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国人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情操具有重要影响。大学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渠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探索进一步理清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前提。
关键词:大学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原则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高校校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层次。我国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方向。各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校园精神文化注入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表明方向和具体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针,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同大学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并进行提炼和升华,形成大学师生的共同向往。高校通过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对其的宣传普及,发挥其在校园文化中引导和激励的正能量作用。
二、通过开展各种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施展才能的平台,各高校通过举办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升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活动中实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就需要各高校实现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精心筹备校园活动增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
也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应单单局限在本校园内。通过进行知识讲座或者同其他学校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来提升本学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提升学生对本学校校园文化的荣誉感。
通过开展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讲座,把国学精粹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新观念新思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和同学们关注的主流媒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构建导向正确、便利快捷的对外宣传平台。还可以结合高校的办学优势,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互相汲取办学优势共同进步广泛宣传,在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交流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抢抓时机,寻找切入点,和大学特色结合在一起,打造品牌,提升高校形象,不断提升学校美誉度和社会的影响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师生共同推进的原则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学者把这种局面归结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加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学习借鉴西方文化被我们放在了重要位置。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再受到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从教学方面来看,出于对教学进度的考虑,一些高校的学校制度和教学进程有着紧密的安排,传统文化(除专业学校或相关专业外)没有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就是通过选修课程,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课堂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各高校要重视课堂的作用,从改革传统文化课程入手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把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同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原则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主要基地, 发挥着培育高素质人才、传承先进文明觀点、创新精神培育的作用,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阵地,更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领跑者。新时期,党把中国梦作为重要战略思想,要使其发挥作用必须要以人们的广泛认同为基础。因此,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应该把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同实现“中国梦”战略思想结合起来。以中国梦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实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梦为指导,用中国梦引导学生的行为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行为。
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推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为此高校要为中国梦思想践行提供的平台,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小长假期间去与学校相联系偏远山区学校进行志愿者活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鼓励学生走进社区,根据学生专业分成不同小组形成不同的团队,为社区的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把这种志愿行为作为学校组织的常规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
大学校园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各高校的主要任务。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尽管水平有所上升,但建设内容和模式过于单一,大学精神若隐若现。原因在于片面追求速度,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没有思想根基。为了体现校园特色展现校园的文化底蕴,各高要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时,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其根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经过无数代人验证和沉淀,是我国一直以来倡导的思想观念对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有重要作用。大学培养学生思想的最终目的在于践行中国梦。大学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要重视传统文化并通过多种途径发扬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每个学生的心中,使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党曲楠.高等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1.
[2] 程昆.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
[3] 孙叶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
[4] 杜慧.传统文化课在党校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及原则[J].河南农业.2016(15).
吴嘉隆(1996.0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法学硕士,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