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党建的重要性

2021-01-28 10:40钟懿琰
锦绣·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作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意识和行为,是构成党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些看似是党认知不足、党性懈怠的问题,其实质可能是心理障碍所致。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深入的了解并及时的帮助高校党员和积极分子疏导心理障碍成为了党建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高校党建 心理健康 大学生党员

面对中国日渐强大,在经济,文化都逐渐面向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大学生党员在行为,思想等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出多元化的一面,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于政治信念和党员自身理念的动摇。大学生党员在生活、学习、就业等各个方面承受的压力越大,就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0。而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党员密不可分,如何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将是高效党建面临的一个挑战。

一、当前党建工作开展中党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党员入党前后心理状态转变不及时

在发展党员的实际中,党员心理上入党与身份上入党、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皆存在延迟。有些大学生虽然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也认真执行党组织的任务,从而被吸纳到党组织中,但部分学生对党缺乏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情感上缺乏对党的认同,对于自身的入党动机、如何正确对待党员身份没有正确的观念。

(二)党员入党动机存在误区

部分黨员入党动机不够单纯,导致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并未入党,出现了入党前后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呈现出断崖式的落差。虽然有些学生在入党后通过组织的党建活动或日常的党员活动端正态度,思想上逐渐往正确的方向靠拢,但不可否认仍有少数大学生党员身份意识模糊,对于践行党的宗旨缺乏动力,理想信念摇摆不定,不能很好地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大学生党员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党员无法排解,心理状态较差。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学生党建提出了重要挑战,而积极地运用心理学知识,给学生党员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则会对于党建工作顺利进行起到极大的作用0。

二、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与党建工作的联系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身为党员的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以及需要面临的挑战则比普通大学生要承担的更多,心理问题也更为频发,对于党建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一)角色冲突严重导致党建工作效率低下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同时感受到来自多个不一致的,冲突的角色期望。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又是共产党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内心希望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但因为现实生活中个人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不善于沟通等因素,工作效果有时就会差强人意,导致在进行严谨的党建工作时容易受到挫折,并难以调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造成的紧张以及对于达不到组织要求的失落感。和单纯的学生角色来比较,大学生党员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和心理压力。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主体,自身状态较差,其工作效率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人际关系认知偏差致使党建工作开展受阻

能够发展成为党员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在不同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他们在学校中与人打交道的机会比普通的同学更多。大学生党员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心理障碍和误区:有些大学生党员因为自身的优异所以行事风格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其他人员合作时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在面对党建工作时往往不能和其他党员进行很好的配合,导致事倍功半。有些大学生党员为了平衡党建工作与日常学习,忽视与同学的交流,在社交方面十分亏缺,从而导致在党建工作无法协调人际关系,党建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造成党建工作实施困难

作为大学生党员,学习成绩往往名列前茅,校内的部门工作也比较优秀。大学生党员如果对自己评价过高,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当目标不能实现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而在面对党建工作时,这种体现个人能力的时候,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面对重要且严谨的党建活动时则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会影响党员本身状态以及党建工作的质量。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佐党建工作

在现今社会极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高效心理建设和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将会需要创新0。

(一)用科学的方法普及心理学知识

科学的普及心理学,让大学生党员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有可能出现问题,才会选择积极的配合心理疏导。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大学生党员一个人尝试消化情绪的时间,更加高效的完成心理疏通也能更快的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回到学习与党建工作中。

(二)适时进行心理咨询

针对个别党员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如紧张,逃避。在传统的党建工作中可以尝试采取线下的私人心理会谈、心理咨询信箱、匿名树洞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压力能及时的,不受到时间和场地条件限制的进行宣泄,从而起到简单的口头安慰和传统的思想教育课程无法达到的效果,也能让党员跟党组织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和归属感。

(三)提升抗挫折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是指党员个人适应挫折、失败和应付特殊情况的能力。而现在的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不仅遭受着身份冲突带来的矛盾,在心理压力上更是有着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重担,导致在党建工作中无法竭尽全力的投入工作,或者对于为党服务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挫败。学会承受在党建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挫折,在心理上能够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地平衡日常生活与党组织工作,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党建工作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总结

在大学生党建中注入心理学的思想,并将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视作党建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好的提升自我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真正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温静,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A],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

[2]谢超,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A],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

[3]李晓娟,公安院校党建理论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

作者简介:钟懿琰(1999-),女,重庆永川,本科学位

左小容(1983-),女,江苏,硕士学位,辅导员,为本文指导老师。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401312)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