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发展新路径

2021-01-28 10:04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牧区网格消防

包头市消防救援支队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0 引言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虽然目标已接近尾声,但是剩余任务仍然艰巨复杂,巩固成果仍然难度较大。始终应加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重视程度,并积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举措,切实维护农村牧区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扎实做好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有效发挥防灾减灾救灾助力脱贫攻坚作用,不仅可以保护农牧民财产,还可以为农牧民自身的安全提供保障,全力防止因火灾致贫返贫,更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破解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发展瓶颈,最大限度地防范化解农村牧区火灾风险,是摆在“火焰蓝”面前的时代考卷。作者选取农村牧区有代表性的两个地区即土右旗和达茂旗为走访点,探究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发展新路径。

1 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形势

1.1 地理位置形势 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农村牧区占地广,国土面积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0%,乡村人口总数930.2万人,约占据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6.6%。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较大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与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市下辖6区、1县、2旗、1个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73万,城市建成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约226平方公里,其余面积均为辽阔的牧区和草原。包头市农村和牧区地域较广,共有行政村和苏木嘎查645个,人口总数47.5万(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6.5%)。

1.2 火灾形势 分别从火灾发生数、亡人数、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数四项火灾基础数据入手,分析近两年包头市农村牧区火灾情况。两年间,包头市共发生火灾4829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084.08万余元。

(1)农村牧区共发生火灾1690起,占火灾起数的35%,农村牧区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区域,也是火灾布控、消防服务的薄弱区域,农村牧区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达1000余万元,占总数的48%。

(2)从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看,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火灾造成8人死亡,占死亡人数的57.1%,火灾亡人中男性居多,且外来务工人员占据较大比例。

(3)从火灾造成的受伤人数看,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火灾造成2人受伤,占受伤人数的100%。

(4)用火不慎、电气火灾、吸烟为引起火灾三大主要原因,因这三种原因造成的火灾占火灾总起数的60%。

2 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现状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在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的同时,开展农村安全治理,提高农村安全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多个重要文件、采取了多项惠农政策,要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平安乡村、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量外移,消防专项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志愿力量发展等不能实现同步协调发展。调研中深刻体会到,包头市农村牧区消防安全达标率偏低,灭火器具单一、公共消防设施缺口、安全网格员配备不足精力有限、饲草秸秆进村进户焚烧陋习、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与“扶志扶智”的扶贫思路差距甚远等矛盾仍十分突出,农村牧区公共消防安全面临极大的困境与挑战。

2.1 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上看 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普通高效的温室、大棚以及冷库作为主要产业密集分布,而且与居住场所混为一体是典型的“三合一建筑”,建筑消防设施器材未配置、线路私拉乱接、地膜拆除后就地焚烧等问题突出。近年来,木器加工小作坊和垃圾回收站点大量涌现村镇,大多处于失控漏管状态;近郊,以征拆占地为主要目的加盖的简易大棚发展蘑菇种植业成为目前的新兴产业,与木器加工企业形成闭合产业链,大多原料来源于木屑,将其打成菌棒繁殖培育蘑菇,夏季环境湿热火灾隐患极大,冬季为了快速升温需要覆盖草帘保温,均给火灾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家家翻新、粉刷房屋,户户有庭院有库房,私存汽油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牧区火灾负荷加大,安全隐患不断增多。

2.2 从农村牧区消防安全防控体系上看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战略任务的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农村牧区防灾减灾救灾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各村虽有村规民约,但规的不细,约的不紧,流于形式,往往都是上级布置后抓一阵,节假日、农忙时节抓一时。首先,秸秆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仍然是困扰大多数农户的难解之题。一方面每捆秸秆(20-30斤)打捆需要3元,但只能卖2元,属亏本买卖;另一方面地里收割的秸秆有薄膜残留,不适合喂养牲畜。所以,焚烧是最快捷的办法。目前虽然政府不允许焚烧,但是农民偷偷烧成为一种常态,这种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为火灾防控工作造成了困扰。其次,在走访调研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巴音花嘎查85号牧民周来富家时,问及牧民是否懂得扑救初起火灾方法时,除回答“用水泼”、“用自来水管浇”之外,防灭火知识基本不懂,甚至将火灾报警电话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弄混,存在“救火收费”等错误认识。最后,达茂旗地处大青山西北内蒙古高原地带,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和66.2万亩耕地,草场火灾占比较大。而主管单位林草局,目前仅有综合执法队员8人,草原防火工作任重而道远。

2.3 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上看 目前包头市大部分苏木、嘎查以及行政村均未建立涉及消防救援力量、经费投入、人员编制、消防装备器材配备等内容的机制体系,消防基础设施规划步伐滞后,一旦发生火灾,微信群成为报警信号召集热心村牧民,只能依靠附近水窖、自来水管等开展自救,救火条件简陋,基础力量十分薄弱。针对达茂旗,如满都拉镇,距离最近的消防救援站120公里,消防救援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到场处置。调研走访的巴音敖包苏木下辖7个嘎查,横跨100多公里,每个集居点大约5~6户牧民,户籍人口4000人,常住1900户,但未配备一辆消防车,火灾发生只能抱有侥幸心理。针对土右旗,如老村的安全隐患凸显,因宅基地继承等原因,私搭乱建建筑基本呈现连片建设,户挨户、房连房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消防车通道狭窄、防火间距不足以及水网支网水压降低等问题,牲畜圈舍、柴草堆垛紧贴建筑的现象也十分常见,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

2.4 从农村牧区村级自治组织上看 目前农村牧区“安全网格员”由乡镇苏木政府下设的平安建设办负责管理,成员来自村委会、监委会或是镇政府工作人员,抑或是村民小组长组成,消防、禁毒、安监、治安等工作都涉及,职责不清、界限不明,工作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共识还未引起重视,防灭火工作无人牵头,也未制定防灭火工作措施。如调研中的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巴音花嘎查有4名工作人员,平时上班在百灵庙镇,嘎查只有值班人员。在经费投入方面,上级政府每年拨付给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大约8万元,但落在消防工作上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没有列入计划。目前,农村牧区“安全网格员”无任何补贴,均是热心群众自愿参与,都属于义务加入,如果每人每年能够领取适当的补助,便能够更好的调动积极性,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2.5 从农村牧区新型业态上看 “农家乐、“牧家乐”已经一跃成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代名词。如达茂旗石宝铁矿集团转型发展的绿色产业,创新扶贫模式,投资1.8亿元利用三千亩流转土地打造了集种、养、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套马沟农庄田园综合体项目,错综复杂的多种行业安全隐患交织,与消防救援队站距离甚远,给火灾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以鱼塘和家禽为主的农家乐广泛兴起,小、散、远的特点即营业规模不大,地理位置分布城郊,分散布置,消防监督力量不足致使农家乐大多处于失控漏管状态,农家乐均采用火炉为主要烹饪手段,建筑的疏散宽度和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等隐患问题也屡见不鲜,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难上加难。

3 加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各旗县区、乡镇(苏木)、村委会(嘎查)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消防组织领导,按照《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本级政府的工作责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避免喊口号做形式,将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评和综合考核范畴。在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造、农村电网改造、乡村道路改扩建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落实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及消防装备等任务。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内容,保障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包头市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了综治考评体系写进政府消防工作责任状中,并于2017年将消防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了政府民生工程,进行综合考评监督。

3.2 制定合理规划加强设施建设 有关部门制定合理规划,并随时抽查各个地区的消防安全情况,安排相关人员对农村牧区消防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扶贫攻坚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的设施和环境。各级政府编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时,应当将消防专项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科学、合理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牧区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符合消防安全间距,以及改造道路预留消防通道,保证灭火救援准备时车辆通行通畅。同时在规划的时候要设置专门的消防水源以及通信设备,提升农村牧区的防火减灾能力。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农村牧区应该挖掘自身潜力,比如在水源不充足的地区,可以修建水塔储存水源,或利用农田灌溉系统、人畜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提升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以弥补资金不足导致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消防安全需求的缺陷。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减轻政府负担,本着花最少的钱,发挥最大效力的原则,为苏木(乡镇)配备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持有驾驶证C本司机可以驾驶的蓝牌照车),平时用于绿化、洒水,关键时刻用于扑救火灾,确保车长时间不使用不至于损坏,养护费用需旗县区政府拨付,每辆车每年大约1万元。将机井出水口改造用变径与三通与消防便口结合的方式,每口机井改造费用约500元,机井都是农村牧区共用的,水不需要费用,再加上扑救火灾时所用的机井电费可以忽略不计,这是最节省成本的做法。针对农村牧区没有合适的运水工具,可在村牧民集居的地方增加消火栓和水带备用。

3.3 加强队伍建设发展志愿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每个乡镇和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应至少建立1个志愿消防队,每个志愿消防队每班队员不少于5人(可兼职),消防队员可由所在乡镇、村的综治人员、村民或单位职工组成,每月可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志愿消防队应根据需要配备消防车、水带、水枪、破拆器材、个人防护装备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装备,并经常性开展日常训练和演练。志愿消防队建设一般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有停放器材的固定场所:停放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泵、水带等器材的专门库房,要达到防雨、防潮、防晒和冬季取暖等要求;二是有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泵:配备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泵等器材装备,配备手抬机动泵的应配备固定的运输工具;三是有固定的队员:志愿消防队员由村(居)委会工作人员、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员工担任(可兼职),每班人数应满足农村一般火灾扑救需要;四是有健全的训练管理和执勤出警规章制度:明确队员训练教育、值勤备战、出警灭火和消防器材维护保养等要求;五是有统一的通信联络方式:明确发生火情时,与队员进行联络的方式,包括电话、手机、微信、有线广播等方式;六是队员有一定的经济补助和医疗伤亡保险:对志愿队员参与训练、值勤、灭火救援等进行经济补助,并有明确标准;给队员投医疗、伤亡保险,确保发生意外时能提供救助。或是积极推进义务消防队建设,把农牧民组织起来成立义务消防队,将村集体或自家水井出水口改造,每个农民集居点配2台风力灭火机,每名安全网格员配备打火扫帚,形成农牧民集居点——嘎查(村)安全网格员——苏木(乡镇)平安建设办——专业消防救援站四级管理体制。

3.4 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动态防控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每个网格包干人员职责任务、工作标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每个乡镇有大网格,每个行政村有中网格,每个自然村有小网格的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动态消防监管网络。综治部门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实现规范化管理,网格员要具备初期火灾扑救、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教育三项职能,需要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要充分学习了解火灾发生的条件,掌握基本的火灾扑救方法。二是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工作。网格员应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包括农牧民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是否规范;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竹是否有人照看;各户“三堆(柴堆、草堆、灰堆)”是否规范;消防车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村民防火公约》是否落实等。三是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通过走访活动,深入村民家庭开展消防常识普及活动。

3.5 找准受众定位丰富宣传形式 各地要针对农牧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的实际,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消防宣传教育“见面率”和农牧民家庭消防安全状况“知情率”,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一是组织全员轮训。各地每年要统一组织对所有分管消防工作的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和网格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使之成为懂消防法律法规、懂农村牧区消防建设、懂农村牧区消防管理、懂农村牧区火灾扑救的“带头人”和“明白人”。二是开展集中宣传。各乡镇(苏木)、村(嘎查),利用集市、庙会、节庆、民俗活动等有利时机,至少组织开展1次有影响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要求保留图片、文字资料),把消防知识融入到农村牧区文化活动中。三是强化入户宣传。组织网格员、派出所民警、消防志愿者建立主力宣传服务队伍,深入乡镇嘎查村“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入户服务,重点针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主动为其宣讲消防知识、协助查改家庭火灾隐患,解决农牧民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四是夯实固定阵地。各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在乡镇(苏木)、村(嘎查)显著位置设置固定消防宣传阵地,在农村牧区集市、消夏文艺演出等人员聚集场所以及易发生山火、林火的地方,要有明显的警示性消防宣传标语或公益广告牌,强化农村消防宣传的“内动力”,扩大了“辐射面”。

4 结语

公共消防安全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牧区消防工作又是公共消防安全最薄弱的一环。农村牧区火灾的发生率与破坏性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振兴的推进和脱贫成效的巩固。农村牧区火灾的发生是由硬性与软性的因素导致,对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性因素与制度完善、意识培养、人力供给等软性因素两方面客观阐述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来深入剖析包头市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总体水平。当前,随着国家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无疑给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探索振兴农村牧区消防发展新路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猜你喜欢
牧区网格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新巴尔虎左旗
漫画说消防
追逐
消防也幽默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牧区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