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less is more”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纪念米斯·凡·德·罗逝世50周年

2021-01-28 16:28:24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205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米斯主义设计师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205)

1982,米斯凡德罗提出了著名的设计座右铭“less is more”,并通过一生的实践来诠释这一设计思想。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米斯的设计思想通过教学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师,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样貌。一直到今天,在先后经历了国际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结构主义风格,减少主义风格等多个设计思想的,运动和流派的洗礼之后,这一设计理念至今仍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褒扬还是贬毁,但是至少证明它依旧是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一、“less is more”伟大格言的提出

米斯在20世纪初期提出“less is more”这个设计思想,在那个时代现代主义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古典主义似乎也开始走投无路,现代运动的规则仍然受到束缚。然而,往往在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总是英雄辈出,各领风骚。这一时期,在建筑理论领域阿道夫·卢斯的代表作《装饰及罪恶》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反对装饰的立场,他认为“简单的几何形式,功能主义的建筑符合20世纪广大群体的需求,而不应该提倡烦琐的装饰,建筑的精神应该是民主的,为普罗大众的,而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权贵的”1。与此同时,他还通过继续设计新的建筑,来证明自己的设计理论。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的彼得·贝伦斯,摒弃繁缛的装饰细节,注重简洁的造型和功能完善的结构;同时还有勒·柯布西耶于1923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论文集《走向新建筑》。这本著作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方在于激烈的否定了19世纪以来墨守陈规,陈腐过时的观点和复古的建筑风格,赞许了现代工业的成就,同时提出“房子是供人生活的机器”的激进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机械美学观点和理论系统,从而奠定了他毕生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建筑家的基础。

在随后的五年内,在建筑领域,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接连发生。1914年“多米诺”承重体系这一概念被柯布西耶提出,以最具代表性的“14、15号住宅”的德国威森霍夫现代建筑展。以及在1928年成立的国际现代派建筑师的国际组织(CIAM)等等。这些都加快了现代主义建筑日趋成熟的节奏。这个时期大事件频频发生,跌宕起伏,现代主义也蓄势待发,在眼前的近未来好似笼上一层迷雾,在确切和疑惑之间踱步徘徊,但即使是这样依旧让人无比向往。

在1922年,国际主义风格的诞生。但是,国际主义风格到底应该如何遵循,遵循什么样的设计信条,这个问题在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性的回答。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主张同传统决裂同时坚定不移的信奉现代主义的设计家都在为此进行不断的探索。时势造英雄,领袖的魅力才是在关键时刻真正起领导作用的。1928年随着米斯“less is more ”的提出,毫无疑问,它已成为推动世界国际主义的强大推进器,为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提供了坚实的建筑创作基础。在随后的30年里,以米斯还原论为代表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风靡全球。美国作家,记者汤姆·沃尔夫曾经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一书中这样写道,“米斯的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2。由此可见这个设计思想的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

二、“少”和“多”的自身语义和引申语义

“less”和“more”中文意思就是“少”和“多”两个字,《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汉英语义解释都侧重于“度”或“量”的表达。而尺寸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和模糊的量词。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有一个相对的大小。因此,“多”与“少”隐含的语义特征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事实上,这恰恰是因为人们对他们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因此,辩证思维多与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是对立统一。另外,多和少的关系也会产生相对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源自不同的主体或者同一主体的不同角度。

因为不确定性和相对论的“多”和“少”,以及不同人的认知能力和视角,“less is more”是一篇简短的名言,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让许多设计师实践和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这个空间,探索现代建筑的定位。

三、“少就是多”“少中有多”

再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去审视这一对抽象的概念时,可以看出在建筑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的问题上也有这一抽象概念的映射。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建筑风格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的建筑形式也都处在简单和复杂的循环之中,但往往每一次的循环似乎都有一种过往矫正的感觉,很难去把握中间的平衡点。当然,每一中简单与复杂的背后都有其各自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因素在里面。每到一个时期的拐点,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或者大众审美的变化,一开始设计师从历史里寻找规律,然后再从规律里寻找差异。简而言之就是从少到多,再从多回归到少的发展过程。

1.少就是多

在初期进行的各种多元化的探索中可以看出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不易。从早期的未来主义宣言,俄国构成主义,到沙利文的“‘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再到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五要素和米斯的“less is more”的经典思想。至此,减少主义对现代建筑的影响逐渐加深。米斯在提出“less is more”的时候,他在设计中所追求的设计信条也是符合反对形式主义和审美思辨原则的。米斯之所以能够设计这么多堪称奇妙的建筑,正是因为他没有“看见”建筑中的诸多要素。如果他再想解决更多的问题,那么他的建筑就很难像今天这样被后世之人津津乐道。米斯一方面致力于用清晰简洁的结构和造型来表达建筑的特性;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新材料的,旨在使用包括砖、钢筋和玻璃在内的新材料创造出新的建筑美感。对于他而言,“少就是多”,“少可胜多”。这些理性的建筑理念和材料的特性都米斯炉火纯青的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之中。

从米斯提出“less is more”后的几十年时间内,基本上整个建筑界的焦点主要集中在“less”上,可以这么说在当时“少”的设计就等同于好的设计。宏观的去看,正是由于时代发展背景和战后重建的实际需要,米斯的设计准则得以有更多实践的机会。也可以说是英雄造时势他把个人致力于的方向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发展趋势相融合,因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少中有多

减少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而减少主义也不是无根之木,它同减少主义艺术有着相同的起源。在减少主义进入建筑领域后也并未遵循死板的规则,每一名减少主义的设计师都有着自己的代表作,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正是设计师设计性格的真实写照。他们都主张用最少的东西去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主张事物的本质面貌。总而言之,减少主义设计师们的设计,大部分都为了看上去的“少”而去挖掘寻找隐藏在背后的“多”,而恰恰这也正是减少主义设计师所追求的“多寓于少之中”,同时也是对后现代主义中对“less is more”批判强有力的反驳。

四、“less is more”对当今建筑风格的影响

米斯在他的代表建筑中,用“少”表达了“少就是多”的设计思想。内部空间的模块化,以及仅有黑白灰三种空间在建筑中的穿插体现等,象征着米斯设计上的理性和严谨。他用简单的几组固定的比例数据,去构造一栋建筑的内部结构,让整个打的空间以一种“规矩”的状态呈现给他人,所有的空间规划都是经过精心的测量,以巧妙的空间活动起来,让整个建筑富有逻辑严谨,不带有任何感性成分。他用黑白灰三种空间自然过渡,体现了逻辑上的“由浅入深”,将理性更大程度上的体现出来。通过他的建筑,传递给当世,后世建筑一种理性,严谨的简约风格。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设计灵感、设计视野和设计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借助Sketch up,犀牛,Vary,PS,等软件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呈现出在设计构思上越加新颖和在具体实践上更加数据化的特征。而以往的各种风格流派,装饰风格也好,建筑形式也罢。不再成为当今设计师的桎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灵感来源和设计思路般的存在。在设计构思上也不再是点对点,线接线般的单一构思。在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的影响下,当今的设计构思是点及线,线及面犹如爆炸式的多元化,多角度构思。同时,各个领域都开始出现对复杂性和简洁性的研究,新兴的理论和学说与之相结合,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那么,在今天时代发展的潮流下,我们是否应该自己思考为何这个设计理念有着如此之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虽说“存在就是合理”这句话本身就是合理的存在,但是不符合时代发展和潮流趋势的事物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less is more ”,其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少得多的设计行为。虽然在各种思想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个学科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复杂性和简洁性的思想,但是其对复杂性和简洁性的思考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就如同各种学说的研究一样,一个新的学说或者更加符合现实逻辑的学说不应该是一昧的否定以往的观点,而是需要对其包容,整合,以长补短。

五、结语

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回看这位对现代建筑发展进程起了极大的推荐作用的人物时,我们发现他的设计理念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国内外的建筑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米斯的影子。他的“less”和“more”又不断影响着新一代的建筑师。在经历种种风格的演变、思潮和学说的洗礼之后。同时又在今天各种学说思想百花齐放的今天。为何米斯的精神和原则能经久不衰,这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把传统建筑比作一个堡垒,那么米斯就是敢于走出来的逆行者。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是他的声音遍布天下。他不会把自己束缚在传统建筑规则的死板繁缛之中,但对于他的建筑准则在他心中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他的作品没有像其他设计师那样盈千累万,但是他的作品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对当世之人给予震撼,对后世之人给予借鉴。米斯用建筑学中的空间术语表达了与时代契合的意志,同时也展现出这个这样一位伟大的建筑师的睿智。如果“less is more”极简的设计原则能同今天各行各业相结合、发展,也许对建筑领域的发展而言也有着一种极大的推进作用。

注释: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73-7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53.

猜你喜欢
米斯主义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幼儿100(2022年37期)2022-10-24 01:52:52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大腰怪是不是真的很可怕
大权在手
不能量的秘密
新写意主义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冷冷冷,握握手
近光灯主义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