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科普与信息化科普

2021-01-28 07:24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表现形式科普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广东 广州 510225

科普是对科学的传播和普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介绍各种科学知识,让人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的传播过程。传统科普的信息输出方向是自上而下单向的,有展览馆、报刊杂志、影像制品、知识讲座、广播、电视等多种传输方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科普可称为信息化科普。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公众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都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已经极少有人会需要靠科普书籍去寻求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解答,也不再因为需要知识而去主动阅读科普作品。

一、传统科普分析

1.内容深奥、难以理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细致的学科分类有利于专项研究,但对于公众来说无形中增加了科普的难度。传统科普的期待读者是“广大青少年”,作者以教师的口吻传道解惑,告诉读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讲解一些被作者视为绝对正确的知识。但是现在公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了很多基础的科学知识,具体问题的解决不会依赖于科普知识,所以在规划科普内容的时候要有层次,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科普内容以适应不同的科普对象。

2.难以引起公众的兴趣。许多地方的科普宣传依旧是以科普讲座、科普展板、广场宣传等方式来进行,开展讲座的同时分发宣传资料,再出一些宣传板报,没有区分人们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来规划科普内容,使人们对科普宣传失去了兴趣。在传统科普观念中,科学是神圣的、严肃的,以娱乐化的方式解读科学进行科普是受到排斥的。但是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提出:要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要让科学变成一个很好玩的东西,让大众愿意主动接近。寓教于乐提了很多年,让知识以娱乐的方式进行传播,不但能加深记忆,更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科学松鼠会”科普做得相当活跃,非常善于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他们的作品不需要很多的思考,把科学变成一件轻松好玩的事情。

3.科普内容不全面。传统科普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从现有的科普作品来看,传统科普主要集中在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正面介绍。科学的负面性内容是目前的科普所缺失的,也是当公共事件突发的时候,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诸如“转基因食品”、“三聚氰胺”等条目。这些知识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对知识提供者有相当的学术要求,互联网上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信息庞杂,需要优秀科普作品的积极介入。要真实全面地进行科普,科学的另一面,应该对公众敞开。比如转基因食品,既要讲转基因可以防止虫害、提高产量,也要介绍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危害。在进行正面科普的同时纳入对科学技术的反思,进行全面的科普,包括对科学技术局限性的认知,对滥用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认知。

二、信息化科普分析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信息获取与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电子化,网络连接变成了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的发布变得无比便捷。网络信息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科普被称为信息化科普。信息化科普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多媒体的传播和社交互动为平台,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与扩散。信息化科普具有很多特点,概述如下:

1.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有别于传统科普讲座、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广场宣传等单一的传播模式,信息化科普知识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利用科技手段的移动互联网科学传播渠道逐渐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常用渠道有:科普信息网站、科普微博、手机APP应用、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虚拟科普馆、网上科技馆等。信息化科普也兼具有传统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渠道作用,支持传统媒体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传播。

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传统科普的表现形式以科普文章和图片为主。在信息时代数据类型主要表现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流和网页等,在此形式下科普的表现形式则愈加丰富:科普专著、微课、讲座、科普文章、论文等科普教学资源;综合文字、图片、视频的融媒体;游戏形式的科普;APP小程序形式的科普;在微博、论坛等互动媒体上的科普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利用图文影音等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展现科学知识、科普文化成为可能。

3.内容的时效性。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进入即时阶段,可以即时看到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很多科普内容与新闻类似也具有时效性,人们在特定时间对某种具体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比如在突发事件、灾害发生时,科学家要像媒体抢新闻那样及时站出来说话,抢科普的时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突发状况下的科普尤其重要,当日本福岛核电站被地震摧毁时,公众陷入恐慌之中,此时传播核电站与放射危害的相关科学知识会比平时产生更佳的效果。科普宣传如果失去了时效性,效果会大打折扣。基于现代传播学和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即时信息传播为科普的时效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4.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和高扩散性。有别于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方式,信息化科普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和高速扩散性,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无数的互联网用户扩散开来。每时每刻互联网上时刻都有大量的数据在传递:公众在网络上的学习科普知识的记录;科普宣传、科普交流、科普讨论等活动会产生留存记录;科普专家、工作人员以及受众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都会产生的海量交互数据。科普信息传播的过程是受众与信息平台之间双向的交流互动过程,受众按照自身的需求去寻找各种科普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和记忆,并反过来作用于信息传播过程,并且信息可以实时共享。

三、总结

现代社会的个体价值日益彰显,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公众追求的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表现出个性、丰富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特点。传输方式单向的、以图片和文章为表现形式的传统科普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综合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兼具新颖性、趣味性的各种表现形式的信息化科普,是未来推进科普创新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表现形式科普
蜗牛看牙医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科普达人养成记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试论藏族题材油画抽象美的表现形式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普漫画
饮料瓶中的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