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欢
体育强国背景下冬奥项目校园推广研究
雷 欢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冬奥项目校园推广进行分析研究,对校园推广冬奥项目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在体育强国战略部署下,积极探索北京冬奥会来临之际校园推广冬奥项目的意义与时代价值,进一步促进我国冰雪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冬奥项目;体育强国;冰雪运动;学校
振兴冬奥项目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下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学校体育不仅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根源,更是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健康的主要阵地。”[1]如何将冬奥会项目切实融入学校体育,使学生形成对冰雪运动深度认知和培养良好的体育相关能力,在提高学生冬奥项目的竞技能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也为全民健身培养指导者和参与者,带动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进而推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三者协调发展成为当下所需。本研究结合校园文化及区域环境进行科学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在体育强国背景下,积极探索北京冬奥会来临之际校园推广冬奥项目可行之策,对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冬奥文化的根基是否牢固,是冬奥项目成功推广的基础。但“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校园的冰雪运动文化传播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政策驱动者缺乏‘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2]导致冬奥文化迟迟走不进校园。学者曹亚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市10所高校的学生参与冰雪运动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沈阳市各高校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程度为不了解的占15%,55%的学生略微了解,基本了解的占18%,仅有12%的学生非常了解。”[3]可见沈阳市各高校大多数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程度尚浅,冬奥文化的根基亟需加强。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富饶的自然资源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文献通考》等史书上就有记载,冰雪项目在古代便有开展。新疆阿勒泰地区也被国际公认为滑雪发源地。但由于“受开展条件的限制,长期局限在东北地区,全国范围内开展不普遍、民众认知度较低,”[4]再加上群众基础薄弱,从整体人文环境看冬奥文化根基有待充实,这使得冬奥文化更为缺失,长此以往沦为一种“隐形文化”。尤其在申办冬奥会之前,我国与加拿大、美国等冰雪文化强国存在差距较大,文化氛围弱,再加之我国现代冰雪运动起步较晚,目前“冰雪运动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5]当下,不管是从竞技体育还是全民健身的角度去看,“我国冬季运动的发展较世界体育强国都有很大差距。”[6]
此外,欧美国家作为冬奥强国,除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还在于其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文化精神,他们享受征服自然和突破自我所带来的成就感,这种精神文化从一开始便渗透到个人及冬奥项目中,且延续至今。如芬兰,“该国居民从小接触冰雪运动,已将“冰雪”渗透到生活、娱乐、健身、教育等各个方面。”[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冰雪运动的天堂。“在挪威有一句谚语:挪威的婴儿是穿着滑雪板走出娘胎的。”[8]这说明冰雪文化、奥运文化已深深植入了他们的基因。此外据有关数据显示,“加拿大有430多万人参与冰雪运动,占国家总人口的15%;法国约有850多万人参与,占总人口的13%;我国仅有500万人参与,占总人口的0.4%。”[9]由此可见,冰雪项目在我国的普及度较低。
我国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推崇“和谐”“中庸”之道,对高风险、高挑战的运动项目无论从推广或是参与都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目前我国冰雪文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冬奥项目进校园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因此,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对冬奥项目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加大对冰雪文化与冬奥项目的推广,使学生主动接受和认同冬奥项目,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进一步拓实推广冬奥项目进校园的实际意义。
“场地设施是冰雪运动开展的基础,良好的场地设施是冰雪运动的开展的重要条件”。[10]自中国申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成功以来,我国掀起了“冰雪”热潮,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冬奥项目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冬奥项目。但就中国目前现状来看,仅有部分北方地区(如北京、黑龙江、沈阳等)和极少数南方地区(浙江、湖北等)校园建有冬奥项目专用场地。《河北省冰雪活动蓝皮书(2017—2018)》曾提到,“截至2018年4月,河北省滑冰场共计33家,滑雪场共计37家,从滑雪场地的总量来看,河北省居于全国第3位。虽然河北省冰雪运动场地总量位于全国前列,但绝大多数属于社会盈利场地,属于学校自己的冰雪运动场地极少。”[11]场地设施是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基础,目前全国校园冰雪场地设施整体缺乏。我国东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冰雪资源丰富,雪场较多,学校可利用田径场浇筑冰场。“但室外冰雪场所周期短,全年仅有3个多月。除上述地区,其他北方地区的学校因气候、场地等因素,不具备室外浇筑冰场的条件,南方地区学校冰雪场地设施更为‘稀缺’。”[12]目前我国冰雪场地设施整体面积受限,人均使用面积不足,基础设施项目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对冬奥项目的需求,对其参与积极性将带来一定影响。“2015年全国高校仅有5家运动冰场,86.93%的雪场与76.83%的冰场归属于企业所有。”由此看出,冰雪运动场地的面积不仅有限,提供给学生的运动训练也不足,正常的冰雪运动教学也难以维持[13]。2016年,“我国冰场的数量为200余个,雪场数量为646个,与欧美国家差距很大。”[14]全国冰雪场地数量少,校园内的冰雪场地数量更少。由于冰雪运动场地装备等投入大、成本高,致使校园冰雪运动场地、装备等设施严重匮乏。而场地设施作为冬奥项目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一定数量的场地设施,发展就是无米之炊,纸上谈兵,根本谈不上任何发展。”[15]因此,冬奥项目要推广和发展,必须加快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青少年冰雪活动发展,对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和实现3亿人上冰雪具有深远意义。”[16]以校园为载体,扩大冬奥项目参与人口数量。作为学生参与冬奥项目引领者的体育教师,在其推广中发挥关键作用。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冬奥项目的学习兴趣与未来发展。目前,全国冰雪师资匮乏,“各类高校向各级学校输送的绝大多数教师不具备高超的冰雪专业技能。”[12]如张家口学院的冰雪专业技能教师非常有限,“冰雪技能实践课程多数由雪场教练完成,冰雪专业教师匮乏严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只能靠外聘专业教师来进行;”[17]此外据相关资料显示,北方乡村小学“专业冰雪运动教师配置率不足20%,其他80%的教师都不具备专业的教育资质,甚至连基本的示范动作都无法完成。”[18]因此,在推广冬奥项目进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我国从事冰雪项目的运动员与教练员较少,真正接受正式的系统化训练的教师很少,导致其教学水平层次不齐。有资料显示,“有近50%的教练员理论水平偏低,大部分教练员未专门参加学习或进修,短期培训的情况也并不乐观。”[19]冬奥项目师资力量不足将严重阻碍校园冬奥项目的推广。北京市作为2022冬奥会的主场,占据地理上的优势,但其“冬奥项目的体育教师都屈指可数,其他省市师资力量更令人堪忧。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在中国教育报中坦言,北京市9000多名体育教师中,只有约5%的教师接触过冰雪运动。”[20]明大阳在调查辽宁省近10年开设冰雪教学课程的10所院校(沈阳地区高校)中发现,在开课的高校中,“只有中国医科大学和东北大学2所高校的冰雪任课教师全部或部分具有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其他高校教师均为培训与进修后进行授课,专业水平与教学经验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与质量。”[21]
综上,校园冬奥项目师资力量匮乏,冬奥项目难以推广,壮大校园冬奥项目师资力量刻不容缓。
冬奥项目存在太多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且比赛与训练过程复杂多变,在带给人们刺激、快感的同时,安全隐患却是最令人所担忧的。冬奥项目因自身运动的独特性,其危险系数较其他运动项目更为突出,因而“严重地降低了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22]
目前北方的一些乡村小学在开展冰雪运动时,存在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如安全机制不完善、安全领导与安全意识不到位:“44.5%的乡村小学缺乏冰雪运动安全机制,无法规避冰雪运动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如冻伤、摔伤、碰撞等;65.4%的乡村小学未设专门的安全领导小组,无法满足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绝大多数老师未认识到冰雪运动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为安全工作埋下隐患。”[18]冰雪项目具有一定危险性,无论是滑冰还是滑雪运动,其专业性与技术性的要求较高,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若未能按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很容易出现受伤等意外情况。“如何做好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运动损伤和意外受伤是冰雪运动成功推广的关键。”[23]这也印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安全需要,即“除要求具备特殊的场地设施外,还需个人具备运动装备器材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24]若一方出现了故障,都会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冬奥项目的防御措施及安保工作未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将阻碍其推广与发展。笔者梳理大量文献发现,一些学校因害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为减少运动伤害带来的纠纷,“将滑冰、滑雪这样危险系数高的体育项目从体育课中剔除。”[19]甚至将冬奥项目“拒之门外”。还有部分家长对冬奥项目缺乏了解,认为“奥运项目(如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太过危险,不支持或极力反对孩子参与其中。”[25]由此,校园推广冬奥项目异常艰难。
“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学生冬季项目比赛主要有越野滑雪、单板滑雪、高山滑雪、冰壶和冰球五大项,基本覆盖了在校园开展冬奥项目可能开设的项目。”[26]竞赛是龙头,以赛带促、以赛带学,冬奥项目的推广与普及需要全覆盖、全方位的赛事体系支撑。通过赛事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将对当地冬奥项目的推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当地或周边区域对冬奥项目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激发人们对冬奥项目的兴趣,进一步带动更多群体参与到奥运项目中。此外,学校可以赛事为契机,通过组织协会、讲座、广播、公众号推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加赛事知名度,吸引更多学生体验运动项目、欣赏竞技比赛,调动其积极性,进而大幅宣传冬奥项目。“根据本地现有场地设施承办各类冰雪赛事和主办本土的特色赛事,如速度滑冰马拉松赛等,吸引爱好者参与进来,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冰雪运动中。”[27]以此提升冬奥项目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促进国民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的理念。
培养和构建梯队冬奥项目竞技人才,是加快我国冰雪项目、建设冬奥强国的根本力量和重要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应以实地情况改造基础设施,“改良”冬奥项目原有运动形式,降低难度系数,改善运动条件,使其不受项目、场地和季节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保证更多学子参与其中。首都体育学院学者李婕在《冬奥项目的“改良”及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中写到“学校通过开展‘改良’的冬奥项目,如校园旱地滑雪、旱地冰球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重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了解冰雪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体育竞赛观赏奠定基础。”[28]另一方面,可将冬奥项目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成为主体,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制定详细教学与训练计划,严格监控,及时反馈并调整,实现教学普及与训练提高共同发展,通过学训并重,夯实冬奥项目后备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奥运项目校园推广过程中,各部门要坚持以创新为理念,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助力冬奥会的到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不仅打开了3亿人走向冰雪的大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脚步也随之加快。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这对当前个别学校将体育课上成应试课是一种警醒,对“把体育纳入高考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29]更是一种指引。此外《意见》还号召举国上下“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渗透,学校体育在教学目标、内容、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冬奥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与空间。奥林匹克文化在经历全球化传播与多样发展的蜕变的同时,我国学校体育一直走在改革与发展最前沿,在其推力下不断找寻新的契机与突破。相关部门通过可对冬奥项目的科学技术的研发,鼓励北方校园开设更多冬奥项目,加快完善冬奥项目类型的速度,调动南方学校开展适宜的奥运项目,培养学生基本运动项目技能,同时自主研发安全系数有保障、绿色健康环保、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冬奥项目装备,为学校体育改革助力。
冰雪项目的崛起及冬奥项目的推广和发展,需要更多专业、高效且素质优良的师资力量。优秀的师资是培养后备人才的主力军,是学生参与冬奥项目的“领军人”。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冬奥项目在校园的开展。“通过在校教师的参与和带动,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强烈兴趣。”[30]各级学校应加强国内冬奥项目相关教练员与教师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师认知水平,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创造条件,以更好地姿态推广冬奥项目进校园,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此外,还应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的交流,引进欧美冬奥项目强国的教学体系与培训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冬奥项目“改良”落地实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将学生主体地位放在第1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扩大冬奥项目的活动范围,打造“人人爱冬奥、个个学项目”的学习氛围,努力实现“百万学生上冰雪”的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还应“根据本校实际选择优秀体育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本校体育教师的冰雪运动技能,为本校实施冰雪运动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31]以交流为平台,提高校园冬奥项目的师资水平。另外,高校作为教师队伍培养的摇篮,“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鼓励更多有志加入教师对队伍的青年学子报考与冰雪运动相关的专业,”[32]经过系统且专业化的学习,积极投身于冬奥项目的教学,培养更多优秀“传播者”,使冬奥项目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优化。
如何保障冬奥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对学校冬奥项目开展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保障冬奥项目校园推广顺利开展。社会应加强对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在校学生冬奥项目安全相关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完善校园冬奥项目安全制度、建立校园冬奥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对校园冬奥项目的监管力度,树立校园冬奥项目风险防范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把握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专项技能水平。此外,学生家长也应及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监测,时刻注意维持学生营养水平,进行营养监控;学生作为冬奥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应主动了解和学习冬奥项目相关安全知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无教练、不训练”,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安全预防、紧急救护,”[18]进一步完善其安全机制,更好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伟大梦想。届时,我国也迈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坚实一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增添了动力、为实现中国体育梦点燃了激情、为‘和平崛起’中的大国风范赢得了又一个展示平台。”[33]冬奥项目不仅作为一种体育文化,更是我国在国际舞台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了解冬奥项目校园推广现状及问题,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解决难题,助力校园冬奥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冰雪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1] 马毅吕,晶 红.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2016,36(04):3~10.
[2] 王忠波.冰雪运动在高校的拓展策略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33(03):64~67.
[3] 曹亚东,徐长路.沈阳市高校冰雪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0):206~207.
[4]] 罗清杨.新媒介与消费——冰雪运动文化的中国化构建模式探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2):76~81.
[5] 姬忠飞,孙 月.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策略之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2):1106~1108.
[6] 陈 辉.普及冰雪运动要从教育抓起[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101.
[7] 孙 伟,杨朝升.“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现状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02):66~70+96.
[8] 庞博韬,刘俊一.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01):88~93.
[9] 陀 亮.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6(06):5~6+8.
[10] 陈 琳,李 谦.新疆冰雪运动发展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02):64~68.
[11] 李军基.冬奥会背景下河北省冰雪运动进校园策略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1):89~91.
[12] 邵维军,邵 帅.当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情况及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9(12):52~53.
[13] 伊晓彤,孙鸣浩.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传播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05):67~70.
[14] 李军基.北京冬奥会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研究[J].运动,2018(07):3~4.
[15] 崔泽虎.黑龙江冰雪运动大众化发展与策略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16] 蒲珊珊,王 博,梁 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发展历程与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01):29~32+37.
[17] 周兴波,王鹏龙,杨生东.冬奥会背景下河北高校冰雪运动特色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张家口学院体育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98~99.
[18] 伊宇航.北方乡村小学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9,18(10):105~108.
[19] 房 巍,邢继庆.东北地区校园冰雪运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新[J].体育教学,2009,29(02):20~21.
[20] 冰雪运动进校园场地及师资缺乏遭遇尴尬[EB/OL]. https://www.caigou.com.cn/news/2018051459.shtml, 2018-05-14.
[21] 明大阳.“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普通高校冰雪运动发展实证研究——以辽宁为例[J].冰雪运动,2019,41(02):53~60+65.
[22] 宗克强,武 昊,张良祥,刘宇鹏,吴巍.“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国际合作研究[J].运动,2019(01):3~5.
[23] 李红运.冬奥会背景下“北冰南展”战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9):41+48.
[24] 程文广,刘 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04):11~19.
[25] 蒋 强,王 平.举办大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8(01):48~50.
[26] 王 钢.以竞赛为龙头引领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教育部学生体协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工作介绍[J].中国学校体育,2018(05):6~7.
[27] 马正辉,张良祥.“冰雪进校园”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8(10):134~135.
[28] 李 捷.冬奥项目的“改良”及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01):15~18+23.
[29] 闫丽敏.新时代北京冬奥会对中国学校体育的促进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3):40~41+43.
[30] 刘 滨.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J].冰雪运动,2011,33(03):80~83.
[31] 关 强.有效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9(14):69~71.
[32] 田 俊.冰雪运动进校园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2):144~147.
[33] 张晓会.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11):51~53.
Research on Campus Promotion of Winter Olymp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LEI Hua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 this study, logic analysis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its campus promotion in our country, analyze the campus to promote its status and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c deployment in sports power, actively explore Beijing Olympics approaching campus promotion of its meaning and time value and further promote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vigorously, snow and ic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Winter Olympics; Sports power; Ice and snow sports; School
2019-12-11
2020-03-26
1007―6891(2021)04―0112―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4.25
G80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