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 244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大判断,对于高校专业教育来说,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师生的期待与要求,要求高校师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学习、明晰努力方向,期待高校师生共同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成才路上的“解惑者”,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迅速发展、科技逐步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高校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最应当树立良好的思想素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加要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教育是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法学专业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因此,对新时代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培养思想积极、素质优秀、专业卓越的法学人才方能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输入青春正能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指向明确、要求具体、切中要害。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须把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线,努力帮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合格建设者。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与观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于其在学习与工作中保持正确的航道前进,保障法律的公正与严明。法学专业学生是推进法治进程的重要力量,每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检法机关等考试进入法律行业的从业者中,法学本科高校毕业生占据很大比例,为保障法律相关行业的正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教学中作为重要环节置于培养过程之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必修课”,应当在提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为关注,且思想政治教教师也应当积极探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相关会议的陆续召开,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新的重视高度。如何建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些均成为教师队伍面临的重要考验。
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水平与效果,教师队伍首先要做到自身的学懂、弄通、做实,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自我学习与各类培训为契机,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下功夫、出实招,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强化学生个体的深入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中有特色的展开,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特征,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法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课堂与实践教育,选取新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载体,丰富途径和举措,强化教育和引领;三要面对错误言行敢于斗争,教师更应深入课堂之外的校园生活,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早及时发现并坚决制止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行,要敢于发声、敢于斗争,确保学生在正确航道不断前行。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千篇一律,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色彩,课堂教育作为主渠道之外,可以就教育的群体性与亲和力进行渠道探究。教师应遵循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习惯,在开展教学中探寻多元化的个性教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拓宽适合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途径。
法学专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需要传授大量的法律知识与教材案例分析,因此在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之中,往往以课堂传授与案例教学为主,善于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与法理运用,并辅以经典案例分析,以此巩固法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就目前法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法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需注重法学学子品格的养成,随着近年来部分法律从业者其身不正引发的社会问题,影响到群众对于法律工作者的信任,因此培养出思想政治上过硬、德法兼修的法学人才成为社会的需求,亦是推进法治进程的需求。对于大部分法律工作者来说,求学期间在校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在进入职场后均会直接反映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是高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前提之一,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深厚的专业知识技巧,才能经得起社会的磨砺与考验。
针对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可以相互融合。例如结合时事进行教育,社会热点往往是法学专业学生研究社会制度、法律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以法学专业去分析是锻炼法学学子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专业教育、阐释法律知识、揭开现实情况的同时展现法律应有的正能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运用同类案件的对比分析,展现法律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展现法律从业者具备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是必备的综合素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同向而行,构成协同效应,在教学工作中切实做到思想引领。
针对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可以相互融合。法学是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在众多专业院校中均开设有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融合到真实的案件处理中,提升案例中所体现的思想教育缺失,予以解决与处理,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实践教学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依靠传统课堂教学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与创新发展相互融合,在创新实践中处理好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有效将实践活动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针对高校学生,近年来推行课程思政的工作中,主张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促进理论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高校倡导课程思政,而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创新,需要教学者不断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运用到组织教学、学习教材与处理问题上,而非点缀性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依附于课程教育。
针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中也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提升高校学子的创新能力,双创教学备受重视。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各类创新创业、科学研究课题均为高校学生敞开大门,借助高校学习资源与师资力量,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以此为平台推进工作开展,也是创新之一。高校合理安排利用师资力量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开展创新课题与实践课题的探索,对当前社会法治进程、立法及法律纠纷等课题的研究,形成了系列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创新方式等课题研究成果,鼓励师生共同探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与实践研究经验,并形成一批优秀成果。
新时代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课程,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中需不断提升自我水平、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法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法治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当注重提升个人思想政治水平,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运用到自身专业实践当中,做一个德法兼修的优秀法律人才。
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法学学子成为思想上积极正面、专业上踏实过硬的法治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