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秋 任浩乾 潘玉冰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先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造成了各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隔离状况”,影响我国人员区域间流动的生活保障问题。由此,党的十九大着重提出加快建设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号召。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统一和建立中央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储存机构便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统一管理。
(一)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利益平衡难。养老保险的省际支付水平差距大,不同省份之间难以统筹协调,各省之间养老保险的利益平衡问题成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较多,缴费费率不断下降,人们的参与度积极性较高,缴费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另一些欠发达地区基金严重不足,征缴费率居高不下,人们的参保意识非常薄弱,由此造成了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负担出现苦乐不均的状况。因此假设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不同发展情况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基金分配肯定会导致利益冲突问题,基金缺口较大的地区将会从中央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对于较发达地区,将会很难得到中央的财政支持,或者还有可能需要弥补欠发达地区缺口。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大,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统计难度大。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目的是建立惠及全民、权利平等、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公民都享受社会福利。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省际人员流动的规模的日益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信息统计工作也就受到信息技术因素的限制。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就是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与操作平台,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但当今各地区数据不共享,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互通,这种完全分割的信息系统必然会加大数据整合整理的难度,对于如何用统一的标准收集完整正确统计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版块分割问题。基本养老保险涉及到个人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后期直接影响到待遇计发等问题,但目前各省市区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仍保持独立运行,这导致各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形成了“区隔”[1],这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统筹制度最大的障碍。各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功能版块”缺乏重组和协调将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养老制度之间不可接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要求各地使用统一的制度将会非常困难,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也会更加艰难。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发展因子的影响,为此下文将依据我国现时的发展情况,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我国的“适配度”[2]。
(一)经济性影响因素。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模式与方式必然要受到经济的影响。经济性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城乡发展和贫富差距。经济建设成果的好坏通常由城乡发展程度和贫富差距表现出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是关系到城乡区域协调问题,对于当今决胜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推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完善,应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平衡地域间人文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二)政治性影响因素。立足于中国国情,我国养老保险的内容体系,结构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均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养老保险初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养老保障制度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养老保障制度趋于规范统一。到21世纪,我国基于地区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资金管理模式。在我国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形成了多层次的制度体系[3]。
(三)社会性影响因素。2020年我国迈入新的发展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适时、恰当的建设社保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很重要的历史作用就是稳定社会,让人民有幸福感。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改革也要彻底深化,在养老保险的统筹制度上要充分考虑社会人口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因素,更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大事,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人民的生活[4]。
基于当今中国国情情况,基本满足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条件,但是仍然受到省际差距、城乡差距发展的限制。若要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与中国国情的适配度,就要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建设,加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经济支撑,重塑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设的方法。因此构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需要在扫清制度障碍、筹资障碍以及技术障碍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