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 四川 成都 611930
红岩渠灌区作为成都市、德阳市重点商品粮油基地之一,是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的灌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气候原因,时空分布不均,引水调节能力差,加之自然灾害不定时的发生,造成灌区渠道垮塌、渠堤裂缝等,给灌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等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解决灌区灌溉过水能力不足、用水困难,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确保粮食丰收,增加社会经济效率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由此探讨灌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红岩渠属于一个小型灌区,地跨岷江、沱江流域,介于北纬31°08'~38°24'、东经103°58'~104°21'之间,南起湔江支流鸭子河,东北以绵远河为界。红岩渠灌区气候温和,是成都市、德阳市重点商品粮油基地之一,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大春以水稻为主,小春作物以大蒜、蔬菜、小麦、油菜等为主。
灌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灌溉总面积2.16万h㎡,其中水田面积1.89万h㎡,旱地面积0.27万h㎡②。灌区作物种植主要有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等。
灌区水资源引水总量达3.52亿m3,其中红岩渠引水达1.29亿m3、前进渠引水达2.23亿m3,、水库蓄水达240万m3,灌区利用水资源总量达2.81亿m3.
做好田间节水,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既是节水农业的重要方面,也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措施。
红岩渠灌区水资源分配,总体上要坚持保证农业灌溉,兼顾其它用水的原则。由于灌区农业用水的季节性和来水在时空上分布的不均性,要根据灌区作物布局、灌溉制度、来水规律,编制好年度用水配水计划,作好水量配置的宏观安排。要根据灌区气候变化、生产进度、实际来水情况,编制好各时段的实时动态用水计划。在制定灌区水量调度方案时,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来水情况和灌区各种作物的需水量特点,采用不同的调水配水方案,才能达到优化调配的目的。
3.1 灌区农业用水时期的优化调度方案 为尽量减少输水损失,防止无效供水,避免水量浪费,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达到灌区均衡受益的目的,针水资源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优化调配方案。
3.1.1 秧母田泡田用水时期(4月上、中旬) 结合水稻需水量实际数据和水资源情况,当红岩渠来水在6m3/s以下时,实行段与段之间大轮灌,段内支渠、分水洞间小轮灌;当红岩渠来水在63m/s~103m/s,实行段与段之间面积为准、比例配水,段内支渠、分水洞间轮灌;当红岩渠来水大于10m3/s时,根据灌区生产进度和实际需水情况灵活调配。
3.1.2 大春泡田栽秧用水时段(5月中下旬、6月上旬) 当红岩渠来水在12m3/s以下时,对灌区配水实行段与段之间大轮灌,同时段内支渠、分水洞间小轮灌;当红岩渠来水在12m3/s-153m/s时,实行段与段之间面积为准、比例配水,段内支渠、分水洞间轮灌;当红岩渠来水大于15m3/s时,根据灌区生产进度和实际需水情况灵活调配。为避免集中用水打挤的矛盾,有效利用水资源,灌区水利、农业部门应该密切配合,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作物布局、作物需水量等情况,实行灌区内大错峰用水,有计划地安排收割泡田较早的地区提前用水,以错开灌区用水高峰。在用水后期,采取集中突击供水的办法,解决尾水和用水难点地区的用水问题。以大流量、高水位供水,缩短输用水时间,解决因小流量输供水造成的尾水灌区用水难、甚至用不上水的问题,达到节约水量、灌区均衡受益的目的。
3.1.3 其它农业灌溉时期 对于小春用水,根据灌区生产需要实行轮灌。大春水稻渗灌用水,按灌区需要进行灵活调配,多余水量输往丘陵地区。
上述方案是灌区水量调度的基础方案,结合代表作物需水情况分析,对优化调配方案作出应的调整。
要解决灌区水资源管理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环境,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灌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要求,以及灌区水资源现状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通过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体系,全面实施灌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确保灌区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将是一种有效措施。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如下:
4.1 严格灌区水资源的科学调剂、合理布局 要把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考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的需求。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及城市污水等的开发与利用。实行要以水定市、以水定业。做到科学调剂、就地节水。
4.2 进一步合理编制灌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资源规划利用要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实行总量目标控制,制定好中长期水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统一规划。在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时,要按照全灌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以提高综合实力为目标,结合实际,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统筹考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且,不同水平年节水力度要与需水和开源相协调,共同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节水型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系,达到区域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
4.3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加强对农业节水的领导和部门协调,实行国家、流域和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严格的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在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农业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作为管理农业用水的基本依据。国家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资源分配利用和地下水开采状况的监察、审计。而且应以县为单位加大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力度,采取雨洪利用、井渠结合等措施,有计划地回补地下水,并建立健全大型农业节水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审批制度。另外,有关部门要建立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材料设备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灌区水资源的法律管理,使农业节水的具体政策更加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利用法律武器,结合经济手段,有效地管理水资源,从而保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说 明
[1] 红岩渠: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管辖的唯一非岷江水系水利工程,前进渠(原名朱李火堰),文革中改名前进渠,1972年,根据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前进渠、红岩渠移交给人民渠管理处管理的通知(川革函〔1972〕137号)并入人民渠。
② 灌区面积数据,来源于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灌区支渠工程、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三查三定”统计之1981年实际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