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戏剧教育

2021-01-27 12:28上海戏剧学院200040
大众文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肢体想象力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 200040)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实现美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戏剧最核心的部分:松弛的身体状态、敏锐的专注力、细腻的感受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与实践也至关重要。用情感去照亮文字背后的黑暗,用生命去探索另一个生命,把抽象变具象是演员的功课。

儿童时期,为什么需要戏剧的滋养,以及如何展开儿童戏剧表演课,是本文探索与思考的初衷。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创造力和想象力最为旺盛的一段时期。戏剧教育,对于儿童心理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表演训练元素中的“放松训练”、“专注力训练”、“五感训练”、“想象力训练”等,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拓展,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手段。如果以学院派教学方式来开展儿童戏剧课,儿童时期独特的发展特点决定了这类方法取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师资的专业度也有很高的要求。照搬课本剧和童话剧的教学方式,也容易陷于表层,使得各个元素无法深入。

表演归根到底解决的是人的问题,通过揭示人的精神生活,来照见人的灵魂。儿童戏剧表演课也是在探索人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问题。首先解决的也是“真实”的问题。如何做到“真”至关重要。

儿童本身非常真实灵动,一上舞台,或经过老师的“点拨”反而失去了本身的灵气,变得僵硬虚假。在舞台上说着背下来的台词,眼睛看着规定好的位置,身体做着照搬下来的动作,变成了虚假的“小大人”。

作为儿童表演课的教师,应该探索如何符合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去展开戏剧教育,而不是抹杀他们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需要的是一种真实的、具有美感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模式化的生搬硬套。 表演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减少学生的杂念

在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年龄,将儿童期划分为乳儿期(初生-1岁)、婴儿期(1-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岁-6岁)、学龄初期(6岁-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18岁)。在儿童戏剧表演课的教学中,对于班级的年龄应有严格的划分,避免混班教学。

表演课程的开发应具备包容性。声音的训练与形体的训练要相互结合,以促进儿童的直觉化思维、视觉化思维和肢体化思维等能力的综合发展。

在表演课堂中,老师应少做和尽量不做示范,少“喂养”,多引导。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培养一种直觉反应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表达真实的各种可能性。应破除表演只有一种标准的旧有观念,鼓励儿童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每个训练方法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切忌说教化,针对其注意力的易分散,要融入更多更有趣的视觉化和形象化的教学内容。

专注力训练

专注力是表演训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儿童特有的生理发展特点,游戏是儿童学习、社交和创造的非常有利的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专注而轻松,可以诱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专注力训练中,笔者设计了“造型动静训练”。配以音乐元素的融合,来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训练的实践方式:学生在空间中自由的走动,保持视线的打开(不看地板),敏感观察周围的环境,听到老师击掌声时,保持肢体瞬间的静止,提醒学生不可憋气。不要提前预设动作,鼓励肢体跟着本能的冲动去表达,多探索不同部位的多样化方式,再次听到击掌声时,“活”过来——恢复行走的状态。“造型动静训练”作为热身训练,时长可以控制在10分钟。此阶段深化后,可以加入“眼神元素”——击掌静止时,瞬间用眼睛去捕捉另一个人的眼睛。探索对方眼睛给你带来的感受,并随之做出反应。感受对方的眼神变化,带给你的刺激,并随之做出反应。

训练元素再深化开展,比如加入“造型博物馆“训练,老师击掌静止,学生成为博物馆的雕塑,老师可成为博物馆的游客,在“雕塑”中穿插,游览。学生身为“雕塑”,要坚定自己的舞台任务,不受“游客”的干扰。这个训练可为专注力训练的深入,学生的专注力和信念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训练元素的开展要不断的深化。不在多,少而精。把复杂的训练方式变得简单。

在表演训练元素中,音乐是不可缺的一种手段。音乐可以让孩子身心得到放松,诱发孩子肢体本能的表达。在想象力训练中,将音乐与肢体结合训练—— “白日梦想家”就用了这样的理念来设计训练方式。

举例阐述其中的一个练习《魔法花园》。

训练的实践方式:让孩子以自己舒服的姿势躺在地板上,闭上眼睛,保持呼吸流畅。引导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老师的提示语中。音乐慢慢进入,老师慢慢提示:“随着音乐,自由的释放你的想象力。你现在是一个花匠,你站在小院的门口,木头做的小门,上面布满了灰尘,摸上去涩涩的,你试着推了一下,门把手是钢铁做的,有点凉,你用尽力气把门推开,非常重,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你是否喜欢这种声音呢?当门打开,院子里都是松软的泥土,没有一株植物。你把自己的工具篮放在地上,很沉,它把你的手勒出了一道痕迹。你用手抚摸土地,松软的泥土在你指缝游走,泥土的味道钻进你的鼻孔,你是否接受这种味道?你的身体可以自由的反应。天气很热,阳光晒得你睁不开眼睛,你找出小帽子带着头上,它是你最喜欢的颜色。你闻到了帽子上有洗衣液的味道,戴上帽子后,你感觉头发不再那么烫了。你仔细的观察四周的环境,开始工作,从工具箱拿出工具,选择你的方式,开始挖坑,你的汗水滴在泥土中,随之消失不见。你拿出种子,一个个的放进去。(你非常清楚你拿的是什么种子)你把它们用土埋好,准备浇水,你找到一个水管,用手去触摸水,冰凉湿润,水滑过你的肌肤,你鼻子感到了潮湿,你洗了把脸,肌肤非常湿润,然后选择你的浇水工具,开始为种子浇水。当你忙完这一切,觉得非常口渴,你打开了一瓶水,那是你最喜欢的饮料,你闻到了它的气味,水进入你的口腔、喉咙,慢慢流到肚子,你坐在地上,吹了一口气,魔法开始了,种子慢慢发芽,绿色的嫩芽在生长,越长越高,花苞慢慢展开,变成了你最喜欢的花,你闻到了花的气味,整个空间都是你种的花。你开始用手触碰它们,花瓣很脆弱,上面还有着水滴,你看到了叶子的纹理,感受到了它的温度。你摘了一大束花朵,放在你的工具箱里,你把手洗干净,很仔细的看了一下你的花园,每个角落你都观察的很仔细。天慢慢暗下来,你带上工具箱,离开了花园……。”

“白日梦想家”训练融合多种元素的训练,对于打开想象力、五觉的感受、音乐的律动性、肢体化表达都有很好的效果。老师要多选择描述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引发感受的也定是非常具象的想象力。

此训练的元素可再深化,老师鼓励学生把刚才的想象,结合音乐用肢体再现一遍。前期并不要求无实物的真实性与逻辑性,诱发孩子将头脑中的想象通过肢体外化出来。将头脑中想象力转化为形象的动作,是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

语言训练

对于语言训练,表演老师一定要赋予想象力的元素。不可只停留在文字表层的意义。用学习一则诗歌举例说明,叶圣陶的《谁也没有看见过风》。在课程设计中,风的元素贯穿整堂课。

一段“风声”音乐元素,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按自己的方式去诠释风,风在空中舞动,肢体会有什么样的方式。风“走路”有多少种方式呢?你的肢体会有不一样吗?观察窗外的树叶怎样舞动,如果你是一片树叶,风在身边吹过,你的肢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打开窗户,风拂过你身体,钻进你的头发丝,脸上,指尖,你肌肤会有怎样的感受?风如果会说话,会发出怎样的的声音呢?呼吸的幅度有没有发生变化?比如“龙卷风”“微风”“飓风“等,声音和肢体有什么不同呢?

用综合性的元素去打开孩子的想象力,开口前养成图片化的视觉感,对于文本的诠释才不失生命感。当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视觉化的图像上,所谓的紧张和无谓的小动作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也就解决了当众表达容易紧张的问题。

戏曲元素的基本功训练

从我国民族戏曲中,吸取民族艺术的滋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肢体表达和了解民族文化。戏曲中的身韵组合,例如:团扇、折扇、水袖等表演组合,可以训练学生肢体美感和韵律性的表达。比如,旦角身韵组合“团扇训练”可引领学生具体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在出去游玩的过程中,发现蝴蝶、扑蝶、坐船、摘花等一系列写意性的身体表达。探索与话剧表达的不同,结合古典的民族音乐,组合性的身韵学习,对于儿童写意性的美学表达有着独特的滋养。戏曲中有句行话“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

戏曲五功之“步”——步法训练,可以很好的解决孩子腿部力量的不稳定,在台上乱晃的问题。在腿部重心扎实的情况下,戏曲台步又要求腰部放松,头顶虚空,呼吸流畅,这些基本的要领对于身体训练,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戏曲伴奏,又可以训练学生音乐结合形体的律动感。

戏曲五功之“眼”——眼法训练,头顶保持虚空,眼睛的左、右、上、下的移动,用眼睛外化“喜、怒、哀、惧”等情绪,结合形象性的描写,配合律动的音乐,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学会用眼睛表达。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表演课,不能只是强制的要求训练时眼睛要不同方向的运动,要进入形象化的描述,给学生一种情境的感受。

训练的实践方式:让学生盘腿坐在地板上,保持基本的准备姿势——头顶虚空,呼吸保持流畅,眼睛自然平视。

“你现在是一座灯塔,肚子是你的“一楼”。“一楼”深深的扎根在土地里,胸腔是“二楼”,“二楼”空间也非常大,你可以感受到它运动的幅度。头部是“三楼”,“三楼”有两个 “探测灯”—也就是你的眼睛,周围一片漆黑,“探测灯”扫描到左边,左边就有了光,扫描到右边,右边才能看清楚周围的环境,你的“探测灯”非常小心的观察周围一切的环境,看!上方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物体,它朝你驶来,原来是一架飞机,你看到了它的颜色,形状,你看着它慢慢的在头顶驶过……”

让戏曲的元素训练,变得趣味性和形象性,学生的信念感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表演片段的排练

在选择剧本上,教师要选择易于诱发学生想象力又传达真善美题材的剧本。无论是寓言剧或者课本剧,教师不可将排剧当做表演课的重点,为了排剧而排剧。

初期剧本文本尽量少,一个动作胜过十句话,诱发学生大胆的对行动进行挖掘。

当具备了“松弛、专注、充满想象力”时,便开启了这个想象的王国的大门。但能否在这个想象的王国驰骋,需要更为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美学素养。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且是培养孩子一种思维方式。

人终其一生探索的是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一种人。教育也在探索,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人。

戏剧是一面镜子,照见他人,更重要的是照见自己的灵魂。

在走近与触摸一个个灵魂时,敢于袒露自身的脆弱,坦诚的面对自己,慢慢学会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相处。

戏剧教育内核是“真实”,手段是“用心”。

别无他二。

猜你喜欢
肢体想象力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看见你的想象力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肢体语言
想象力
肢体写作漫谈
戏剧类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