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勇
2008年初,成都市大邑县在西藏拉萨市建立了外出党员拉萨党支部,该支部于2013年升格为党委,2015年成都市委组织部以大邑县流动党员拉萨党委为重要基础,整合邛崃、崇州等6个市(县)在西藏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了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组织关系隶属大邑县委,由大邑县委组织部负责管理服务工作。目前,流动党委下设21个党组织,管理流动党员近千名,服务20余万名农民工。
针对成都在西藏的农民工务工区域存在覆盖广、分布散的特点,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依托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及其下属党组织建立了1个工作总站和9个分站,每个站采取租用、合用等方式落实维权工作站场地,同时建立若干个临时调解工作组,构建“1+9+N”的组织体系,形成以拉萨市为中心,覆盖西藏各地的流动党员维权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切实解决成都在西藏务工的农民工维权“投靠无门”的问题。
流动党委通过“全覆盖”的工作体系,让成都市在西藏的农民工能够在发生纠纷时就近就地寻求到帮助,依靠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将矛盾化解,让农民工在外务工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从成都市在西藏务工的农民工年龄结构上看,“60后”“70后”约占60%。从文化结构上看,成都在西藏农民工主要以初高中文化为主,约占65%,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由于身处异地,他们对当地法律服务机构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为进一步为成都在西藏务工的农民工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实行党组织书记和维权工作站站长“一肩挑”,同时将熟悉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经验丰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充实到维权工作站,按照“站长+联络员+律师”模式,每个工作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至少配备联络员5名。同时,维权工作站长期与西藏方诺、本创、法鉴3个驻地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每个工作站常态化保障专业律师至少2名,探索形成成都在西藏务工的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工维权“无人问津”的问题。
流动党委通过“全方位”的工作体系,在帮助成都在西藏务工的农民工维权的过程中引入法律专业人士,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专业又全面的服务,同时在维权过程中对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使农民工在以后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从成都在西藏务工的农民工从事行业上看,主要以建筑行业、商贸企业、餐饮服务业为主,体力型务工占比偏高,达70%,技能型务工只占30%。加之西藏地区海拔高、务工条件艰苦等原因,发生工伤工亡的概率较高,因此产生的相关维权纠纷频发。为进一步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农民工维权工作站联合驻地村(社区)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开展普法宣传进工地、进车间、进社区等活动,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咨询台、播放音频、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宣传形式,普及、宣传和解答有关《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问题,让农民工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实解决农民工维权“无计可施”的问题。
流动党委通过“全链条”的工作体系,向农民工做好法律维权知识的宣传。同时在维权中,既重视纠纷的化解,也注重在维权过程中让法律维权的意识根植到农民工心中。
截至目前,流动党委依托“三大体系”累计处置农民工工伤、工亡、工资纠纷440余起,协助川藏两地化解信访积案20余起;成立农民工帮扶中心,组织成都籍在西藏企业家筹集资金20万元设立农民工救助基金,向广大农民工提供维权、就业、救助“三服务”;向农民工提供务工信息2.4万余条,帮助2.8万余人次就业;看望慰问困难农民工1800余人次,资助200余名农民工顺利返乡,先后帮助392名失业农民工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