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中小红帽的角色塑造

2021-01-27 04:05宋小喆
北方音乐 2020年24期
关键词:面包师唱段小红帽

宋小喆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 200000)

一、唱段《I Know Things Now》简介

唱段《I Know Things Now》选自音乐剧《Into the Woods》,是剧中小红帽的经典唱段。音乐剧《Into the Woods》在1986年由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与詹姆斯·拉宾(James Lapine)合作创作,并于1987年上演。

音乐剧《Into the Woods》将《格林童话》中的“长发公主”“杰克与魔豆”“灰姑娘”“小红帽”等多个童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新故事。在第一幕中,面包师需要找到小红帽的红色披风、杰克的乳牛、灰姑娘的金鞋子和长发公主的头发来帮助自己解除家族的诅咒。唱段《I Know Things Now》是剧中小红帽在面包师的帮助下脱离危险后有感而发,该唱段反映了小红帽的心理变化,以及表达了小红帽对于世界的新看法,该唱段结束后,小红帽为感谢面包师的救命之恩,她决定将自己的红色披风送给面包师。

二、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中的角色塑造

通过音乐剧中角色的唱段,观众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该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和情感的变化,“音乐剧中的音乐基本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推动叙事;呈现意念;介绍角色。”唱段《I Know Things Now》就具备了以上的功能:“推动叙事”——小红帽将红色披风送给面包的决定,推动了面包师解决家族诅咒的进展;“呈现意念”——唱段里的内容反映了小红帽经历危险后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介绍角色”——小红帽心理状态的变化让观众更进一步了解了“小红帽”这个人物。

“……您从故事中的语境中提炼表述您的问题(Problem)、您的对戏者(Other)、您的目标(Objective)。一旦您采用了贴近自身生活经验的词汇来表述这些故事要素,您就拥有了一个有效的戏剧情境。”音乐剧中角色的唱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前因后果”:角色之前遇到的“问题”(Problem)是演唱该唱段的原因,通过唱段可以直接或间接表达角色在此时想要达到的“目标”(Objective)。“为达到这个目的,重要的是见角色之所见,听角色之所听,并去实现角色的需要。”在该唱段中了解小红帽在剧中的经历(包括剧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可以推断出来的经历),以及明确小红帽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需求以及对其所展开的角色本能的行动是什么,都会影响到小红帽这一角色的塑造。

关于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中小红帽的角色塑造,本文将从该唱段所属歌曲类型、小红帽在该唱段展现出的思想变化、唱段中的语言行动以及声音的塑造为切入点,对小红帽进行人物分析与角色塑造。

三、唱段《I Know Things Now》所属歌曲类型以及规定情境

唱段《I Know Things Now》是小红帽在第一幕第二场演唱的唱段,该唱段在音乐剧所属的歌曲类型属于“决断型歌曲”(Decision),即通过一个唱段展现了角色的心理变化,该变化会帮助(促进)角色做出一个新的决定,这个决定会对剧情有推进作用。

唱段《I Know Things Now》规定情境:小红帽和外婆在面包师的帮助下,从大灰狼的肚子里逃出来,重获新生。已经脱离险境的小红帽回想起刚刚进入森林时在大灰狼的“甜美谎言”的诱惑下忘记了母亲强调的要“走大路、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忠告,想到这些,小红帽懊恼不已便演唱了《I Know Things Now》这一唱段。

四、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中小红帽的思想变化

在音乐剧《Into the Woods》中,小红帽这一角色是剧中少有的儿童角色,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起初,面对“危险”和“死亡”,小红帽的表现是“无知者无畏”:在第一幕第一场,小红帽到面包师家去取面包准备去外婆家,当面包师夫妇提醒小红帽快点出发,不要迟到,不要偷吃送给要外婆的甜点时,小红帽却不以为然地回答:“Into the woods,and who can tell what’s waiting on the journey?Into the woods to bring some bread to Granny who is sick in bed.Never can tell what lies ahead.For all that I know,she’s already dead.” (走进森林,谁会知道旅程中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走进森林带一些面包给躺在病床的外婆。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据我所知,她已经死了)。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孩子小红帽对于“危险”和“死亡”都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她才会在面包师夫妇家“语出惊人”。而唱段《I Know Things Now》是小红帽第一次经历了“危险”和“死亡”,对于幼小的她来说这无疑是极具冲击力的。下面,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小红帽在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中展示的角色经历、“动机”和小红帽想法的变化进行罗列以方便对比。

表格1

该唱段可以将小红帽的的经历总结为:脱险后的庆幸(1-7小节)——森林里偶遇大灰狼(8-18小节)——被“狼外婆”迷惑(19-26小节)——在大灰狼肚子里的历险(27-34小节)——在大灰狼肚子里等待救援(35-38小节)——成功脱险(39-59小节)。

在该唱段中,小红帽的“动机”(motivation)是随着剧情发展(角色的经历)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小红帽刚刚脱险时,她的“动机”是反思自己的过错(1-7小节)——大灰狼的出现使得小红帽的“动机”是去偏僻小路采集美丽的花朵(8-18小节)——小红帽被“狼外婆”迷惑时,她的“动机”是探望、关心“狼外婆”(19-26小节)——小红帽在大灰狼肚子里时,她的“动机”是试图逃离险境(27-34小节)——小红帽在大灰狼肚子里和外婆相遇时,她的“动机”是等待救援(35-38小节)——小红帽成功脱险后,她的“动机”是答谢面包师(39-59小节)。

“‘动机’(motivation)这个词也曾被当做跟任务相同的含义来使用。然而它不同于任务,因为它隐含了一种心理上的理由:角色为什么要做他所做的事情。”小红帽“动机”的不断变化也反应了其想法的一次次转变:后悔没听妈妈的话(1-7小节)——对大灰狼讲述的事情好奇(8-18小节)——面对奇怪的“狼外婆”时内心的疑惑(19-26小节)——在大灰狼肚子里试图逃离险境时的惶恐(27-34小节)——在大灰狼肚子里和外婆等待救援时变得冷静、沉着(35-38小节)——对长辈的教诲恍然大悟(39-59小节)。

这些想法的转变也暗示了小红帽在经历了 “死里逃生”后,她在思想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思想的变化在该唱段“成功脱险”这一部分(39-59小节)的唱词中均有体现,例如“……do not put your faith in a cape and a hood,they will not protect you the way that they should……”(不要把信仰寄托在披风上,披风不会真正保护着你),通过这句歌词可以推断出小红帽起初拒绝将自己红色披风送给面包师的原因:除了这件披风是外婆送给她的礼物以外,另一个原因是她认为这个红色披风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当小红帽经历了在与死神擦身而过的危险之后,她意识到这个想法非常幼稚,这也是后来小红帽愿意主动将红色披风作为答谢礼物送给面包师的原因之一。“……and take extra care with strangers,even flowers have their dangers.”(还有对于陌生人要格外小心,甚至鲜花都暗藏危险),这是小红帽经历危险后的又一感悟,曾经小红帽刚刚进入森林时,面对大灰狼看似文质彬彬的问候,涉世未深的小红帽对其毫无防备,她被大灰狼的甜言蜜语以及“伪善”的态度所迷惑;但是经历了危险、看清了大灰狼的真实目的之后,小红帽便意识到大灰狼外表“彬彬有礼”实则居心叵测,所以她便有了“even flowers have their dangers”(甚至鲜花都暗藏危险)的感悟——任何表面看起来美好的事情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当小红帽再次回想起刚刚进入森林时,她明白了大灰狼和面包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大灰狼甜言蜜语,让小红帽可以轻易相信,但他心狠手辣并且伤害了小红帽和外婆;面包师笨手笨脚,让小红帽很反感,但是他心地善良,并帮助小红帽和外婆脱离险境。两个人物行为的对比,让小红帽领悟到“Nice is different than good”(善良和好心是不同的),这也是小红帽心甘情愿将自己的红色披风送给面包师的主要原因。在唱段最后,小红帽有一句歌词:“Now I know:don’t be scared.”(现在我懂了:不要害怕),由此可见即使经历了“危险”和“死亡”之后,小红帽仍然选择勇敢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她的思想经历了:天真——后悔——恐惧——战胜恐惧的历程,所以说《I Know Things Now》是见证小红帽思想变化的重要唱段,在演绎这一唱段时需把握小红帽这一角色心理的细微变化。

五、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中的语言行动与声音的塑造

唱段《I Know Things Now》可以理解为小红帽的“内心独白”,即小红帽内心思想的外化。剧中角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角色的“行动”(action),唱段歌词里的“语言行动”(Language in Action)可以将小红帽的思想变化表达出来,不同的“语言行动”也表明了小红帽不同的“态度”,正确把握小红帽的“语言行动”可以避免该角色没有“思考的”、“追求情绪化的”演绎。

表格2

前文提到该唱段展现了小红帽想法的转变,其中“好奇——疑惑——恐慌——冷静、沉着”都属于小红帽回忆自己从大灰狼肚子里逃出来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即“陈述”自己的经历,所以唱段《I Know Things Now》的语言行动可以划分为:认错(1-7小节)——陈述:解释原因(8-18小节)——陈述:描述当时状况(19-38小节)——承诺。

关于小红帽声音的塑造,首先要把握该角色的年龄特点:小红帽是一个孩子的形象,在声音的音色上建议使用较为明亮的音色,另外孩子在讲话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较成人来说是“跳跃式”的——孩子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成人那样严谨,在演唱时可以大胆的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值的区别做得夸张一些,甚至四分音符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延长,这样可以将小红帽儿童特有的“奶声奶气”说话特点展示出来。另外,结合该唱段“陈述”的故事情节——特别是第27到38小节“描述”小红帽在起初大灰狼肚子里的恐慌与后来看到外婆时心里逐渐冷静的“状况”时——演唱时可以通过控制声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从而营造出从“紧张”到“逐渐冷静”的氛围。最后,在发声的方式上,建议使用以“胸腔共鸣”为主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这样更贴近于该唱段的“讲述故事”的主题。

六、结语

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需要演员在饰演的角色时建立足够的“信念感”:明确“我是谁”——角色的年龄、经历;“我想做什么”——角色的“目标”(objective)以及“动机”(motivation)。演员要尽可能地站在角色的立场上,以角色的思维方式(思想)来判断角色在规定情境中会采取怎样的“行动”(action)以及“语言行动”( Language in Action)。掌握以上角色塑造的方式方法,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舞台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音乐剧唱段《I Know Things Now》为例,通过唱段所属歌曲类型、小红帽在该唱段展现出的思想变化、唱段中的语言行动以及声音的塑造为切入点,探讨音乐剧《Into the Woods》中小红帽的角色塑造,希望以此可以给广大音乐剧专业的演员、教育工作者以及音乐剧爱好者提供相关的帮助与参考。

注释:

[1]张旭.文硕:《音乐剧导论》,第三章 一剧之魂:音乐剧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85.

[2]William Wesbrooks,“Drama Circumstances:On Acting,Singing,and Living Inside the Stories We Tell”,《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歌唱》第一章 长幼咸宜[M].张毅译,孙红杰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3]Joe Alberti,Earle R.Gister,“Acting:The Gister Method”,演员怎样进入角色:吉斯特表演法[M].朱黎伊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5.

[4] Joe Alberti,Earle R.Gister,“Acting:The Gister Method”,《演员怎样进入角色:吉斯特表演法》[M].朱黎伊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74.

猜你喜欢
面包师唱段小红帽
《悲惨世界》经典唱段分析及演唱技巧研究
绵绵古道连天上
面包师国王
一块小面包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把小红帽吐出来
传递正能量
小红帽
寻找小红帽
Buying Bread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