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 2210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行业类别,影视动画行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影视动画,是在电脑技术发展基础上,尤其是三维数字影像技术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行业,按照行业内容,包括游戏、电影等原生产品及相关衍生品。一直以来,中国影视动画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产品占据,根据相关数据推测,未来我国每年的影视动画市场能够达到千亿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概在20万左右,然而根据目前行业人才发展现状,每年能够提供的人才仅为1万人左右,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高校急需为社会培养出优质的影视动画人才。基于上述局面,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纷纷创设影视动画专业,培养影视动画人才,但是从创设之处,就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必须从教育改革层面着手,积极提高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对影视动画专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针对当前影视动画市场发展的火爆,众多高校纷纷上马影视动画专业,为影视动画行业培养优质的人才,适应我国影视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振兴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优惠扶持。市场和政府的双向利好,一方面刺激了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的急功近利倾向。这种矛盾的影视动画专业人才模式,使得当前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举措。矛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的历史短,但是市场发展速度快。在市场的刺激和国家的推动下,要求我国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速度的加快。可是高校新的专业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完善和发展,因此,需要对影视动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其次,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其教学内容需要服务社会的需求,但是从社会实际中获得需求,教育相关部门进行教材编写、审定,直到最终落实到高校教学当中去,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脱节。但是,在急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专业教育需要尽快满足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尤其是在国家推行应用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影视动画专业这种具有极强应用性的专业更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最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资源的高校在专业开设和人才培养上并不尽相同。高校教育要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办新专业。而不能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创办新专业。
影视动画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有些高校开设影视动画专业的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充分,或者是在较大程度上看到了影视动画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但是对开设影视动画专业的门槛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出现盲目开设专业的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学校教学条件方面。影视动画是基于二维、三维数字影像技术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条件对学校的硬件要求较高,需要能够兼容FLASH、MOHO、3DMAX、MAYA、ZBrush等应用系统,而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硬件建设并不具备影视动画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往往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软件层面来看,影视动画专业教育对实践有很高的要求,能够进行项目的研发,将成果进行市场转化。但是从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效果差,技术优势和创意优势并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
影视动画专业需要学生具备美术功底。但是我国美术类高考对学生是美术专业和文化课程两方面的考核,美术生在文化成绩上与普通高考的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从整体情况来看,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影视动画行业人才紧缺,社会需要技术、创意都强的人才,并不是平庸之人。这导致当前影视动画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教育定位方面出现了问题。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还较为传统,较少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大众化,未能将学生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
我国影视动画专业开设的历史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造成的。一部分教师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型而来,一部分从美术专业教师、电影专业教师转型而来。由于教师缺乏影视动画系统教育,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本专业的学科理论和特点出发来讲授影视动画专业。很多很多专业课程缺乏影视动画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的引导性不强。近些年来,不断有影视动画专业的研究生补充进教师队伍当中来,但是由于新晋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因此在教学效果方面并没有突出表现。另外,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专业类别,很多教师往往并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能力,或者教师在理论层面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由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因而对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动态缺乏了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很难通过在校的学习获得很好的发展。
从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很多高校是不完善的,甚至在课程设置上有些随意,较为混乱。各个高校往往基于自身的优势学科进行影视动画专业建设,这种安排是利弊兼有的。从优势上来讲,虽然能够发挥优势学科的底蕴,可以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但是受到惯性的影响,使得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体现自身的特点。例如,有的高校美术学科底蕴较强,因此将影视动画专业开设在美术学院(系)之下,这使得课程设置过分重视学生的绘画技巧,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够。有的高校将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系)之下,又造成了学生美术基础不扎实,单纯进行技术教学,教学效果单纯成了技术操作,不具备艺术感染力。甚至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教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严重不足。
对于高校新开设专业,教育部门要审慎衡量高校的教育资质,确保开设专业质量。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政策,严格审核高校专业立项申请,实地考察高校的办学资质和条件,严格准入制度,筛选掉一批本着开设热门专业借机扩大招生敛财的高校。其次,要严格执行专业建设监督制度。对于开设影视动画专业的高校,要通过校内验收、教育主管部门验收等监督手段,对高校办学期间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不能完成影视动画专业基本要求的高校,要限期整改,情形较为严重的,要予以专业撤销处理。通过上述举措,从管理层面,提高影视动画专业的门槛,严格办学过程中的监督,从而保障专业质量。
针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招收学生的素质特点,要从整体和个体层面进行针对性提高,以培养合格的影视动画人才。从学生整体上来讲,文化知识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影视动画专业人才不仅仅是个“匠人”,更应该是“艺术家”,其工作内容要有思想和灵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计算机能力等知识性的教育,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更要从学习习惯、职业发展等思想层面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影视动画专业毕业并不等于能够在影视动画行业工作和发展。从学生个体层面来讲,现代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价值观方面容易陷入个人主义,因此学校要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培养,例如通过创意大赛等方式拓展学生表现自我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和阅历水平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师资方面,要为影视动画专业配备专业的教师,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中。古人语“不拘一格降人才”,影视动画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因此在打造师资队伍方面,要广开渠道,将专业建设和专业应用建设相结合,全方位保障教师人才的供给。从教师来源方面来看,要加强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保障,通过放开条件限制,给予优厚待遇和教学科研条件,培养和引进优质的教师人才。对于学校内的存量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工作创造条件。影视动画专业人才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是创意性的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要从这个角度出发,不仅要对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同时也要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双提高。在增量教师方面,学校要积极关注影视动画行业发展动态,对于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吸引进学校的教师队伍当中来。虽然行业优秀人才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但是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来保障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要注意的是,需严格控制师生比例,保障教师的精力均衡分配。
作为新兴专业,影视动画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在当前教育情况下,可以通过影视动画工作的实际流程合理规制专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一般来讲,主要从三部分着手。首先是前期策划,包括编剧、角色、场景、分镜头等具体设计。其次是中期制作,包括原画制作等。最后是后期合成,包括剪辑、配音、动画输出等。针对这三部分针对性的对课程进行设置,对应前期策划环节,开展艺术概论、脚本写作、素描等课程;针对中期制作环节,开展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课程;针对后期合成环节,开展影视合成与特效等课程。上述课程设置的方式,将高校影视动画专业教育与影视动画行业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保障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能够直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此外,影视动画行业是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工业流程化课程教学之外,学校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观看影视动画优秀影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丰富自身的人文情操。从而更加适应影视动画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影视动画专业作为新时期在市场需求下开设并发展起来的新的课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看,这是教育更好服务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要求,走出高校,走向市场,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必然趋势。因此,要立足我国动画影视产业发展实际,通过持续改革,不断完善动画应试专业教育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