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萌
(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获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讲述的是专管环保的村副主任——村官三把手牛大山,为保青山绿水尽职尽责,充分展示出一名合格党员的操守,他的精神品格犹如悬崖峭壁之上的一颗劲松,迎风傲雪,不惧严寒,是老百姓心中的一座山。
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农村的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发挥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可持续化发展中提出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发展理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应运而生,我们的创作紧紧围绕“共产党员干部如何把准前进的方向”这一主题,着力塑造“纱帽翅儿还没那韭菜叶宽”的村官三把手牛大山,他敢于与破坏环境者斗争到底,不惧报复;他拒绝与唯利是图、不作为、不担当的个别干部同流合污,哪怕丢官卸职;他始终秉持着“须知傲雪凌霜志,敢向悬崖绝壁生!”的松柏精神;他坚守着正气于身,心有百姓的为官之道,小小村官三把手以一身浩然正气唱出了燕赵风骨!
古今中外,任何一部传世之作,无不都是深刻地反映和描绘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由此,塑造出各种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本剧一共设置有三个角色,一个是性格耿直、倔强、办事坚持原则的村副主任牛大山;一个是贤惠、爱家更爱丈夫的牛大山妻子枣花;一个是性格泼辣,敢说敢做,富有正义感的大咋呼。三个人物,三种性格,我们的创作原则是借鉴传统戏曲中的老生、青衣、泼辣旦这三个行当,在行当的基础上重塑人物。按照现代戏的表演艺术规律,根据人物的独特个性进行再创造,使得剧中每一个人物既性格突出,活灵活现,又非脸谱化、呆板固化。充分体现人性的复杂性,因为每个人物的性格在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又是瞬息万变的,故而,对演员的表演要求精准到位,决不能模棱两可。如何在这个短短十五分钟的作品里,在载歌载舞的故事情节中充分地展示人物性格呢?在小戏的创作初期,我们深入考察石家庄丝弦广为流传的鹿泉等地,着重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积极挖掘当地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精确捕捉他们最为真实的喜怒哀乐的生活片段,从而塑造出牛大山身上最为关键的典型元素和特征,“这一个”牛大山渐渐地在我们心中活起来了。
戏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而在矛盾冲突中又着重塑造人物,可见人物塑造是戏剧创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纵观全剧,最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是围绕 “是否揭发复工”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的,我们借鉴电影拍摄手法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不达到最后时刻绝不“揭锅”,从小戏的开演一直到最后的落幕,主人公牛大山历经了外在的激励事件和内心的矛盾冲突,直到最后一刻才战胜了自己,弘扬了正气!全剧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节奏步步紧逼,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使观众一刻都不放松:在小戏的演绎过程中,人们会关注牛大山和枣花对于生存观念的争执;牛大山被迫躲在柜里的尴尬;大咋呼两次上场牛大山的反应,直到牛大山转变的爆发,他们三个人物各自的情感反应、内心世界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激烈时而平缓,时而镇定时而慌乱,时而纠结时而决绝,戏愈演愈烈,只有强调他们那一刻的主观真实、情感真实、心理真实,人物个性才得以彰显。只有人物的强有力的情感反应和心理依据,才会在环环相扣的情境中集体推向故事的高潮。
此外在帮助演员塑造人物中,还要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对于剧本和台词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演员都是县级地方演员,利用其带有地方口音的特点,用方言演绎故事,与之契合的是我们所选的剧种的发源地正是他们的家乡,“纺绒织布哼秧歌,扶犁耪地咧丝弦”,古老的石家庄丝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于斯,丝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腔苍劲、古朴、慷慨奔放,用这一古老的剧种艺术化地再现河北当代农村的精神风貌,尤其是用于塑造松柏品质的人物牛大山是最富有地域特色和审美内涵的。唱丝弦,说方言,这样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贴近剧情还增加了剧中人物的朴实和乡土气息,达到审美视听“陌生感”。
中国戏曲最大的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于它从始至终地追求表现形式的完美及写意性,它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证实环境的存在与变化,即“景随身变”的超然。自由的舞台时空观,展示出极大的自由度和艺术想象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戏曲这一典型的美学特性,通过象征性的舞台形象加以表达,强调“传神”和“创造意境”。全剧只此一幕,事件发生在牛大山家中,因此牛大山家外的环境营造要强化河北浓郁的山村特色,还要强调现代农村的时代感,既有太行山脉的厚重又有绿水果园,用色要考究。整个舞美背景利用丝弦剧种发源地的民间工艺、年画等元素,进行艺术构思,使得舞美、服装、音乐唱腔以及舞台调度,风格达到和谐统一。同时为深化本剧的主题,室内的背景墙上,设有一副于悬崖峭壁上顽强独立的苍松图,两边对联为:“须知傲雪凌霜志,敢向悬崖绝壁生”,横批是“岁寒孤松”,寓意着这种松柏精神即是牛大山的精神图腾,也是牛大山人生的精神坐标。舞台上的松柏形象也给予观众一定的心理暗示,引领观众了解人物性格,同时,也起着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舞美呈现追求凝练简洁。一桌、一躺柜、一长板凳,这些支点的运用,对呈现戏剧内容、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剧中开场情节:枣花阻止牛大山去见环保局检查组,怕他说出事实,偷偷把牛大山的裤子藏到了衣柜里,(借鉴中国戏曲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柜中缘》中藏人于柜的桥段,制作了一个贴有农村年画装饰又极具乡土特色地躺柜,躺柜的设置无疑强化了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当大咋呼莫名其妙地挨了赵石柱一巴掌,第一次来找牛大山时,因为没裤子穿而慌不择路的牛大山被枣花推进了柜子里,因此吊起观众胃口: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牛大山在柜子里听到大咋呼遭受的委屈时,气愤之极说出了“他心中有鬼”,枣花为掩饰大山被藏而急中生智地说“壶里有水,壶里有水”,这时,饰演枣花的演员的表演一定要夸张,要使出浑身解数把大咋呼撵走。面对牛大山撬锁、抢裤子、被枣花强塞进衣柜等狼狈不堪的样子,让观众感觉到这个小小的村官三把手,面对家人时的无奈与辛酸。这十五分钟的小戏,要一会儿开柜子,一会儿关柜子,一波未平,一波又涨,情绪起起落落,让观众目不暇接的同时陷入思考:柜子即是牛大山自己及被家人保护的“壳”,而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个这样的“壳”,在面对良心的拷问时,是躲进壳里明哲保身?还是战胜恐惧迎难而上?这是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时充分利用长板凳这个道具,和人物之间的调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使得牛大山夫妻二人在“是否揭发复工”的情节中灵动起来:时而枣花抄起板凳吵架,时而夫妻坐着板凳慢谈,时而板凳失衡倒立,使猝不及防的牛大山跌坐在地。板凳的灵活运用与人物的情感变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舞台艺术感染力。
从道具调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凳子的运用,还是柜子的开与合,我们都要最大化发挥中国戏曲美学的特性,舞台呈现的宗旨就是要写意、戏曲化,演员表演灵活运用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借助舞台上的长板凳、衣柜等道具,把中国戏曲的传统手段与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小戏的风格独特,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一部能够引领观众精神导向的文艺作品,一定是具有深刻的主题内涵的,而主题内涵一定是架构在全剧的矛盾冲突制高点之上,基于本剧的戏剧矛盾冲突的设置与考量,我们从人性的复杂性的角度设置了本剧的矛盾冲突,以更好的彰显牛大山“须知傲雪凌霜志,敢向悬崖绝壁生!”的松柏品格。力求把牛大山这个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一个村官因为尽责履职十余载,让家人屡次受到无辜的伤害,内心亦有愧疚之感,但是,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一定是初心不改地坚持自己的信仰的。
基于以上创作构想,在对全剧节奏把握、场面处理、气氛营造上都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尤其是在主题升华、人物性格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情绪的揭示上下足了功夫。剧中村民大咋呼第二次找牛大山反应情况后,这时牛大山按不住内心的良知与责任感的冲击,欲说出加工厂暗里复工的实情,妻子枣花因为怕再次罹祸强烈阻止,牛大山面对大咋呼的紧紧逼问和枣花的苦苦哀求,夹在二人中间,陷于两难境地,使其痛苦不堪。在调度上利用传统程式——“推磨”,枣花和大咋呼同时对牛大山施加压力,三人的紧张情绪以强弱对比颇有节奏感的鼓点烘托气氛,达到了台下的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患难的特殊功效,观众为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担忧,这是戏剧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最后在大咋呼的紧紧逼问下,牛大山说与不说?枣花为维护小家急中生智撒下弥天大谎——‘昨天夜里,他肚子不好!’,一时掩盖了加工厂的违法行为,隐隐感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的大咋呼,再次向牛大山证实,牛大山面对妻子的苦苦哀求,默许了谎言,这时的牛大山情绪是极为复杂和内疚的,演员的表演一定要放大,整个人像被凝冻一般地不敢正视大咋呼的眼睛,当失望透顶的大咋呼寒心而去,牛大山陷入了极度地内心纠结的痛苦之中。在他的脑海里快速的搜索,自己为什么撒了谎?怎么就撒了谎?这时核心唱段音乐起,一身正气的牛大山,心问口,口问心,心陷囹圄苦于挣脱,内心翻江倒海。这段戏反常规处理,开始时演员内心活动激烈但外部形体呈静态,用灯光营造出空旷的大舞台上有一个蜷缩于角落里的“弱小的人”。这个舞台形象处理,跟后边悟出自己为保家小而迷失方向的牛大山的高大形象形成了反差,牛大山经过苦苦挣扎,最终找到灵魂的出口——“松柏精神”,他义无反顾地去揭发已关停的加工厂又私自复工的事实,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的急转,从而,使这一舞台调度赋予了深刻内涵。
现代舞台声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现代小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综合性的表现语汇,技术与艺术不断地相互融合,逐步走向整体性视听审美感受的开掘和实现,在今后的创作中,无疑对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员,舞美、灯光、音乐、音响、服装、化妆等各部门都要在导演统一构思之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各自的艺术表现力,既要各显神通,又能和谐统一。今后,我们将以《村官三把手》为新的起点,继续探索现代舞台艺术的呈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引领,不断创作、打造有温度、有道德、有筋骨、艺术精深、制作精良、能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让群文艺术再绽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