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万里
郑能新是从大别山腹地成长起来的一位富有艺术特质和创作潜能的作家,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质感和内涵。他创作了一大批中短篇小说、散文先后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其中有40多篇作品被全国性选刊、选集选载,不少小说、散文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作品多次在《小说选刊》 《短篇小说选刊》 《读者》 《青年文摘》等推出,许多报刊专门为作者做了重点介绍,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热议。他的小说深沉内敛、张弛有度,艺术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而纯净,在题材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开拓;其散文更是语言灵动活泼、畅如清泉流水,从民间文化和古典文学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文字清新隽永、富有张力与活性,意境深邃优美,富含深刻的哲理和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
大别山的旖旎多姿和淳朴、敦厚的乡风民情,让郑能新陶醉其中,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给予他丰厚的营养。然而,山区的闭塞、经济落后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的毒害,使山民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桎梏下,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也让这位富有良知、抱有匡时救世志向的文学青年忧心忡忡,充满痛楚和惋惜,并借助一支灵动的笔,奋力鼓与呼。因而,许多真实生动、婉转曲折的山村故事便在他笔下诞生,并闪烁着奇光异彩。
郑能新的短篇小说《山子》 《山魂》系列作品,均以悲壮惨烈、凄婉动人的笔调描述了山村爱情与婚姻的悲剧。前者塑造了一对热烈追求爱情、敢于反抗没落的封建势力和传统世俗的青年形象,作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深刻揭露了经济上的赤贫和封建思想的愚昧,是导致山村青年悲剧发生的根源。后者则巧妙地将两个纠葛的爱情故事串连在一起,反映了穷苦山民爱情的觉醒与人性的崇高,并十分形象地折射出传统美德与纯朴的爱情在社会生活中所显示的巨大力量。
《山子》通过描述大别山深处一对穷困山民的爱恋姻缘,控诉了封建势力和传统世俗对当代青年身心的摧残和压制。男主人公全福是一位老实、憨厚、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山区青年,他与女主人公灵芝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随着交往的增加,两人产生了深厚的恋情,但贫穷、困窘的现实生活给了他们当头棒喝,这段美好姻缘在“小才子”天宝的猛烈进攻下毁于一旦,在多重压力下,灵芝违心地嫁作他人妇。这一切的悲剧,均源于山民们的贫穷落后及思想的封建愚昧,如果全福与灵芝质朴、纯洁的爱情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后盾,如果他们懂得依靠法律作武器,维护并悍卫崇高的爱情,那么,他们不会发生婚外情,不会在世俗的白眼和冷酷的现实中,双双殉情而去。作品既刻画出了复杂微妙、细腻感人的情感场面,又描摹出了古朴、敦厚的民风,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厚的同情和深沉的哀婉痛惜。 《山魂》则反映了作者对山区群众命运的关切与深层次的思考,作品塑造了一个勤劳、勇敢、敢于自我牺牲、舍生取义的猎人形象。猎人旺安也有过真挚、纯朴的爱情,但因为山村的贫穷、闭塞,他的恋人秀兰被父亲许给了城里的一个科长,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金钱婚姻。后来,旺安舍死忘生地救下群狼虎口下的陌生女子,虽然对方在同情、怜悯和报恩心理下,与他同居了,两人却并未有真挚的爱情,直至一起逃婚出来遇难的钟华找上门来,猎人旺安的婚姻之梦破灭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把两个悲壮而惨烈的爱情故事串连在一起,而且写出了两对恋人对爱情与婚姻迥异的态度,特别是凸现了猎人旺安那种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侠义之举,以及面对情敌大义凛然的自我牺牲精神。作品反映了中国最底层的农民身上所具有的崇高美德,他们流淌着情和义的诗韵,演绎了一幕幕悲壮、惨烈的人间真情故事。在这些反映贫困山村人物爱情与命运的作品题材中,熔铸了郑能新对农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农民命运的热情关注以及深沉的思索,他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情地揭示出产生悲剧的社会环境,又从山民们原生态情状中发掘其不平凡的人性、不平凡的美,他热情关注那些普通人物的命运及其心灵世界,展示出人性中的善与真、伟大与崇高。
中篇小说《五叔五婶和他们的儿子》则写了一个普通山村人家的命运变迁及其心灵历程,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环境对人物心灵及生存命运的重大影响。在这篇以自己家族及人生经历为原型的作品中,郑能新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述了五叔五婶命运的坎坷,再现了五叔独特的人生经历,主人公身上既有普通农民勤劳、朴实的一面,又有山民的骠悍、勇敢、执拗的个性。他不畏强暴,敢于同黑恶势力作斗争,表现出山村农民朴素的革命观念,但他也有情有义,以传统的侠义行为挽救了国民党军官的命,结果却在新社会不同时期遭遇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安排。五婶是一位深明大义、能忍辱负屈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贤慧,对儿子有着深挚的爱,作品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理想追求和人性的崇高之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她依然显示了坚强的意志力和旺盛蓬勃的朝气。作品塑造了一对患难与共、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勤劳、倔强的山区农民夫妻形象,热情讴歌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人强烈的精神震撼以及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巨大改变。
挖掘民族传统的精粹,寻找文化的根,为世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人生的坐标,是“寻根文学”给予作家契合心灵的巨大影响和深刻启迪。作家刘醒龙曾以故乡英山的生活经历和真切细腻感受作为素材,其“大别山之迷”系列小说表现了粗犷、质朴、悲壮的美感和神秘感,被评论家誉为“发掘了一条人工的文化西河”。同样可算作“西河文化”范畴,郑能新的一批反映西河人生存情状及精神境界的中短篇小说,如那些脍炙人口的乡村人物系列作品,既写出了传统的文化精髓,又从侧面描述了当代社会思潮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冲击和强烈的震撼力。郑能新以生命的个体体验及精神情状来展现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形神丰满的乡村人物形象,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思考。其中,短篇小说《乡村人物》 《对手》都是以大别山腹地的西河为背景,再现了西河特有的文化形态以及人物的生命意志力和各具特色的精神风貌。他曾深有体会说: “我的小故乡有一条河叫地坪河,我的大故乡属于西河范畴,西河是有极其深厚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那些丰富的、悠久的历史故事,众多的、火热的现实生活,都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乡村人物》塑造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烘托渲染了山区特有的世俗风情与人文环境,呈现了不同地域环境下产生的独特文化形态。熊医生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院院长,以他的身体力行在小县城赢得了普遍的敬重,但没想到遇上权势的刁难与暗算,最后却成了乡村人物。但他依然豁达、乐观,凭借自己过硬的医术,为山村群众治病救人,不断为山乡的文明进步做出努力,因而得到了他在城里也无法得到的精神享受。这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贫苦的山民们有其自身的是非标准,心目中有着潜在的统一价值判断。作品中的另一个人郑文书,则再现了独特的时代环境中的人物形象。郑文书早年因扯旗造国民党的反而被送上法场“陪斩”,导致精神失常。新政府成立后,他被举荐当了政府文书,但因事旧病复发,只得打回原籍享受政策待遇,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令人艳羡、半人半仙的乡村人物。还有一位“老王”,原是台湾国民党军官,改革开放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在山村掀起了阵阵涟漪,在感情和精神上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篇小说反映了市场经济所带给山区群众思想心灵的重要变化,找寻到了海外华人深长而硕大的文化之根。
《对手》通过描述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重游故地凤凰山,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再现了战争烽火的冷酷无情,表明了新社会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品通过两位不同阶级阵营的对手在新时代狭路相逢的故事,发人深省地提出了一个革命传统如何继承的问题。将军临死前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文学是人学,表现人特定的生活情状及心灵世界,是小说独特的文学功能。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塑造出一批内涵深邃、形象丰满的人物,往往取决于作家在生活的宝库中提炼与加工铸造的过程。身为农民的后代,郑能新深知民生疾苦,与山区群众有着深厚的血肉联系。在《家事三题》里,父亲的一支烟杆,在作者笔下被刻画得那样神奇而充满人生的辛酸,它带着父爱的温暖,带着亲情的力量,伴随着主人公成长的脚步。母亲是一位勤劳、聪慧、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对子女浓浓的爱以及对生活理想的憧憬,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进取的精神,母亲身上闪耀着中国几千年来女性的传统美德,给予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启迪。短篇小说《姐姐》则颂扬了当代农村女青年积极进取和自我牺牲精神,表现了姐弟之爱的纯洁与崇高,姐姐身上的闪光点与母亲一脉相承,相互映衬,使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大放光彩。
郑能新热情关注山区普通群众的命运,揭示其心灵世界的美好纯洁,为那些平凡的各色人生树碑立传。短篇小说 《组长》 《老邮差》 《周老师》《文癖》 《老师》等,塑造了一批形神兼备、内涵深刻的山村人物形象,如:爱护群众、为集体主义英勇献身的老组长老莫;爱岗敬业、勇于奉献与自我牺牲的民办教师周老师;工作兢兢业业、与群众保持渔水情深的老邮差;爱诗如痴、乐于助人的乡村熊秀才;还有爱生如子、毕生心血酿得桃李香的李老师;等等。他们均代表了社会主义农村的文明进步与前进的方向。尽管他们每个人的命运或结局各不相同,或凄惨,或悲壮,或令人扼腕叹息,或让人潸然泪下,但他们身上仍然闪耀着夺目的精神光彩。这些乡村人物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真实,作品处处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可以获得新的启示,得到深层次美的享受。
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如果说郑能新以火热的激情关注底层群众的命运及其心灵世界,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坚定的人民性,那么,他还通过追踪普通人的爱情历程而去探索人物心灵嬗变轨迹,找寻其命运变迁的社会意义,而使读者获得智慧启迪和灵魂的洗礼与升华,为社会的历史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小说《飘荡的紫云》 《错过冬季》等一批作品,闪耀着浪漫的理想主义光芒。作品把理想与现实、爱情与生活、社会与人生之间的种种复杂矛盾关系,写得绘声绘色,深刻而形象,让人读后留下一串串沉重的思索。
《飘荡的紫云》中,作者把爱的委婉幽微、浪漫多彩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让人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和精神震撼。小说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矛盾,特别是对社会体制中的某些弊病及传统习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也说明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即使再真挚、崇高的爱情,在权力和阴谋的双重压力下,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这无疑是文明社会的巨大悲哀。这篇小说熔铸了作者浓重的理想主义思想,字里行间贯注了对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深深同情、怜悯和十分沉重的惋惜感慨。 《错过冬季》讲述了一个美艳动人、曲折多变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作品借大学毕业生谢钟文与两个女人的爱情纠葛,写出了爱情与生活、社会与人生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传统习俗和封建忠贞观念为爱情制造的悲剧。这些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构思缜密、精细,故事安排集中、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作品善于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再现人物的精神情状,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飘荡的紫云》末尾, “我”与紫云的对话及那如泣如诉的琴声,充分表现了紫云的善良、软弱和多情,揭示了爱情悲剧的另一种根源,更增添了作品浓重的凄美情调。 《错过冬季》结尾与小说开头部分相互映照,极力渲染爱情的浪漫温馨,寄托了作者厚重的理想主义思想。作品对女主人公赵慧慧惟妙惟肖的生动描写,以凄惨、苍凉反衬其坚韧、宽容,彰显了她崇高的思想境界,其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比其前述作品里一批女性形象更有深一层思想价值,起到了启迪智慧、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郑能新近年出版的散文集《地坪河》同样是一部写满乡愁乡思、寄托了作者朴素理想和美好善良心愿的优秀系列作品。全书以作者家乡英山地坪河为经纬,串联了大别山区普通百姓的不同命运和各具特色、性格迥异的平凡人生,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发生的巨大历史变迁和伟大嬗变过程中,人们的精神升华与心灵纯净。作品不仅写出了地域环境之美、民俗之美,如故乡的亲情故事、《不能忘却的纪念》的同学情、以及《难忘家乡的熏腊肉》 《地坪河》 《家乡的晃子酒》的乡村记忆等,而且写出了独特的人性美、人情美。可以说,这是作者以赤诚之心、纯洁之情奉献给广大故乡人的一曲时代赞歌。
郑能新的不少名篇佳作在全国发表后引起较好反响,给予广大读者以美的愉悦享受和智慧的深刻启迪,其散文《风情遗爱湖》 《中秋夜品湖》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文化黄州、绿色之肺的真实面貌和独特韵味、丰富内涵,作者把诗歌的优美意境、和谐韵律完整运用到散文的结构之中,还把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运用灵活自如,表现了作家高超绝妙的语言艺术。其散文《红叶醉秋》 《天堂揽胜》 《桃花冲走笔》 《五彩天马寨》 《英山有个陶家河》 《梦幻天堂湖》等等作品文字简洁优美、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宏阔深远,犹如一串串晶莹透亮的明珠,折射出大别山区独特而富有韵味的景物之美、淳朴厚重的文化之美。此外,其散文集《乡愁里的世界》更是以“乡愁”为诗眼,诗意地描摹大别山区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反映出时代嬗变的历史轨迹。在山乡巨变所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以及产生的新矛盾、新阵痛中,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对新时代文明发展进程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这是作者唱给后工业文明时代一曲发自肺腑的悠扬赞歌。
风景与人文相得益彰,现实与丰富的想象融合,作家主观情志洋溢在字里行间,独特的地域文化就会绽放浓郁的芬芳。郑能新的这类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大多表现了提倡生态环保、强化文明行为和习惯的积极思想意义,不但浓墨重彩精巧描绘了不同地域的美丽风景,而且还展现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之美,以人文精神来升华作品的主题,扩大作品的内涵与信息量。探究其创作特点:
其一,是作者对鄂东地区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及人文历史作了精致的描写和刻画,熔铸了作家质朴、浓郁的感情,是以大别山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背景的,因而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如写梁子湖、天堂湖、屏风寨、乌云山等风景名胜时,作者在描绘出一幅幅旖旎多姿、风情万种的画卷之外,还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融合其中。在写黄州遗爱湖、麻城杏花村、红安天台山、蕲春管窑时,不仅以作者游览参观的顺序和不同的空间方位描写了独特迷人的风景、真实的见闻和心理感受,还渗透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和魅力。还有一些作品融合了当地人文故事和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为文章增添了强烈的美感和深刻的含蕴。
其二,是作者描写全国重要名胜景点的一批游记,作者不仅观察细致入微、感受真切细腻,而且还把壮美风景与人文风情结合在一起,深刻再现了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风味和生活体验,热情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美和社会的历史进步。阅读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弥漫着醇厚、浓烈的地域文化的散文佳作,如同畅饮琼浆玉液,芬芳四溢,绵长醇香。郑能新的作品绵绵不绝地流淌着浓厚的乡情和淡淡的乡愁,质朴而动人,厚实而丰满,带给人们强烈的美感和历久弥坚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