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以新乡市为例

2021-01-27 12:01
科技视界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新乡市公民文明

丁 楠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到2035年要实现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今河南省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之前的“盼温饱”“求生存”到现在的“盼环保”“求生态”,这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在发展道路中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已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科技创新层面进行破解。本文以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例,旨在为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助力“中部崛起”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1 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辖12 个县(市、区)、1 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 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新乡市作为河南省重要中心城市,是豫北地区经济、交通和教育中心,同时也是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板块。

新乡市人民政府计划,“到202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新乡目标基本实现打下坚实基础。”[1]但是,目前新乡市既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千钧重担。如何协调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这是目前政府决策部门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2 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受地理环境影响,新乡市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全市研发投入增速慢,强度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研发速度落后全省平均增速,公民整体生态意识有待加强,这些都成为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污染治理难度大

新乡市地处“2+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污染治理的标准要求高、防治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新乡市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结构偏汽、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多种努力,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由于新乡市早期城市规划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电厂、化工厂、建材市场紧邻市区,多条国道、省道穿城而过,“三围两穿”问题为污染治理提高难度,严重阻碍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

2.2 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新乡市总面积8 249 平方公里,总人口619 万。由于新乡北靠太行山脉,西北部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这导致新乡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承载能力弱。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严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生产能耗、水耗较高,污染物排放强度总体偏高,新乡市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2.3 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平衡

目前,新乡市科技研发投入主要以新乡市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主,科技研发投入占全市比重高,而新乡市建筑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科技机构的研发投入较其他省辖市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明显偏少。第三产业研发占比过低,各地区研发投入不平衡,研发人员数量下降,科技人才队伍不稳定。目前新乡市生态文明领域的科技创新仍然是政府主导,高校和市内的科研院所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研究任务。但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目前尚未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目前仍然不够,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依然有待完善,生态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不足。

2.4 公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

“公民生态意识是公民从人与生态环境整体优化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观念,是公民尊重自然的伦理意识,是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价值意识。公民生态意识是衡量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虽然随着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公民生态意识不强,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意识欠缺。同时有的公民生态价值观处于自我悖论状态:一方面是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渴望,希望生活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又缺少对生态环境敬畏的价值观念,不自觉的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3 科技创新支撑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生产方式、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转换,而这种转换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完成,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支撑。”[4]在新乡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在科技创新层面进行破解。

3.1 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根据《2019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19年新乡市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其中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8.5%和13.9%。”而工业和建筑业都属于高污染、高消耗行业。“APEC 蓝”和“阅兵蓝”背后说明的是新乡市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传统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结构层次不高,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新兴产业总量偏小,新旧动能转换较慢,传统产业‘天花板’效应愈益明显。”企业科技水平低、科技含量少是行业产能高能耗、高污染的主要根源。科技创新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进行转变。以科技创新带动龙头企业发展,降低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比重,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3.2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实际上也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根据2019年统计,“新乡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7∶45.9∶45.4。其中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增长最快,达到8.6%。增长速度等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之和”。而如何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以科技创新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发展,通过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形成一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潜力、高产值的特点。可以有效带动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同时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3.3 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改善

早期以GDP 增长为目标的发展理念推动了各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空气、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而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空气质量的监管、河流污染的防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清洁能源的利用都离不开环保技术。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技术、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既实现企业的资源高效利用,又满足节能减排和降低污染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科技创新支撑理性生态价值观建立

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也不能只靠政府,而是需要全体社会公民参与其中。公民的绿色消费观与生活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绿色消费观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社会、人的和谐统一。”科技创新对人们消费习惯和生活模式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科技进步,低碳生活、电子支付、共享出行、垃圾分类等生活模式逐渐得到公民的接受与认可,在这背后是科技创新促进公民理性生态价值观的建立。科技创新实现绿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公民理性生态价值观建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模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4 总结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科技创新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共性技术的推广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要求地方各级部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扶持战略新兴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生态理念和制度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的生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与消费生活模式改变,多方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新乡市公民文明
论公民美育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新乡市
对不文明说“不”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文明歌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