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氏剪纸看扬州剪纸的发展

2021-01-28 07:19扬州大学225100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张氏剪纸作品扬州

(扬州大学 225100)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扬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民间艺术更是琳琅满目,诸如漆器、剪纸、评话、玉器等,其中的扬州剪纸更是集秀美和朴素于一身,淡雅与细腻于一体。早在魏晋时期,扬州剪纸就应运而生,隋唐期间得到普及。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民间剪纸艺人涌入扬州,著名的剪纸艺人张万国便是其中一位。新中国成立后,张永寿的剪纸艺术精品迭出、飞跃发展,他的剪纸技艺不仅传给有着血缘关系的女儿、侄女等人,而且还传给那些好学的求艺人,熊崇志、李孟生就是那个时期向张永寿先生拜师学艺的。在张永寿剪纸技艺的基础上,熊崇志和李孟生又将扬州剪纸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创建了“熊氏剪纸”和“李氏剪纸”。显而易见,张永寿堪称为扬州剪纸的“领军人物”,张氏剪纸也成为了扬州剪纸的杰出代表。

一、张永寿:剪纸法则的创立者

张永寿(1907年1月—1989年5月),扬州张氏剪纸的第五代传人,被推许为扬州剪纸艺术的一代宗师。对于张永寿的剪纸风格而言,多年来研究者不乏其人,有人说它是“纤细入微,柔媚挺秀”,有人说它是“清新秀丽,纤细流畅”,等等。纵观他70余年的创作生涯,虽经历过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迭,但其剪纸作品无一不遵循了“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细如须”的剪纸法则。

首先,圆如秋月是指在剪纸过程中所剪的圆形的部分要像秋天的圆月一样。例如剪梅花时,梅花的五个花瓣都要一样的圆润、饱满,充满生机。但张永寿的剪纸创作并不只是局限于将花瓣剪圆,在祖辈剪圆的基础上,他还剪出了梅花的明暗、虚实、远近、疏密等艺术形态,将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方如青砖是指作品中的线条必须要平行平等、角度对齐,就像建房用的青砖一样。张永寿的作品中需要表现棱角的地方不多,但是在父辈的基础上,有时他会给作品剪一个外框,起到规整美化的作用。再次,缺如锯齿是指有些叶子的边缘是锯齿状的,在剪这类叶边时要剪的像锯齿一样锋利。张永寿细致入微的观察过叶子的生长规律后,仍然遵循着这一要领将叶子表达的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最后,细如胡须是指剪出来的线条要像老人的胡须一下飘逸、自然。张永寿的菊花剪纸作品《金狮怒吼》不但线条流畅优美,让人赏心悦目,还注入了他的爱国情怀。他将狮子的形态抽象地剪成菊花的样子,是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也为了告诉世界:东方的“睡狮”醒了。

二、张秀芳:白粉画题材的缔造者

张秀芳,生于1943年,江苏省首批工艺美术大师,1956年从师与叔父张永寿。在继承扬州剪纸艺术原有的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一心潜精研思,不断大胆创新,创作出《鹤舞云霄》《烟花三月》《八凤图》等代表性作品。

张秀芳的剪纸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与称赞,与叔父张永寿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在叔父张永寿的基础上张秀芳也为扬州剪纸的成长增加了助力。在用纸方面,张秀芳继续采用厚薄适中、质地平整的安徽手抄宣,但是在衬纸的颜色上,她减少了黑色的使用量,加入了大量的深蓝色衬纸。深蓝色与白色的搭配既没有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又与扬州剪纸大量的花鸟题材相吻合,更能显现出花卉的素净淡雅与虫鸟的乖巧可爱。在题材方面,张秀芳在叔父的花鸟题材中,又加入了表现民间传说、戏曲故事、文学作品的题材,例如:“西天取经”“黛玉葬花”“李逵持板斧”等;还有一些扬州的风景名胜,例如:“瘦西湖”“文昌阁”“大明寺”等;还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题材,例如:瓜瓞绵长、六合同春、竹报平安等。在艺术价值方面,张秀芳的剪纸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窗花、喜花、供花等民间使用价值,她还提高了剪纸作品的商业价值。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张秀芳或将剪纸作品进行装裱,用于文人之间互赠礼物;或将剪纸作品做成屏风、摆件等家中的装饰物。

张秀芳的剪纸作品《晚霞》正是她剪纸创作打破传统、独创新意的体现。首先,在题材上张秀芳摒弃了前人的花鸟,而选择了她侄子所热爱的白粉画《打猎归来》。其次,在创作手法上张秀芳打破了扬州剪纸写实的传统,她采用倒金字塔的构图方式正面展现了打猎者的骁勇无畏、英武劲捷,充满了打猎的画面感与力量感。另外,在画面的布局上张秀芳以狩猎者为中心,两边布置了抽象化的日月图案和狩猎武器,使得整个画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又具有装饰画的夸张性与装饰性。这幅作品不管是在创作题材方面,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体现出张秀芳剪纸对父辈剪纸的大胆创新、匠心独运。

三、张慕莉:姊妹艺术的借鉴者

张慕莉,1960年出生,是张永寿的幼女,扬州张氏剪纸的第六代传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而喜爱剪纸,15岁时,从未接受过剪纸学习的她,居然剪出了一幅父亲的“高仿”作品。其剪纸流畅多姿、玲珑剔透,线条繁复而清晰、形象夸张而简洁,在继承父辈剪纸题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传统的张氏剪纸以花鸟题材为主,张慕莉在传统花鸟题材的基础上将其它动物题材引进其中,她剪下的熊猫憨态可掬、奔马追风逐电、老虎横眉冷目、雄鸡精神抖擞……不仅丰富了张氏剪纸的内容,扩大了张氏剪纸的影响力,而且也给欣赏者以视觉美的享受。除此之外,张慕莉还将禅宗主题引进张氏剪纸,并创作出作品《禅意》。

同时,张慕莉还通过吸收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方式,来丰富扬州剪纸的表现形式。她的作品《古瓶》就是借用中国瓷花瓶的外型,借助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采用画与诗、书、印相结合的方法,将山水、景物、动物、花鸟等融于一体,构图简洁,和谐韵美,选取散点透视的观察方式,用线条勾勒形象,描绘了一幅初夏小池新生的图景,营造出自然朴实、盎然生意的意境。此外,张慕莉还致力于扬州剪纸的传承,通过出国表演、学校授课、师徒相授等方式将自己对剪纸的领悟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剪纸新人。

四、张震梅:剪纸邮票的创作者

张震梅,1976年出生,2007年辞去人人都羡慕的稳定工作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慕莉,现已成长为扬州张氏剪纸的新一代传承人。作为首批“师带徒”的剪纸艺人,张震梅跟在师傅张慕莉后面刻苦钻研剪纸艺术,并于2015年为扬州建城2500年献出自己的作品《盛世花开》。在牢记师傅剪纸要诀的基础上,张震梅在自己的剪纸中加入了很多独创性的想法。她将师傅张慕莉动物题材的剪纸作品进一步衍生发展为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并使用到邮票中。将剪纸艺术与邮票相结合,一方面为扬州剪纸赢得了广阔的市场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扬州剪纸的传播力度。而剪纸邮票也成为了扬州剪纸向外推广的又一种方式。

除此以外,张震梅还创作了大量的人物题材的剪纸作品。在其作品《家和万事兴》中,就是将两个放鞭炮、抱灯笼的小孩作为剪纸的主体,这幅作品以扬州剪纸为蓝本的同时,运用了北方剪纸粗犷的线条来勾勒人物外形,但是小孩的面部表情、服饰花纹等方面依然采用了细腻而精致的扬州剪纸技法。显而易见,张震梅是将豪迈的北方剪纸引进扬州张氏剪纸的第一人。

五、结语

扬州剪纸是中国南方剪纸的代表,而张氏剪纸则是扬州剪纸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张永寿、张秀芳、张慕莉、张震梅这四位张氏剪纸艺人的研究,不但清晰认识到张氏剪纸的发展衍变过程,而且深刻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扬州剪纸的传统题材应不断开拓,设计理念应不断升华,创新意识应不断加强,从而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种类的市场需求。扬州剪纸在市场化的同时,还应不断培养新一代的剪纸传承人,使其创作能适应不断变迁的社会需求,推动传统民间艺术的功能转型,提升扬州剪纸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张氏剪纸作品扬州
季玉兰剪纸作品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众志成城抗疫情·剪纸作品
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 篆刻、剪纸作品选登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于富业剪纸作品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