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

2021-01-29 03:46郭力铭邰东梅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留学生

孙 迪,郭力铭,邰东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中医药专业国际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内高校为实施主体的中医药国际教育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大批通晓外语,有着中医思维和世界眼光的中医药人才。特别是近十余年来, 我国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成绩斐然。但在其发展进程中逐渐暴露出大量问题,中医药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这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语境下,中医药国际教育也将迎来重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1 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

国际化是中医药专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中医药国际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载体。探寻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内在逻辑,厘清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发展现状。

1.1 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整体趋势

中医药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的重要门类。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成都四所中医学院。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院校238所。院校教育已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践的主体。

中医药国际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类高等院校以文化产品开发、教育产品提供以及学术交流为载体,凝练自身优势,培养出大量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外人文交流中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高校还承担着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使命,积极服务“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中医孔子学院、海外医疗中心等对外交流合作机构,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合作项目,助力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2 满足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的现实需求

中医药文化具有本土性。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同步演进的规律。它汇集了我国各族人民认识生命、健康养生以及疾病防治的知识和经验,是对人类智慧的高度提炼。

中医药文化也具有国际性。通过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相互借鉴、博采众长,可以实现自我文化的更新。习近平曾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医学自身的发展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助推中医走向世界舞台。

1.3 提供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在动力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进入繁荣期。201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同年制定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也指出: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2]。

高等院校以中医药国际教育为抓手,建立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文交流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凝聚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对象国国情以及熟练掌握语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打通国内外交流通道,促进国际化、创新型及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快速成长。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一步细分,广义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包括来华中医药留学生、国内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和国外中医药国际化人才[3]。作为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出口,中医药国际人才供给侧和市场需求侧尚不能完全对接。在新冠疫情这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语境下,中医药国际教育也将迎来重大的挑战。

2 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2009-2018年来华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统计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自1957年开始招收来华中医药专业留学生[4]。近十年来,境内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为例,近五年来,国内高等院校接受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数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据统计,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为8 325人,是2009年在校学生人数的1.6倍,见图1。(数据来源于2010-2019年《中国中医药年鉴》,下同)

图1 2009-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数

以2018年为例,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中,来自亚洲的学生6 390人,占总数的77%;来自非洲的学生763人,占总数的9%;来自欧洲的学生547人,占总数的7%;来自北美洲的学生459人,占总数的6%;来自南美洲的学生48人,来自大洋洲的学生118人,均占总数的1%左右。这一比例在近十年中基本保持稳定。如表1所示,受地缘结构、文化认同以及语言水平等因素影响,亚洲文化圈国家对中医药和中医药专业教育较为认可,亚洲国家留学生数量仍占绝对性优势。欧洲和非洲学生的数量在十年间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增长。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非洲,十年间从43人增长到763人,所占比例也由1%增至9%。

表1 2009-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分布情况[n(%)]

数据显示,长期学历教育仍是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学习者的主要选择。如图2所示,其中本科留学生占学历留学生的60%以上。过去十年间,硕士和博士授予学位数和所占学历生的比例与入学当年的招生数密切相关,略有波动,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图2 2009-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授予学位数

2.2 新时期中医药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 我国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成绩斐然。但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大量问题,中医药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遇到瓶颈。

201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的世界医学院校名录事件使传统医学院校的归属再次引发争议。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各国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也概莫能外。疫情以来,国际上出现的大量负面报道给中国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新冠疫情彻底得到控制前,教育开放进程内也势必受到巨大影响。因疫情所带来的上述外部环境的改变,倒逼国内中医院校做出快速反应。中医院校应清醒分析当前形势,并对未来1~2年内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做出研判、预判及预警,调整国际化步伐。

2.3 教育体系与管理机制存在缺位

目前国内各高校广泛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但缺少统一的规范指导。留学生学历教育通常以校为单位,参照该校同一专业的中国学生设定培养计划,或独立编班,或与中国学生共同培养。非学历教育更为灵活,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但缺少统一的政策指导和培养规范。

全球化的进程中必然出现地方化和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地方化、区域化[5]。中医药教育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也必然会经历进入其他国家,在其他国家发展的在地化过程。由于缺乏具有权威性且行之有效的统一标准,严重阻碍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脚步,国际上对中医药国家教育标准化的需求呼声也越来越高[6]。

2.4 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存在断层

国内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一般指国内高校中医药专业学生和毕业生,他们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中医药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能够胜任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在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民众对中医药诊疗与保健的接受度逐年增高。但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争从未停止,各国对中医学的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大部分国家的中医人才就业执业困难重重,壁垒横亘。国内培养的大量优秀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在海外与就业市场对接时遇到阻力,职业生涯发展严重受限。

2.5 当前单一的线上教学存在弊端

疫情以来,线上教学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教学形式。线上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平台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疫情对学业造成的影响。但单一的线上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课堂互动性弱,学习动机差异可能导致学习效果出现分化等。线上课程多侧重知识传授,实践技能类课程实现困难,且缺少校园环境和人际沟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成长消解,或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 新时期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路径选择

3.1 顶层设计,制定应对方案

新冠疫情的蔓延对进入瓶颈期的中医国际教育冲击严重。国内中医药院校需要及时调整思路,应对留学生生源可能出现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等院校间应该联合协作,共同整合资源,丰富顶层设计,优化整体方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非营利性行业组织的共同推动,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专业认可[7]。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继续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将中医药体系融入世界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通过标准化信息和新闻的发布, 在行业内、外形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宣传热度, 提升关注度[8]。

面对新冠疫情,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都在争分夺秒与疫情进行较量。我国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医药应把握这一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整体布局,建设有效的对外表达平台,积极融入现代社会。针对具体国家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国别化方案。

3.2 构建体系、创新管理机制

由于大部分国家尚未将中医纳入立法规范,中医药教育也因此仍处于无规可循阶段。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应倡导并促成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大纲以及学能评估等方面的系统建设,健全教学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成一个能够有力支撑国际化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医教育体系和办学模式。此外,积极开展多渠道学术合作与科研合作,提升科研影响力,为国际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3.3 因地制宜,提升人才培养定位

提升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协同性。鉴于目前其他国家对中医药立法普遍的缺位,在中医纳入全球医疗体系的进程中,我们应同时拓展思路,培养可以着重关注健康国际事务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业,特别是生源国当地有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领域,着力开发中医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养生保健文化传播以及相关服务市场。这也与健康管理理念契合。因地制宜,关注国别化差异,了解当地中医产业情况和就业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对接生源地,量身定做适合该国别和该地区的课程内容,高效服务健康产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同时应考虑开展国际间协同创新,助推中医药科研,推动国际化杰出人才培养。

3.4 因时制宜,开展混合式教学

未来一段时间,常态化防控将是中医药国际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线上教学是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选择。未来疫情的走向尚未完全明朗,利用这一阶段完善远程教育和虚拟课堂的搭建,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效保证疫情期间教学进程的正常推进。此外,在合适条件下继续开展部分课程的线下常规教学,符合临床教学实践的要求。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探索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施教。积极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反复打磨现有线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在线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体系。根据后疫情时期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准制定过渡计划,合理设定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时间点和过渡方式,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猜你喜欢
中医药国际化留学生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聚焦港口国际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