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大疫之年的最后一天,记者在位于江宁小龙湾畔的一幢现代化高楼里,遇见了传说中的郭华东,正要打招呼,郭华东先开了腔:“我是被隔离了28天刚刚回来,比起非洲,国内疫情防控做得是真好。”
一边细品非洲咖啡,一边聆听郭华东讲述东非故事。笔者发现,眼前的这个男人,亲切健谈、风度潇洒,言语中流露出一种柔和之感,更有一份侠肝义胆的情怀,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颇似上个世纪的香港影星郑少秋的风范。但郭华东的非洲故事,却比电影还精彩;郭华东所做的事,却是在传承“张謇精神”中展现了一位华侨的责任担当。
“南大荒”
“我们这一代人什么事都赶上,虽然苦了点但也很幸运。”郭华东两眼疲倦地望着窗外,似乎思考了很久才从桌子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郭华东是“老三届”,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郭华东满怀革命理想,来到了祖国的边陲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时光虽然过去了50多年,但郭华东仍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情景:一群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在火车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汽笛声中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郭华东眼里噙着泪水与一群青年男女踏上了“战天斗地”的革命征程,从此“知青”这个名词伴随着郭华东的一生。
“在我的心里,有一種崇高的思想叫集体主义,伴随着我的一生。”郭华东说,那个时候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小车不倒只管推,没有怕苦怕累过,黑土地永远为我们的青春岁月作证。
幸运的是,在建设兵团,郭华东由于表现好,被推荐上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毕业后在国家外经贸部下属公司工作。
1984年3月初,中国为援助非洲在坦桑尼亚成立了第一家中坦合资的国际性公司,作为中方工作人员代表,郭华东被派驻到坦桑尼亚,成为了中坦木材合营公司区域分公司经理,负责为援建坦赞铁路项目做木材供应。
20世纪80年代的东非,是一个干旱、饥荒、贫穷、落后的大陆,但同时也孕育着发展的机遇。
初到坦桑尼亚,郭华东感觉这里是一片未开垦的“南大荒”:山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海边白沙细浪,碧波幽蓝,纯朴的非洲人民,亲切热情。
走进林区,郭华东发现这里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参天大树亭亭如盖,粗壮的红榉,两个壮汉都抱不过来,郭华东很是心喜。
“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郭华东说。
随后的日子里,郭华东在毛泽东的“五七”干校思想指引下,带领500多名非洲兄弟一个劲地砍伐红木,撸起袖子干事业,再苦也不言累。
从木材加工厂到林区,一个来回有300多公里的路程,道路低洼不平,沙土飞扬。由于非洲的旱雨季分明,为了在最好的旱季时期把木材伐完抢运到木材加工厂,郭华东与工人们每天早晨5点多出发去林区,深夜12点左右将原木全部拖回到住地,长此以往,郭华东的脚底长满了厚厚的老茧。非洲天气炎热,郭华东穿着翻毛皮鞋,光着大膀子,与工人们一同伐木,汗水浇灌着东非大地,郭华东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北大荒。
“那个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好。”郭华东欣慰地说,工人们很纯朴,与非洲兄弟打交道很轻松,也适合他大大咧咧的性格。刚开始的时间,没有翻译,郭华东每天随身携带一本汉英小词典,中文英文中掺杂着斯瓦希里语,再不断地用手比划着与工人们交流,时间长了,工人们也逐渐明白了郭华东的意思。
坦桑尼亚蔬菜少,平时只能吃到卷心菜、西红柿,郭华东带领工人们种起了青菜、白菜、胡萝卜。粮食不够,郭华东到农场买来水稻碎粒,与工人们一同吃住。
作为管理者,郭华东对工人们施行绩效考核,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虽然生活艰苦,但工人们感到很开心,那几年,郭华东与非洲兄弟们共采伐原木5万多立方米,圆满完成了坦赞铁路修建任务。
郭铁人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郭华东再次来到非洲肯尼亚搞建筑工程承包。
刚开始的时候,郭华东搞承包最重要的事是:找项目、建队伍,由于没有自营队伍,只能先找合作伙伴缴纳管理费。随后,逐渐有了一些分包项目,在郭华东的带领下施工队对待工程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以安全完成任务为目的。
分包工程虽有赢利,但不足以让郭华东的建筑事业做大做强。随后,郭华东招兵买马,配备各种建筑设备,成立了专业的建筑施工队,开始搞建筑工程总承包。
1993年,进入肯尼亚建筑市场不久,郭华东接到肯尼亚中央财经学院的工程项目,他每天泡在工地上参与工人们的现场作业。有一次,郭华东检查混凝土梁柱打桩时发现梁柱稍有瑕疵,质量达不到最高标准。郭华东坚定地对项目经理下令,“上面接头不达标,有误差的全部砸掉重新打”,项目经理及施工人员都不太情愿,并且说,到现场找监理通融一下,问题应该不大。郭华东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是中国国际性公司,到非洲来是为国争光,树中国人形象的,不能以次充好,干一个项目树一次形象,你们不砸我来砸。”郭华东随即找来一把大锤,把12根立柱接头每个都打出一个缺口,一个上午的时间,累得大汗淋漓。这种对工程质量“认真负责,追求品质”的精神得到了肯尼亚原任总统的高度称赞。
北大荒的生活经历,还让郭华东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郭华东每次去工地检查,经常是随手把捡到的砖头、木板整齐地放到一处,见到浪费的建筑材料就心疼,想办法用上了郭华东才乐呵。郭华东认为,建筑企业只有精准预算、精细作业、精确管理,才能在业界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是一种美德,郭华东因为“诚信”在非洲建筑界被传为美谈。1999年,安哥拉战乱时期,郭华东承接了中国第一个援建的195套低造价住宅项目,虽然战乱不断,环境恶劣,但郭华东还是保质保量,提前4个月完成了项目任务。
“建设速度快,质量又好,在安哥拉是一个奇迹。”在项目交付现场,安哥拉原任总统为郭华东点赞。
1995年,郭华东的建筑事业遍布东西非大地,赞比亚、布隆迪、乌干达、卢旺达分别设立分公司。原外交部部长唐家璇访问肯尼亚期间,称赞郭华东并为其题字:“一枝独秀,江苏的骄傲。”
为了树立企业形象,郭华东为公司的每一位建筑工人配发统一的工作服装,工人每个月的伙食、生活用品标准是100美元,免费吃住。在东西非,提到郭华东,非洲当地人称郭华东为“China Jiangsu”。
郭华东像一方土地谦虚而朴实。在他的周围,就像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凝聚着一个精诚团结、高效务实、与时俱进的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郭华东的企业足迹遍布全球,主要立足于非洲的肯尼亚、安哥拉、刚果、乌干达、坦桑尼亚、苏丹和南苏丹,以及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2018年,郭华东成立了江苏华越国际技术合作集团(以下简称华越集团)。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郭华东带出去的江苏籍建筑工人有5万多人,华越集团成为中国建筑业在非洲的“黄埔军校”,从郭华东公司走出去创业的员工,后来成为资产上千万元的企业家有上百位。
在非洲建筑界,華越集团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疫情严峻,经济低迷,郭华东带领团队圆满完成海外十多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到1.47亿美元,新签约项目总金额超过1.38亿美元。数字是枯燥的,但透过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和责任担当。
郭华东一直认为,有一股动力在激励着他激情澎湃地干事创业。郭华东认为这就是:“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树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
“傻大胆”
非洲有些地区政局不稳,瘟疫肆虐,犯罪行为频发,郭华东在非洲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祸乱”,但他每次遇到危险总是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
在肯尼亚,郭华东的轿车可以直接进入总统府,并享受部长级待遇,警察24小时为公司值班,经过肯尼亚政府允许,郭华东可以配枪。郭华东是肯尼亚原任总统莫伊的座上宾,莫伊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会邀请郭华东参加。
1998年的安哥拉,还处在内战之中,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交战激烈,城郊、农村、山林等地埋有地雷。
有一次,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市的郊区,郭华东为了给房屋建筑工程定位放线,带领9位工人来到了施工现场。
“老板,这里地雷太多,我们怎么弄?”工人问郭华东。“我先走个‘十字你们跟着我走,如果踩到地雷了,该死我先倒。”郭华东说完便带头走在队伍的前面。
多年后,郭华东回想起那一次的冒险行为感慨万千。郭华东说,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是他害怕了,下面的工作就没法开展,工期很可能完不成。
定位放线结束后,郭华东与工人们晚上蜷缩在一辆小面包车里,夜晚枪声不断,就这样,郭华东与工人们度了一个个危险的不眠之夜。
从那以后,郭华东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定位放线之前,先让牛羊走一圈,然后工人们踩着动物的脚印前进,确定施工范围,再进行作业。
郭华东认为,一个领导者在非洲干事创业需要有“五气”:即正气、霸气、豪气、义气、匪气。郭华东所说的匪气是指,遇到危险要有胆识有硬气,遇到土匪就得“干”,狭路相逢勇者胜。
有一次在肯尼亚的公司基地,深夜里在院子里站岗的保安突然大喊:“Bandit、Bandit”,郭华东听闻立刻跑出房间,远远地看见,一帮土匪乘着皮卡车,端着枪准备冲击公司大门。郭华东立刻拿出随身佩戴的枪支向土匪的方向射击,但是枪口向上抬了一点,他认为都是人命,没有必要进行杀戮,吓唬一下就可以了。一阵乱枪射击后,土匪们果然掉头跑了。
不久后,郭华东在安哥拉组建了公司的安保连队———两个加强连300多人,从国内招聘退役的武警战士做安保队长,安哥拉警察还给安保连队配备了AK47冲锋枪。
虽然郭华东有枪证可以配枪,但郭华东并不是每天随身带枪。可是每次遇到危险郭华东总能逢凶化吉。
2005年的一天,郭华东与安哥拉分公司总经理开车去视察一个工程项目地。车开到一个小山坡上的时候,一个黑人拿着冲锋枪冲了出来,司机立刻刹住了车。
坐在车里,郭华东与总经理两人谁也吃不透,到底有多少土匪,是不是周围还有埋伏。两人下车后举手投降,郭华东向前走了两步。土匪说:“stop”,直觉告诉郭华东,对方应该是服役过的军人。郭华东示意总经理,把美元与手机放在地上,随后土匪拿了东西就跑了。
司机的手机没有被抢劫,随后郭华东向安哥拉国家警察局报了警。半小时后1架直升飞机和4辆警车由当地一名少将头衔的警官带队来到案发现场,警员们以扇形排列展开,搜捕匪徒。从那以后,郭华东要求公司所有外出员工的衣服兜里必需带上几百美元现金,便于不时之需,花钱消灾保命。
菜园子
20世纪90年代,郭华东在非洲打拼事业的时候,东西非各国仍处于战争后动乱平息和民生恢复阶段,当地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物资严重匮乏。
为了保障上千名建筑工人的生活需要,郭华东带领大家发扬毛主席倡导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走到哪儿就将菜园子建到哪儿,安哥拉、肯尼亚、南苏丹等地的分公司基地纷纷开垦农场,种植果蔬。
非洲土地肥沃,但农业技术落后,郭华东从国内带了萝卜、大蒜、洋葱、茄子、白菜、番茄等30多种蔬菜种子,带领华越集团各海外公司员工在荒废的土地上开垦播种。
“每个分公司都有100多亩的菜田子。”郭华东说,海外公司还专门从国内招聘菜农来非洲教当地人种菜,只要是国内有卖的蔬菜,菜园里都种,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人每天一公斤蔬菜。
除此之外,郭华东还养殖畜禽、在河道捕捞鱼类,种植防风挡沙的树林、修整基地周边道路。丰富的蔬菜水果和禽畜水产,不仅解决了海外公司基地员工们的吃饭问题,还可以长期捐助当地居民和其他中国企业。
每年的圣诞节,郭华东与非洲当地人举行联欢活动,杀牛宰羊,载歌载舞。春节的时候,郭华东给非洲工人下饺子包包子,发放年货。久而久之“China Jiangsu”成为郭华东的代名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日常生活中,郭华东不仅手把手地教授当地人开垦荒地、种植果蔬,还引导教育当地住民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指导他们做好薪资收支计划,将多余的钱购买低价的土地,自力更生创造财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郭华东的行为,深受当地政府与人民的尊敬。
热心肠
1998年,郭华东进入安哥拉国家后,凭借原任总统的高度信任,为安哥拉进行战后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郭华东发现当地水资源卫生条件很差,为了解决地当人的生活用水问题,郭华东带领中国员工为他们挖掘机井,净化水质。
“只要我们的项目做到哪,帮扶当地居民生活的行动就开展到哪!”郭华东说。援建的机井给当地安哥拉人民带去了卫生与健康,生活上也得到很大的改善,郭华东的无私善举在安哥拉当地树立起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口碑。
20世纪90年代,郭华东进入肯尼亚后,与当地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当地除了承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还主动承担了德国援建肯尼亚的13群小学建设项目,以优质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为当地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2012年进入南苏丹,当地公司经历了两场战争和纷争不断的动荡环境。南苏丹公司中国员工跟随郭华东共同经历了各种困难。在当地建设基地,建立农场,建造光伏发电站,不仅为自身项目提供电力,还为基地周边的当地居民带来光明。与此同时,郭华东还在基地深挖一口水井,做好了储水净化,為周边当地居民提供了唯一一处生活用水来源,深得当地人民的拥护。
“只要当地人有求于我们,公司都给他们建。”郭华东说。
有一年,在南苏丹的一个偏僻村庄附近,南苏丹分公司建设一个砂石场。村里的一位长者向郭华东表示,村里人生病了要送到医院去,需要走几个小时的路程,希望郭华东送一辆汽车给他们,结果郭华东送了两辆丰田皮卡车给这个村。
富了口袋的郭华东,始终不忘非洲当地的民生发展,积极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生产、教育、医疗条件,致力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还积极开展对非洲国家的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在条件艰苦的南苏丹,郭华东率先成立了一支由几十辆汽车组成的雷锋爱心车队。为了倡导雷锋精神,郭华东带头学雷锋,为中国在当地的维和部队提供运输方面的补充支援,义务承担转移撤离居民、物资等工作。
“雷锋爱心车队的模式还将复制到安哥拉、肯尼亚等地,为当地民生事业做出贡献。”郭华东说,除了爱心车队,南苏丹分公司还自建了石子厂、砖瓦厂等十多个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为支援南苏丹战后重建做好充分准备。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祖国大地。
郭华东联合肯尼亚当地华侨华人,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非洲排除万难,多方筹措抗疫物资,协同肯尼亚的公司员工们为国内疫情重灾区募集医护用品,联合南方航空公司,将总价值近10万美元的防疫物资从内罗毕直航送往国内,紧急驰援武汉抗疫一线。
国内疫情稳定后,非洲当地疫情开始严峻,在郭华东的统一部署下,各项目部承担起了“战时任务”,采取现场封闭管理、人员定时检测、防疫物资配备、施工分区管理等综合性抗疫措施。郭华东突破禁锢,顶住压力,克服了多重困难,按时完成了重点工程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与赞扬。
(南京市委统战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