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目前市面上药品种类繁多,除了医生、药师、护士告知用药方式,有多少患者会主动查看药品说明书呢?又有多少患者能看懂说明书中写的注意事项?比如患者长期服用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品,他知道要注意自己口腔的情况吗?
阿仑膦酸钠片的说明书中,注意事项下有这样一条:“颌骨坏死。在服用包括本品的双膦酸盐的患者中,可自发报告颌骨坏死(ONJ),这一般与拔牙和局部感染伴愈合延迟相关。颌骨坏死的已知风险因素包括侵入性牙齿治疗(如拔牙、种植牙、骨科手术)、癌症诊断、伴随治疗(如化疗、皮质类固醇药物、血管生成抑制剂)、口腔卫生差、伴随疾病(如牙周病和先前存在的牙齿疾病、贫血、凝血病、感染、假牙不合)。”
說明书上写得这么吓人,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那口腔方面的任何治疗就都不能进行了吗?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种强有力的破骨细胞抑制剂,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各种骨质降解类疾病,如骨质疏松症、Pagets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及肿瘤源性高钙血症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帕米膦酸等。这类药物对口腔治疗有什么影响?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膦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随着双膦酸盐的长期使用,患者会出现颌骨坏死这一严重的并发症。
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期间伴有牙拔除的患者,发生颌骨坏死是未进行牙拔除患者的16倍~44倍。不同药物、给药方式,引起颌骨坏死的概率不同,绝大多数(超过90%)发生于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注射双膦酸盐以后,以及存在严重口腔疾病的患者,如严重牙周病或多次牙科手术等。
建议准备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接受全面的口腔评估,治疗牙体、牙周疾病,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重新评价和调整修复体。待口腔状况良好后,再开始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要接受牙科手术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对于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少于两年且无任何危险因素的患者,侵入性牙科手术可以在没有停药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超过3年或者伴随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牙槽手术前停用该类药物2个月~4个月是必需的,且建议在口腔内伤口痊愈后,再开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助于预防骨坏死的发生。
最终如何治疗,需要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估后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