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国 王晓鹏 于淑欣 刘剑凡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现代绘画和室内设计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师想要表达20世纪人的意识、科学、技术的正式词汇,必然需要在现代绘画中寻找最具创新的想法和灵感。立体主义源于法国巴黎的蒙马特区,是乔治·布拉克与帕布罗·毕加索建立的艺术流派,他们把对形式的关注、独立的色彩置于绘画的关键地位。立体主义由当地的艺术家和画商传播开来,在20世纪形成广泛影响。把立体主义作为现代艺术与室内设计关系分析的观察对象,探究他们之间不可磨灭的影响,更能展开现代艺术对室内设计投射的印记并触发我们的深度思考。我们从四个维度对立体主义进行考量。
立体主义者在建筑室内空中对空间形态开放性研究中得到很多启示,将不同面的多点观察结果呈现于一个二维画面之中,并且注重形式上的研究。绘画界对于形式的探索,来源于保罗·塞尚的理论——“自然界可以被分解为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塞尚致力于揭示客体内在结构的普遍性,解决不同维度空间画面之间的矛盾,跳出传统透视法则的桎梏,而专注于形式自身的意义所在。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的创作就体现了塞尚的影响,它瓦解了三维空间的幻觉,打碎以往绘画中对空间的假想深度,从具体到抽象,由三维走向了二维平面。毕加索对形式的处理不同于塞尚,他有意打破我们的理解,将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的作品之中。在毕加索和布拉克之后,又有胡安·格里斯的作品展现明显的比例系统和结构网格,开始产生了空间和绘画的关联性。立体主义在绘画中对形式的新颖表达带给观者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建筑领域在其影响之下,更注重距离在建筑空间中的意义。德绍包豪斯大楼就是由方向不一、材料各异、尺寸不同的立方体组合而成,玻璃幕墙的使用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使他们在平面中实现块面的联系与堆叠。
立体主义在色彩上的追求不同于形式上的热衷,但是根据色彩源流的研究也可以得到明确的脉络。色彩在绘画领域被提及的历史可回溯到透纳时期,印象派画家澄清色彩来自罐子和软管的颜料,随之后印象主义对于自然光线和色彩的迷恋和史无前例的表达,再之后野兽派画家们对色彩不似和谐音乐作品的异样展示。综合立体主义则是关注到了不同肌理效果带来的视觉张力,他们的表达方式不限于颜料,而是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布料、砂石甚至碎纸作为材料。此时的杰出的作品有布拉克的绘画《圆桌》,及毕加索的《有藤椅的静物》。立体主义绘画也是影响后期荷兰风格派的重要因素。立体主义的绘画的影响之大,几乎颠覆了西方绘画的传统和禁区,不仅在绘画领域影响至深,同时给其他领域注入无限的活力和想象空间,指明发展方向,更是为建筑和室内设计提供了无比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手段,成为与学院派权威抗争的有力武器。
20世纪的室内设计领域受立体主义的影响,开始将直线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和形式元素应用在其中。众所周知,立体主义冲击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他们试图在画面中呈现三度甚至四度的空间形态,惯用的艺术手法是对观察对象进行拆分和肢解,经过几何式的转化,个体被分解成多个块面又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得到多个视维的焕然一新的对象。这种拆分与重组并不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形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同自然形态下的事物大相径庭。立体主义的实践在两度空间中的线条所构成的画面、被分割成许许多多的块面的堆砌和穿插,甚至达到了三度空间所呈现的明暗、光影、气氛的高度。在对空间形态进行多重探讨方面,视点的切入尤为重要。从多种视点对事物进行观察与剖析,得到的不同块面共同放置在画面之中,拥有多个视角,从而维持了时间上的流动。这种艺术手法依赖理性的思考,绝非感性的认知和视觉经验,它在形式上体现出几何形体之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受其影响,在空间塑造和创作手法上,都留有深深的烙印。
回顾室内设计发展的历程不难见得,鲜明的几何形式作为一个传承因子已经从立体主义绘画过渡到了各个设计领域的话语之中,研究布拉克的作品明显就可以看到这种延续。在他的综合立体主义作品《单簧管》中,使用有色纸、报纸与木纹纸来组合成平面,阴影和线条由粉笔、木炭、油画颜料等材料加以强化,是一种建筑性绘画的表达方式,棱角分明的几何形式出现在作品之中,同时布拉克表现出对画面卓绝的空间控制能力。凡·杜斯堡在其作品《水平与垂直的关系》一书,对立体主义无视透视规则的做法加以延续,他将房间重新用六个面组构——四面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三维空间在方盒子似的房间中不复存在,空间焕发新的生命力。密斯·凡·德罗也一直在建筑实践中延续此种设计语言。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人们更加热衷于几何形式,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贝聿铭于1978年完成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运用大量几何元素作为设计语言;路易斯·康闻名于世的几何秩序与立方体式外观。这种带有冷酷意味的纯粹几何形式在自然的光线与建筑所使用的昂贵材料的修饰下得到最完美的观感,是立体主义色彩与形式追求的本源,但另一方面对其片面和极致审美趋向的追求也导致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负面影响。
立体主义绘画的一大突破,即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立体主义画家尝试在绘画作品中打破单一的视角,加入时间度量。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就在探索空间的多种可能,他从各个角度剖析角色,由表及里,运用不同的时间维度达到空间上的流动及二维图像对时间新的阐释,是同时性原则的具体呈现。正是由于立体主义产生的新空间观念的象征意义不是理性的,无法挪用在建筑领域,所以当时的建筑师必须设法把新的空间观念转换为建筑语言。在这个思潮之下,不乏有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在将立体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如马列维奇、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范·杜斯堡、莫霍里-纳吉及蒙德里安等。他们在不同领域进行截然不同的尝试,但是目的都是将立体主义朝向理性,走上正轨。随着立体主义绘画对建筑领域的持续影响,人对建筑观察的视角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同于以往对建筑单一的、唯一视角的视觉呈现,人们记忆里保留的影像也加入一座建筑的景观之中,由近及远的推进与由地面到鸟瞰的建筑影像同时推进。人类的眼睛更像一台相机,它敏锐地捕捉色彩和尺度、阴影和光线、实体和幻觉等各个维度的建筑关系,改变旧有观念。从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萨夫伊别墅可以看出建筑与立体主义绘画的相似性,人置于建筑内部任何位置对其进行观察,都会得到不同于任何其他视角的视觉影像。想要得到连续的、完整的一套建筑叙事,必须移动地、多视点地对建筑进行观察。这与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之中描绘的对象即是正面,又似侧面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工业时代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趋势,催生了具有空前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运动。在机械美学的影响之下,传统冗杂繁复的室内装饰风格也成了过去,设计师开始崇尚简洁的线条和风格。新技术和新材料给更具功能性的、宽敞明亮的室内设计提供便利,现代主义艺术也为其创造出更个性化、民主化和崇尚健康的室内风格注入养料,人们的生活开始了深刻的变革。保罗塞尚在印象派绘画中对于描绘对象实质的追求,对于绘画对象内在精神的阐述,已经远远超过了形似的再现。毕加索和布拉克就是接受了塞尚的冲击和影响,创立了立体主义这一艺术流派。而立体主义追求的几何形式之美、对客体的解构和基于理性分析之后的综合重构的艺术思潮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室内设计的发展理念。设计师们必然会在现代艺术之中找寻工业产品的美学来源,这个时期涌现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和艺术家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在历史转折的档口,立体主义不仅提供给设计师借鉴的方法论,同时在其汹涌的波澜之下涌现新的流派,荷兰风格派运动和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就是受他的影响产生的。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他成为挑战陈旧观念和古典、折衷主义的思想利器。一战前后,立体主义开始产生广泛影响,欧美许多国家的国际运动风起云涌。现代主义的运动将立体主义的创作手法——分析、结构和重组进一步发展,形成更具理性规律和体系化的设计手法。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尤其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将这种探索和实践不断拓展,并辐射到室内、建筑以及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立体主义可以说源远流长。在包豪斯学校聘用的九位形式大师之中,莱昂内尔·费宁格就是深受立体主义影响的大师之一,他的绘画风格具有强烈的几何特征,线条刚毅、理性、黑白分明,作品入选桥社画展。1922年康定斯基的加入更是极大地推动包豪斯向着立体主义的道路更近一步,他用准科学、严谨的手法分析和处理线条、色彩及形状,保证学生的创作在理性控制范围内表达个人情感。康定斯基对包豪斯的贡献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深远的,对几何语言出神入化的灵巧运用使他在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立体主义绘画是催生很多现代艺术运动的源泉,他挑战权威,追求个性化表达,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上不断探索。
通过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研究,可以断定它对于建筑和室内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并不是单一线性结果,而是体现了各种综合因素累积的显现。与其说这是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如说它彰显了现代艺术的态度和方向。研究立体主义绘画的意义是不仅聚焦于它本身,更是要揭示室内设计的历史和理论的研究价值。大工业时代催生日渐完善的技术,在此背景之下涌现了设计师对技术的膜拜,而艺术本身的价值被渐渐剥落。设计师应该意识到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通过历史的角度重读室内设计的实质,还原艺术的本质,逐渐从对技术的盲目追捧的状态中寻回冷静。从而也杜绝设计中对艺术的曲解和误用。另外一个的启示在于时间维度。室内设计的生命力不会只局限在单一的社会语境之下,回溯历史、找寻本质才有可能走向未来。设计师必须在传统中找寻历史感,体会它的“过去性”和在当今语境中的“在场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而非“挪用”,运用此种方法论带室内设计步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