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差异对我国古代南北方建筑设计的影响

2021-01-28 06:56邓湘敏王士博
锦绣·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徽派四合院民居

邓湘敏 王士博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各地的无论在地形,气候,地势上都存在着差异。在这种地域性差异的影响下,我国南北方建筑各自呈现着不同的风貌。本文试从我国古代南北建筑的萌芽期,成熟期,稳定期来分析地域性差异对我国古代南北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性差异;古代建筑;南北方建筑;气候;建筑设计

一、南北方地域性的差异

以秦嶺淮河为气候地形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为我国北方地区,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差异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和山地为辅,由于地域广阔,人口稀少,人们多在平原定居;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形地势多为丘陵、山地、高原等,地质复杂多变且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2、北方地区主要位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在夏季高温多雨冬干燥寒冷;南方地区多位与亚热中带气候,气候潮湿多雨,夏季炎热多雨,阳光充沛,季节区分不太明显。3、北方民族众多,各族文化各不相同,在建筑设计上的主要表现是整齐规整,在装饰上比较抽象;南方地区发展是多样化的,如江浙地区历是史上许多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文化遗产丰富有着六朝古都之称、浙商,徽商有着繁荣发达的经济,这些种种都为古代南方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北方的自然地理,自然气候和人文文化三个方面的不同都体现了南北方地域性的差异。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所形成的不同风格在地域性文化上被反映出来。

二、南北方古建筑的发展

(一)南北方建筑设计的萌芽期

在我国古代建筑设上,穴居和巣居是最早的发源形式。南部地区最早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半阑干式建筑为代表,而后随着发展演变为穿斗式构架。半阑干式建筑主要以竹木材料为主,多为上下两层建筑,下层圈养家禽上层以供休憩,常常在外部以木材构成围栏防止野兽,直至现在,房屋粱架结构也是论证南北方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北方地区原始社会时期的古建筑代表,是兴隆洼遗址的发现的半穴式建筑。根据遗址发掘的半穴式建筑可以了解到当时主要居住方式是以穴居为主,半穴居式住宅一半深入地下,一部分存于地面,既可以规避寒冷也可防止野兽侵袭,建筑在材质上以泥土和树木为主。殷商时期,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氏族制度的瓦解到分封制的确立,建筑形式进一步的完善了起来。

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主要以实用性为主,也反映了原始社会朴素的审美观,虽然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形式较为单一,但是从其所蕴含的设计哲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劳动祖先的伟大智慧。

(二)南北方建筑设计的成熟期

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生产技术的提高,建筑逐渐分为皇家建筑和民居建筑两种形式,前者气势磅礴,精美华丽,后者自然朴实,具有生活逸趣。因为相较于皇家建筑,民居建筑更能表达我国古代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因此本段主要特色民居为例来分析南北方的建筑设计。

由于南方地势复杂多变,因此反映在民居建筑上形成了土楼、竹楼、吊脚楼以及极具江南韵味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源于汉代而后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徽派建筑在设计上“依山傍水”,在整体上注重规划、选址和装饰设计,一脉相承;思想上受传统的“四水同堂”观念的影响,在屋内多建有天井;在内部空间上以“天井”为中心形成围合式;在结构上多为:门楼、穿堂式、大屋脊吻(主要指祠堂,庙宇等大型建筑物)、格窗、高墙深宅等;建筑材料主要以主要由木材为主,砖和石头作为辅助。屋顶的马头墙屋顶设计和白墙灰瓦的基调,现在基本已成为徽派建筑的代表。

北方的皇家建筑如现存的故宫、颐和园等都是我国建筑集大成之作,北方民居形式多种多样如蒙古、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等,他们都极具特色代表了我国不同地域性文化。其中北京四合院传播范围最广,是我国传统建筑和北方建筑的代表。四合院是指院子四面有墙将院子置于中央的一种合园式家庭建筑,起源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为满足士大夫阶级和商人的需要。汉代受风水学说的影响,融入了五行学说,四合院建筑标准也进一步规范化。根据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时的四合院已经有了回廊和重楼。至唐代,四合院在原有布局上变为前窄后方,并且在统治阶级的住处还设有庭院。

四合院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处中温带,人们喜欢充足的阳光日照,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的设计既有效隔绝了严寒又能得到充足的日照。2、大部分人生活在平原区,城市规划整齐规整,很好的为北方建筑设计提供了基础。3、北方多个城市都具有强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很好的对建筑设计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三)南北方建筑设计的继承和创新

南方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例,经过历史的洗礼,明清时期继承了之前的风貌,同时又对徽派建筑进行创新。明清时期木雕技术达到高峰,装饰上“徽派三雕”——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的雕刻被广泛运用于门窗处,装饰题材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多寓意吉祥。徽派建筑在设计中倚山傍水,线、面分明,体现出几何之美。

北方的四合院在明清时期逐步规整,成为北京的主要民居建筑形式,而后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北京四合院。元代时期统治阶级在北京建都,开始大规模规划城市,四合院便和宫殿、胡同、巷子一起大规模的出现了。明清时期普通居民的四合院在规模上小于元代,然而统治阶级的四合院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在院落设置假山等小景使得四合院更加富有情趣。总而言之,明清时期对往期四合院形式继承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让它更加规整和富有诗情画意。

三、结语

建筑是一面镜子,不同的地域性映射成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从原始社会时期北方的半穴居建筑和南方的半阑干式建筑到秦汉时期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徽派建筑继和后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他们都映射着不同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正因为地域性文化的差异性,才铸就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立足于我国文化的沃土,根据我国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做民族的、世界的建筑设计,而不是一味模仿,只求其形而不明其意。

参考文献

[1]孙思雨. 地域文化视角下京浙民居室内设计风格差异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2]杨桦.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模式与发展的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3]杨白冰.徽派建筑的风格演变与发展探究[J].美术界,2018(04):76-77.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徽派四合院民居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