合、及时反馈,增强上下贯通的有效性。要强化资源整合能力,与上级主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团结媒体力量,积极运用外脑、智囊,有效发动职工力量,形成正面发声、抵御负面的合力。要提升宣传队伍能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提高宣传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负面舆情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2
远离负面情绪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15:18:07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