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覆盖面广且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可行且必要的。文章从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思考并探究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以期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1.引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就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传统观念中,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两者没有交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大学生没有信念、缺乏目标,甚至仇视社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些教师存在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轻视德的培育的倾向,社会普遍认可一个人的挣钱能力,而忽视了他的品德。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类和经管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开设时间长、教学受众广等特点,可以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得思政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突出育人的价值,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良好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课堂是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2.1加强大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明确自己岗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对课程思政有认同感,开展数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大学数学教师思想认识水平,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认识到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等,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科学自信,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以往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顾教书而忽略了育人,不考虑学生的思政教育。对于大学数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式深化思政教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让学生全面发展。
2.2 修订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纲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教學重难点等,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结合数学课程特点和思政教育内涵修订教学大纲,在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中增添培养学生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在章节授课内容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等内容。
2.3合理设计有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课程思政只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非常熟悉教学内容,了解高等数学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思政政治素养,在教学中注意言传身教,结合生活案例,以讲故事、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1融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的特点就是概念抽象、定理复杂,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可以通过引入日常案例,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的核心是微积分,而微积分是伴随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数学理论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我们仔细观察生活的时候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定积分的计算。牛顿在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发现的这个特殊的表达式,而且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抽象为数学问题。比如,出门打车时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租车的计费方式包括起步价和额外收费,我们可以使用分段函数表示这种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也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椅子的四只脚能否同时着地?利用几何知识构造函数可以解释该问题。
2.3.2融入数学史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数学史案例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由来,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在讲授一元函数微积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过一代代的数学家们的努力,才有了微积分学。比如,知道位移和实践后可以计算平均速度,但是如果想精确到某个时刻的速度,应该如何计算?过曲线上两点的割线方程容易表示,但是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如何表示?这些问题所刻画的就是函数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率问题,其本质就是导数。再比如,求一条曲线的长度,求曲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思想的使用,这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思想。通过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实际生活。
再比如,学习极限概念的时候,可以介绍《庄子》:“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案例,可以介绍《九章算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近代的高等数学教育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此时才有了较为系统的微积分理论。但是,中国有一大批数学家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像华罗庚开创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成就了国际上知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这些典型的案例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科学精神,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3.3 融入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极限理论中体现的对立与统一,刘徽在割圆术中用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近似圆的面積,两个本来不同的面积,随着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两个面积统一起来,无穷小与无穷大是极限理论中两个对立的概念,也可以统一起来。
定积分概念体现的量变与质变,利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通过对每个区间的长度无线小,所有小的曲边梯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就定义了曲边梯形的面积。
逻辑斯蒂方程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在生活中,随着对农作物施肥量的增加,农作物的生长会表现为先快后慢的规律,甚至当施肥过量时会停止生长。逻辑斯蒂方程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万事万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曲折性和前进性。
3.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是抱有积极态度的,并逐步认识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从开展课程思政以来,班级的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转变,同学们在课上课下谈论的更多是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情况减少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逐渐在增加,提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改善。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成绩要明显好于往年,普遍反映老师的课堂更有意思了,他们除了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4.结语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是为人格建立及养成塑造灵魂,是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必不可少的源泉,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思政元素的引入要顺其自然,做好课程思政,教师必须要用心备课,融汇创新,不断扩展知识面,善于捕捉思政元素和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教育者,与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邢治业.从案例教学视角探讨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的融合策略[J],科教文汇,2020(4),71-72.
[2].韦铸娥.应用技术型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化的有效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 2019(2),72-74.
[3].吕亚男.从数学文化视角探讨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J],西部学刊, 2019(2).97-100.
[4].吴慧卓.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探讨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9(10),40-42.
[5].李洁坤.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9(12),120-121.
作者简介:梁海明(1985-),男,籍贯:山东菏泽,民族:汉族,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数理统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齐鲁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924。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