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河边实验的重要启示之一是针对小农的贫困标准不能参照城市就业人口的标准。针对小农的扶贫目标是在确保降低风险的条件下提高收入。河边实验显示小农的脱贫需要在低风险生计系统的支持下伴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步实现。因此,激进的所谓“去农化”的发展主义扶贫路径是值得商榷的。
贺聪志 叶敬忠
消费扶贫作为一种国家干预行动,应突破常规范式的一些僵化认知,走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依赖,重新认识小农经济的存在价值(尤其是在维持社区和生态方面的非货币化贡献)及农民在变迁社会中的适应性;在关注规模化产业和带贫主体的同时,也应兼顾扶持小农户,重视创新适合小农户生产及其产品特点的消费扶贫机制和方式。
尚 静 张和清
社会工作的绿色减贫实践必须回应村民的生计需求。在实践过程中,社工应避免割裂的方法为本的临床社会工作模式,而采取整合的社区为本的介入取向,在发展生计的同时,关注社区参与、文化保育和意识提升,推动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寻求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系统性双向改变。
陈 浩
消除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各种力量参与社会整合。通过持续的行为实践,乡村社会整合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社会整合模式,即功能性的社会整合。这种从实践中探索出的社会整合模式将会影响未来的实践,在新的社会整合需求出现时,仍可以继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