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1-28 22:57孙开庆王卉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007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区

文/孙开庆 王卉(..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007)

内容提要: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助力农民脱贫增收、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农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有所表现,但由于四川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还存在主导产业雷同、建设所需资源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全省农业产业园的整体规划、要素投入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在有明确地理界线的范围内,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1]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实现绿色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发展平台。严格来说农业产业园是农业园区的一种形式。根据园区功能、关注点、经营对象的不同,农业园区除农业产业园外,还包括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园、农业综合园等类型。

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意义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四川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工作时指出要“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即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近年来,四川省农产品供给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特色不明显的突出问题。[2]

2.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强调科技支撑、种养循环、绿色生产,注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推进多环节主体培育,全力构建全产业链的利益分享机制,[3]形成产业共同体,能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独立、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4]习近平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我国水稻、小麦完全选用自主选育品种,但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部分饲料和油料粮依赖进口,并且来源集中于巴西和美国。中美贸易摩擦和巴西疫情防控乏力直接影响对我国大豆的稳定供应。因此需要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是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且采用规模化经营,能明显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二是采用集中布局、统一规划的建设模式,有助于实现粮食作物结构的优化——增加优质高效类作物的种植,减少低质低效类作物种植,这是分散种植难以做到的;三是拥有高水平的仓储物流设施与技术,能减少粮食作物在储运过程中的浪费,保证流通中的安全。

二、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据《四川农村日报》2020年8月19日报道,截至2020年8月四川省累计建成各级农业园区948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园11个。这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示范引领作用初显

1.园区内农民收入高于园区外农民收入。各农业产业园通过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企业+基地+合作品牌”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在园区内就近就业,保证园区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同时积极采用多种扶贫模式促进贫困户脱贫。2018年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综合体+农户”四种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园区内农民的积极性,有2.6万名农民在产业园内就近务工,扶持培育1100名农民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20个,家庭农场487个,专业大户1870户,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370元,比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33个百分点。

2.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对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带动作用初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极大地推动了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工作,为四川省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资中县提出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园“15815”梯次创建计划,即全市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响“资中血橙”“资中鲶鱼”“罗泉豆腐”“甘露枇杷”“资中冬尖”等特色品牌,依托中国资中·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带动成渝,辐射西南地区农产品贸易。

(二)产业链延长,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1.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各产业园在确定主导产业时都能做到立足当地优质资源选择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5]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涪城麦冬”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占到全国70%以上,出口到国外的麦冬,每10粒就有8粒产自三台。安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全国柠檬种植规模最大的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3.6%、全球的10%。由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检测,安岳柠檬的果皮香精油、柠檬酸、维生素C、维生素P、出汁率等指标均高于美国加州柠檬和意大利西西里柠檬等品种,是既可鲜食又可加工的优良品种。

2.品牌建设得到市场认可。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品牌营销。各产业园通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推广战略,做好在各类交易会、博览会上的品牌推荐工作,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体系。峨眉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以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等为主要品牌的龙头茶企,在省内外建有1300余家直销品牌店,促进峨眉山茶销往国内外多个城市,市场不断扩大。[6]

3.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各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布局,将生产、加工、物流、研发、休闲、服务等模块进行整合,并不断推动产业链纵向拓展、横向延伸,形成产加销、农工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7]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产业园实施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旅融合“三大行动”,仓储保鲜库8.5万吨,商品化处理率达80%;引进圆通、京东、顺丰等物流企业20余家;建成电商产业园,培育电商主体1000余家,建成阳光味道、联想佳沃等冷链物流基地,实现年交易额25亿元。实施全域乡村旅游基地建设,培育精品农庄、乡村酒店等105家,休闲农业产业年收入6.9亿元。建设集规划展示、农业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培训、就业指导和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服务区,同时还建成农产品贸易区、特色小镇发展区,打造猕猴桃特色街区和猕猴桃加工贸易集中发展区,打造全国晚熟柑橘交易中心,实现柑橘、猕猴桃从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到相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高度融合。

(三)支持体系逐渐完善,发展后劲增强

1.科技驱动创新明显。各产业园注重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搭建科研平台,设立研学基地,不断培育新品种,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实现绿色生产。[8]以早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米易县丙谷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金润民果蔬分拣分级中心。利用中心的分拣设备两人一天分拣150吨果蔬,改变了过去靠人工在地里分拣番茄,20人一天最多分拣22吨左右的情况。经过程序调整,这套设备还可以分拣土豆等其他果蔬,并能将重量精确到1克。

2.绿色生产被广泛采用。“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在各产业园得到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被广泛认可,大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被不断复制,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9]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近96%;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方式,化肥和农药施用实现零增长;制定4个地方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等。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为100%,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比例近83%。遂宁市船山区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圈中猪、坡上果、坝上菜”的思路,构建“猪-沼-果(菜、药)”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生猪粪污“微生物异位发酵”技术为支撑,结合沼气发酵与有机肥生产,将有机肥、沼液用于灌溉柑橘等经济作物,形成“猪-沼-果(菜、药)”绿色种养循环产业链。

3.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各地在财政投入、用地保障、金融支持、保险服务、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园建设。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通过以奖代补、[10]贴息贷款等方式,为产业园提供启动资金。南江县出台产业园发展奖扶政策36条,投入1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三台县出台了《三台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县财政预算创建省级、市级园区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和县级园区建设奖补资金2000万元。在用地保障方面,崇州市实施的农业共营制、“共享林盘”“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等改革试点,实现了园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其规模经营率达85%。在金融支持方面,峨眉山市通过构建金融惠农平台,为茶厂提供贴息贷款;蒲江县通过惠农微银行,创建延伸到村的“农贷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园区创设地方农业政策性保险品种提供服务;南江县投入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开发“黄羊贷”“银花贷”等金融产品。

三、四川省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四川省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四川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调研发现四川省农业产业园存在主导产业雷同、建设所需资源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主导产业同质化倾向明显

农业产业园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雷同。从主导产业的分布来看,在调研的4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中以果品为主导产业的有23个,占比47.92%,主要是柑橘、芒果、苹果、猕猴桃、橙、梨、石榴等;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有10个,占比20.83%;以粮食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只有8个,占比16.67%,存在非粮化倾向。果品中又以柑橘最多,近年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提升,仅蒲江县就种植了1.33万HM2柑橘,而且泸县、资中县、南部县、罗江区、武胜县和广安市等地也在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产品销售压力凸显。

(二)农业产业园建设所需资源缺乏

1.土地流转渠道不畅,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8年的58.52%。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和到城市定居,大量农村住房久无人居,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低,甚至闲置。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还处于研究之中,还不能为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政策依据。四川省一些农业产业园在土地规模化经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通过集体土地调换等方式进行,但由于村民土地被占用一般没有现金补偿,换地过程中阻力较大。

2.人力资源短缺,科技创新受限。调研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对农业的从业积极性不高。现在各产业园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创新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创新的动力,导致产业园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很难有所突破。即使是在一些外出打工人员比例不高的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并不缺乏,但产业园仍反映园区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面临吸引难、留下难的窘境。

3.融资渠道不畅,后期发展受限。调研中,部分园区的管理人员提出农业产业园除了在建设初期政府应划拨资金外,后期也应配套相应资金,否则产业园的发展后劲不足。事实上对于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划拨的资金不少,如对每个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先行补助资金1亿元,对其他级别的农业产业园各级财政也有相应的拨付资金,但由于投放方式单一,对金融和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虽然有的农业产业园也在探索新的融资模式,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均停留在方案构想阶段,未能真正付诸实施。

(三)产业园运行机制需完善

1.园区运行机制不适应当前市场需求。调研发现,四川省大多数农业产业园都设立了园区管委会,并在管委会运行机制建设上进行大胆尝试,如在人员管理上实行员额制、管委会向社区派驻经济专员。这些尝试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隐含弊端。管委会既要负责园区内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推动园区生活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管委会的成员既有政府机关的派出人员,也有社会招聘人员,这可能导致园区产权不明晰、运行效率低、经营动力不足等情形。另外,工作人员的报酬未达到之前承诺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

2.产业链各环节不协调,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农业产业链是联结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有机整体。在这个链条中,若农产品加工环节所创造的附加值不高,就难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整体价值。在调研的4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大部分以果品、蔬菜、粮食、畜禽为主导产业,对果品的加工主要是分选、包装,对蔬菜的加工主要是择选、清洗,对粮食的加工主要是脱壳、制粉和榨油,对畜禽的加工主要是宰杀,精加工少、粗加工多。虽有像通江银耳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银耳为原料加工的银耳酒、银耳面、“润耳面膜”、银耳洗面奶等精深加工产品;有广安区龙安柚现代农业园区以柚花做的柚花茶、柚皮提炼精油或切片制成的中药、柚子榨汁后加工的饮料,但这样的产业园在四川省还不多,大部分的产业园的产业链还需进一步延伸。如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是四川省首批35个“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开发了桑枝菌、桑叶茶等附加产品,主要提供蚕茧,但丝绸精深加工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四川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约50%,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约为1∶0.6,远低于发达国家1∶3左右的水平。精深加工环节的缺失既降低农产品的总体价值,也增大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极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极大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农民参与度偏低,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强调农民参与、农民增收。但一些产业园的农民参与度低,产业园没能真正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些产业园区内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园区外农民的原因并不是产业园的生产效率高,而是在划定产业园范围时将收益高的产业区域纳入其中,产业园内农民收入增加不明显。一些农业产业园的利益联结模式包括流转土地获利+雇佣劳动力务工联结模式、集体资产收益联结模式、订单农业模式等,这些利益联结模式中产业收益更多被企业或大户收获,农民仅能得到土地租金收益、就近打工收益或很少的以“分红”名义下发的经济收益。如在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时发现出租土地的农户除了租金收入与打工收入,一年能获利的分红收入仅仅为30元/人。农民未能真正参与到园区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弱化了农民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的园区过度重视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忽视了企业对农民的带动作用。

四、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产业园的整体规划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布局受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时也必须同时考虑自然资源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而提高对农业生产布局调控的指导性。

农业产业园作为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载体,其规划必然将各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考察。例如,作为四川省主要水果产品之一的柑橘,研究者综合分析四川省柑橘栽种区域气候、土壤、地形特点,结合各地柑橘生长特点,总结出与柑橘生长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影响因子,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发现,四川省柑橘种植的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和川南丘陵区、川东北丘陵的高坪区、武胜县、华蓥市、广安区、达川区等。再加上考虑劳动力、田间管理、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社会因素,实际种植面积小于高适宜区,主要布局在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和川东地区,其生产布局边界大致沿宣汉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苍溪县—剑阁县—江油市—北川县—汶川县—宝兴县—荥经县—金口河区—马边县。这一研究结论为四川省以柑橘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四川省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了更好融入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应对相关产业进行类似研究,以确定各产业布局的高适宜区。在产业布局上,做强川粮(油)、川猪(家禽)、川薯等重要农产品,做优川茶、川药、川果(花椒)、川竹、川菜、川桑、川鱼等特色农产品。在各产业园主导产业的选择方面,最好聚焦单一主导产业,或选择产业关联度高的2个产业,以确保产业做大做强。

(二)优化产业园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

1.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为土地流转提供理论和法律依据。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需要成片的土地,以实现规模效益。但耕地红线必须坚守,为了满足农业产业园发展对土地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土地散、乱、小等状况,必须尽快实现土地的有序流转。我国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当前的农村大量宅基地闲置,由于宅基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转让,导致这种转让基本不会发生,而真正有强烈转入意愿的主体大多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成员,而是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作为保证农民基本居住条件的宅基地在当下需要赋予其新的价值。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三权分置”是盘活宅基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的资格权和农民的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11]因此,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园发展乃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2.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园人才孵化中心。在产城融合的背景下,打造与产业园发展相配套的宜业宜居环境。“产城融合”是指城市发展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同时产业发展要以城市发展为载体,城市化与产业化要相互匹配。“新型城镇化”中的“新”体现在人的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产”通常理解为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但在农业产业园不断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产城融合也可扩展到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尽力满足生活在“城”中的“人”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包括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2]具体到农业产业园里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会有收入、待遇、职业前景、子女教育和生活环境方面的要求,当他们认为所在的产业园不能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条件时,就会寻求新的机会而离开现在的产业园,这是当前大部分产业园反映的人才流失问题。为此,产业园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建宜业宜居环境,既为产业园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也为产业园吸引人才提供相应条件。如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正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以种业园为核心,以“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联农带农创新工作,打造与种业科创功能配套的宜业宜居环境,为产业园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条件。

(三)不断优化产业园运行机制

1.适时进行产业园管理体制改革。在产业园建设初期,政府作为“有形的手”,要通过宏观政策引导、支持、推动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园区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环境,同时通过财政拨款、补贴等手段,在农业园发展起步的各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促进农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13]同时,政府还应将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中,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涉农相关的部门、单位,加强沟通合作,建立起协调联动机制。聘请相关专家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园专家委员会,不定期地开展研讨会,负责建设方案的编制、攻关重大技术难题等。政府的这些职能最初可通过各农业产业园管委会来履行,待农业产业园平稳运行后,政府可以逐渐退出对农业产业园的直接经营,通过对某些农业产业的股份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的介入,[14]同时园区管委会的职能也随之进行调整,进而促进整个农业园区活力的提升、竞争力的加强。

2.完善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园各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问题,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园建设中对产业的关注度高于对农户的关注度。产业园收益中的较大比例为企业和大户所获,农户所获比例较小,即使是财政扶持,也多是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农户由于自身实力和资源的局限,并不能在项目开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导致产业园中农户的收入虽有所增加,但由于没有机会参与企业经营,农户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积极性也很难被激发出来,产业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理想的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应以农户作为产业主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产业园建设中要注重对农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育,使其逐渐能在项目开展中起到主要作用,在利益分配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现代农业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