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珠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为充分了解疫情以来各项逆周期调节政策传导落实效果,有效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笔者结合吕梁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认真梳理逆周期调节政策和主要举措,对121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征求了13家市级金融机构的意见和建议,选取100份企业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为全面了解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本文对吕梁市内121户企业开展了详细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份。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调查的100户企业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私营企业占比达96%;大多为小型企业,占比达63%,其次是中型企业,占比为21%。
2020年总体经营情况中61%的企业正常平稳,22%的企业势头良好,17%的企业出现亏损,甚至有一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50%以上的企业2020年一季度销售收入、盈利状况、开工情况、订单状况均较上年同期减少,30%左右的企业与去年基本持平。吕梁市外贸企业较少,其中样本中仅有两家外贸企业,均为制造业,产品销售市场为内外销各占一半,其中一家经营势头良好,销售情况较去年持平,一家出现5%左右的亏损,销售情况较去年减少。经过汇总调查问卷,发现2020年吕梁市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中国内需求不足占比为21.21%、原材料价格上涨占比为17.05%、融资困难占比为11.36%、用工困难占比为9.85%、融资成本高占比为9.09%,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占比合计达20.45%,说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经营困难的一大因素。
1.企业融资需求大,且需求普遍增加
通过对企业融资需求的调查,100家企业中获得了银行贷款的企业有68家,但100家企业中64家企业仍有融资需求,体现了企业融资需求的迫切性。在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大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流吃紧,纾困、救急的贷款需求突出。大量小微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了,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资、租金等,收入少了,支出没有减少,所以需要应急救急贷款。二是小微企业复产复工以后,新增信贷需求旺盛。前一段受春节和疫情的影响,企业普遍停工停产,最近一些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对外部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加。三是一些企业短期内的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加,贷款需要展期、延期,也增加了融资的需求。
2.企业融资用途多样化,偏向于维持生产经营
根据调查问卷汇总数据显示,企业近期融资用途主要体现在一是购买原材料,占比55.66%;二是扩大再生产,占比18.87%;三是基本建设,占比10.38%。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是企业融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为了解企业融资用途用于维持经营的情况,本文将用途用于购买原材料、环境污染治理(目前环保治理成为正常经营的一项硬性指标,因此将环境污染治理也归类为维持经营的一项)、支付经营管理费用三项加总,视为企业用途用于维持经营情况,此三项加总后占总用途的比例为63.04%。说明调查样本中半数以上的企业融资是为了维持生产经营。
3.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
2020年,100家调查样本中68%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3%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1%的企业通过小贷公司获得融资。且数据表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企业的贷款主力。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比重为40%,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比为22.11%,村镇银行为15.79%。银行贷款中91.17%的融资平均期限为一年以内,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企业规模太少。
企业融资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逆周期下,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融资以及对辖内创新类产业及产业升级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宏观政策实施相对滞后,没有很好地引导辖内企业转型升级,应对疫情影响的冲击,从而不利于吕梁市经济跨越转型。
通畅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能有效筑渠引流,让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目前,基层行货币政策传导刚性约束不足,主要采取“软约束”措施,过多依靠“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推动货币政策的实施,缺少其它必要的辅助手段加以保证,对银行业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都不强。央行对再贷款、再贴现实行审慎管理,运用不灵活,申请资格和额度受宏观审慎评估结果限制,如2020年疫情期间,某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资金需求缺口大,但由于宏观审慎评估结果为C级,没有权限申请支农再贷款专用额度,这进一步影响了企业融资效率。
支持实体经济是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受金融机构内部商业化经营策略的制约,基层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方式难以对经济发展有所作为。主要表现是:首先,信贷管理机制不合理。商业银行具有严格的信贷管理机制,贷款权限上收,过度强调资金管理的统一性,基层行的贷款权限几乎没有,同时由于贷款在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上报、研究、审批、反馈、发放的过程手续多,时间长,一般最快也需要20天左右,导致项目资金需求不能及时得到保证。其次,金融机构规避风险。随着国家加大对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要求,银行线上纯信用贷款产品的大力推出,导致银行信用类贷款占比逐渐增加,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也水涨船高,风险管理压力加大。后续如对贷款资金监管不力,将很可能导致银行发生区域性信用风险,给银行的风控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存在民营或小微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风险,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的担忧也较明显,总行收缩授信规模,信贷政策变化,对监管政策严格执行等因素均影响资金注入经济实体。
吕梁辖内国企背景企业较少,多为民营企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大多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较为单一,企业在财务管理、用款规范性方面管理较为粗放,对市场波动被影响较大,存在不符合银行入围标准和后续资金监管要求的情况;综合实力和抗风性能力较弱、战略规划能力有限以及欠缺风险缓释措施等问题;部分企业股权结构不清晰,无法判断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企业负债过高,风险性较大、持续经营能力较低;项目资本金不规范,无法满足授信需求,进一步加大了贷款风险。
(一)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2020年经济逆周期背景下,经济增长目标更具灵活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经济增速放缓,吕梁市经济增速亦受到巨大冲击,增速远低于年初目标。因此,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如吕梁市5月地方债入选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居山西省首位。入选项目118个,占全省项目的20%,债券需求95.58亿元,占全省需求的15%。同时应紧紧围绕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吃、购、游、娱等生活服务和消费场景提供数字化赋能,通过“政府补贴、商家让利、平台支持”的原则,与各大商家合作拉动内需、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刺激经济快速复苏。
(二)提高基层央行政治站位,强化逆周期下货币政策引导
基层人民银行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央行货币政策具有“政治性”和“人民性”的根本理念。在逆周期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窗口指导”,做好货币政策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好疫情期间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等各种货币政策,研究分析和准确判断辖区金融运行态势,适时提出并制定针对性强的信贷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适当的劝告和引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推进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实施。另一方面,加强政银企协作,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通过举办银企座谈会、贷款供需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政、银、企的沟通,实施项目与资金的对接,实现经济金融的共同繁荣发展;加大再贴现的政策落地,普惠辖内企业客户,通过再贴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金融机构要改进信贷资金管理机制。首先,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区域性信贷政策,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适当合理调整授权制度,做到灵活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其次,建立系统性的风险防控体系。一方面,依法依规,有序可控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营行,更多的是调整授信客户结构,如压退过剩产能,增加新动能企业的投放;增加授信限制条件,强化风险把控,保持利率合理均衡,平稳运行,同时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另一方面,增强各金融机构针对同一授信企业授信方面的沟通协调,提高债委会等级,由有审批权限层级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组成债务委员会,开展实质性的研究讨论,确保处于经营困难的潜力企业能够维持正常发展,不因个别金融机构极端手段,导致授信企业现金流断裂“窒息而死”,并引发金融风险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