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2021-01-27 12:05王盈杨娟
消费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文化产业融合

王盈 杨娟

中国人民大学

目前我们国家当中的文化产业转变幅度较大,在区区十年间不仅整个文化产业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且业态也随之形成了一定的改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传媒业。在现阶段社会当中推进文化产业应考虑多方面因素,改善一如既往的传统视角,以未来导向的角度去探究目前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持续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推进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要素解析

所谓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是指,文化企业以价值创造、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与条件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运转机制和以由此而生的持续性收益的整体方案。随着现代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逐渐转换,以宏观角度去分析,整体转变的驱动力源自下面几点:

(一)互联网、大数据的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一些新型技术应运而生,虽然其开发时间较短,但发展非常迅速,且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广泛的运用,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互联网可以让大量数据的产生、获取、整合、存储、传导、分析以及处理等更加快捷、细致且便宜。对于大数据而言,其作为一个预测、解析、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则逐渐深化于社会中经济各个部门及企业等多方面领域,其创造出了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三网融合等都对如今时代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一些信息技术正不断的在渗透、创造、革新、拓展当代社会经济的各领域,打造出了一个更加自由、公平透明、信息同步共享、合作、免费、独特且持续的世界性虚实世界。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商业模式脱离不了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支持。互联网可引发文化产业中产权变化、市场构造化创新、企业策略整合、平台应用融合、企业模式变更、线上与线下互动和业务形式革新,将文化领域中各产业链间关口紧密相连,促使整个文化产业业态获得有效完善。运用大数据能够有效处理文化产品供需脱节与定价困难的问题,并且更利于拓展文化产品产业链,提升赢利点,增进文化产品的消费体验。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已是创新人类生活模式的主要力量。

(二)文化需求、文化供给提升与优化

近几年,人们物质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提升,随之精神层次的需求也逐渐的提升,正因如此,物化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迅速增加。这将会致使大量的资本快速涌入到文化产业当中,另外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一些信息技术的有效推引,文化体制变更释放出的文化活力,文化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供给的快速增加,不但促使文化产业逐渐扩展,还使文化领域中产生了大量的新兴产业、部门以及业态。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格局当中,文化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地位,这对创新文化产业商业起着助推的作用,可促进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的扩大化、个性化、层次化以及随时化,助力于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不断革新。

(三)经济构造的整合与转型

新常态要求经济构造应从增量扩能转换至存量整合、优化增量,以规模速度型的发展模式转换成质量效率型的发展模式。一些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严重且效益低的产业将会渐渐消失,而取而代之的将是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高知识的绿色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与绿色产业全部特点高度吻合,并且拥有可持续及高融合性的特征,其已成为目前新常态之下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导向与新引擎。文化产业在具体整合及转型优化过程中,与科技、金融乃至农业、工业或其他一些传统性的产业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此同时,也改变了其商业模式,比如设计产业,特别是结合提高制造产业需求而形成的设计产业,与时尚产业相融合改变了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化、品牌与时尚潮流在增进产业构造的同时,也创建出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日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市场竞争将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取代产品竞争,甚至是创意竞争。

(四)产业业态跨界及融合

以技术革新推引至目前最新市场需求增进产业跨界与融合,已经是当下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关键特征与趋向,主要呈现出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融合,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以互联网为桥梁的产业跨界融合。文化产业依据自身独有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宽广渗透力、影响力与辐射力,迅速的发展模式,成为了跨界融合的引路者。经过文化与科技、金融、贸易、创意、旅游、设计等的有效融合,增进了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渗透与提升,进而产生了大量文化产业新业态。由跨界及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处于创新改革新商业模式的阶段,并且以溢出效应及共振效应彰显其对现代社会经济进展的协同作用。

二、在文化产业进展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做法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在项目的分类与数量之上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展现出较为繁荣的现状,但是大部分的项目都不能够适应产业发展步伐,特别是一些跟风现象与急于求成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当中普遍的存在优质内容的支撑,而就算一些项目拥有良好的资源,也并不具有良好的概念与商业模式去运转。上述问题都欠缺未来导向思维,不仅是不具有明确的概念与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项目,还会经常运用一些模糊不清的错误观念与做法,进而致使发展过程中出现多种阻碍。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应该及时的改进完善发展观念、变更经营模式、革新商业模式,唯有如此才可以跟进时代的步伐,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充分吻合。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媒体融合形式不正确

媒体的融合并非是以报纸与电视台为核心。媒体融合的重点应该是新媒体,唯有新媒体才能够链接未来导向。现阶段的传统媒体多是全线亏损,大部分媒体融合运用了大量的金钱去维持传统媒体,却不会将其运用到新媒体的开发之上,这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与此同时,就算媒体融合的整体概念正确,但若是融合方法不正确,项目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新媒体以广告为核心

新媒体不应该只是以广告为核心,目前大部分人们都认为互联网红利时代已然逝去,与事实有着较大的出入。若是说互联网等同于新媒体,然而新媒体并非是只可以做互联网广告。这里主要呈现出两个阶段,1、将广告作为重点,2、将互联网视做主要卖场。多数的新媒体已尝试围绕新的产品进行发展,而并不是单纯的凭借广告。目前BAT主要是以广告、广告+电商、广告+游戏等一些模式为核心。这种形式的新媒体,除了广告以外多数利益都是源自自身的电商模式。所以,新媒体的首个阶段就是要做广告,但不应该单纯的以广告为主。再进入到以综合卖场为主的顺次阶段,此时红利才可能刚刚开始。

(三)过度注重观光和门票的经济

目前多数区域都在开发旅游产业,但大部分地区在观念上将旅游产业与观光产业联系在一起,最终将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变为名不符实,多数是以花展等形式的活动为核心,认为这样就能够促进旅游业进展。但是实则展开这样的旅游活动,游客经常会片刻停留,拍照观赏之后将不会实行更进一步的消费。若是地区想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就应该重点思虑下面几个问题:“如何留住游客?”促使游客被景观所吸引,而并非只是拍几张而已,让游客产生乐不思蜀的情感,最终愿意留宿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将参观游玩与饮食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旅游产业链。

(四)创建地产文化街

目前大多数的地产企业均转做文化产业,但实则是举着文化标旗变相运作地产项目,运用地产掌控文化。例如:多数区域都在逐渐的开发古镇特色建筑,最后也也就只是完成了一个具有文化标志的商业街而已。真正的文化地产应该是以文化为中心,反之不如专注于地产项目,避免出两边不能兼顾的现象。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地产企业,全面落实的是文化地产,而并非是地产文化街。

(五)不具有文化特色的仿古街

当下多数地区地都在展开仿古建筑,打造古风古色街区,生产古风产品,认为如此就能够打造出仿古街。众所周知,古代人们的生活模式有一部分是可以与现代相融合的,但是也有一些是与现代社会无法结合的。例如,古代大户人家门厅当中都建有戏台,但在现代住宅中建造戏台是不现实的。再如:代代相传的皮影戏,皮影元素可以当作时尚设计的元素,但是若将其与影院的热播电影做竞争,这并无可能。因此,想要打造仿古街,应该先明确众多无法与现实相结合的元素。如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区域并不能够实现文化产业的目标,主要就是由于其观念过于老旧保守。而目前旅游产业呈现多样化,仅仅具有传统文化的仿古街景观,再经典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人观光游览。但依然,可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质元素融入到文化产业当中。

(六)平台卖家占比过多

一些互联网平台注册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大多数都是卖家,买家占比极少,这种形式的平台就算注册的用户再多也是于事无补。特别是艺术品平台,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展销,但在咨询与购买上却是少之又少。有一部分的是因为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艺术品的价格一直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但若是经营艺术品的平台不认真推行具有艺术气息的产品,其将会很难打动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果艺术品其自身不具有内涵,具此推出的相关衍生品,消费者也难对其欣赏进而进行购买,最终致使整体收益无法提高。

(七)平台不具备一定的规模

交易型平台指的就是,经过买家与卖家的交易,平台在其中赚取中介费用或是服务费,这是其主要盈利方式,但这是需要一定的交易量作为支撑。同时也意味着这种交易平台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平台不但规模不达标。并且还面临着行业间压价的竞争,因此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阻碍。在目前市场中,尽量不要创建交易型平台,可以多去考虑做垂直型平台。

(八)孤立的文创产品

只有产品并不具有产业链的企业,很难会有大的发展。当下大多以博物馆相关元素在进行设计构思,主要以文创产品为主。但问题是,这些文创产品是否有销售途径,如何有效的映入人们眼帘,让其欣赏并接受。开发文创产品应该更应该注重的是产品自身的发光点,如何吸引人们的目光是关键。要摒弃以往主动推销产品的做法,利用产品魅力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光。所以开发文创产品必须具有产业链与产业规模,而并非一味的做孤立的文创产品。

(九)投资网络电影

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盈利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户只要购买苹果手机,只要运用手机下载软件等东西,苹果公司就能实现每天盈利。因此,苹果公司的忠实用户都是日积月累的,基数越大的情况下盈利比例就越大,而同行手机公司却只是单纯的出售手机。这个道理也可以运用到电影公司中,大部分的电影公司不仅规模小且没有积累,利润极低,资金收益不稳定。长此以往就会呈现亏损状态,出于这类公司长时间投资电影与电视剧,但是一直不能达到苹果公司的盈利模式。事实上,在网络平台上制作网络大电影,应先借助平台退引。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现代多数网络电影制作人都在为视频平台工作,免费为视频平台供应相关内容,只有做的够好才会有盈利。

三、改进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对策

(一)从双边盈利到多边盈利的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消费者与企业间的良好互动,消费群众聚众联合狂欢,消费者在多媒体领域当中不断迂回。这种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双向互动与集体活动已然冲破了以往单纯的双向盈利形式,向多边盈利形式的转变。例如:唱吧以往收益模式是包间费用与酒水费用为主,但近几年本来处在逐渐发展线上的软件唱吧,经过线下发展,不仅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还运用低酒水费用与低包间费吸纳了大量的用户过来,随后再运用社交功能去引导用户进行自主消费,消费项目包括鲜花礼品等加一些虚拟的礼品,购买高质量的音效设备,以此更好的衬托歌喉,在社区竞赛中独占鳌头,进而更好地拓展了资金收益途径,衍生出新的盈利模式,提升整体的运营力。

(二)依据渠道途径改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改善渠道途径可先实施渠道偏平化的措施,也就是降低中间的销售层级,将增加企业收益作为最终目标,更好的展现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些方式,促使制造者直接将产品或者相关服务传达给客户,提升渠道的运转效率、完善流转的效能、降低产品所附带的资金成本。促使制造者能够与消费者可以直接沟通与交流,进而更为及时的获取客户所提出的意见,认识到客户对产品更加具体的需求,最后更有效的完善自身的产品。与此同时,也能够让消费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与好感。另外,部分产品可发展社交团购,将受众群体无限扩大,比如:旅游途中可预订的一些产品,如住宿酒店、餐点、景点参观游览门票、导游跟随服务等,通过社交平台开展分享或多人成团享受优惠的方式,可有效地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三)以文化创意完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近几年人民群众逐渐重视文化成品质量,对此,文化企业提升自身文化创意与完善文化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企业先可凭借现存的原创文创产品作为基础,再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实现IP孵化,进而实现改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也可以说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展开产品的推广。另外,应充分的认知到广大客户群体的消费偏爱与喜好,依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去整合及改善产品,比如:可连载网络文学,以此去积累与扩展粉丝量,再原有的素材基础上,不断导入新的创意开发出漫画系列、电影视频以及音乐、衍生产品等等,促使IP价值最大化。

(四)维护与扩展目标消费群

目标消费群是商业模式设计的末端,对其改善过程中主要以维护与扩展目标消费群当作基础准则。就算企业拥有完善的技术与高质量的产品,也依然会出于对目标消费群的定位不精准儿致使盈利受损。当对目标消费群实施了准确的定位,控制好产品质量与服务导向时,只需满足目标消费群的具体需求,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客户价值。以维护与扩展企业目标消费群当作改进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措施,更为有利于企业防范与解决潜在的一些风险。

(五)无限延伸企业、产品价值

消费者主要从企业制造的产品或者是所提供的服务,去决定获取的价值,同时也决定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质量。当企业的价值和消费者价值都获得有效扩大时,也就代表其是一个相较优秀完善的商业模式。通过达成下面内容,企业拓展产品价值能够促使其市场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大提升:1、以企业目标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去设计产品或提供服务。2、为企业客户提升新价值,提升客户忠诚度。3、为企业创建价值,实现盈利。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不断开拓市场、企业高效运营,创造更多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下文化产业发展,务必掌握时代进展趋向,应具有未来导向以及商业模式革新的思想。应用数字化技术升级,通过新媒体渠道拓展与自主IP的营建,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创造平台与产业链。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维持对消费群体长期的吸引力,确保盈利能力不断优化。如此,才能够增进文化产业的有效累积与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文化产业融合
商业模式画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