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基于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

2021-01-26 10:52姚雪珂张克英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警觉性意向机会

姚雪珂,张克英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8)

1 研究背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0-2019年毕业生累计7340万人,且2020届毕业生预计874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生创业有利于经济发展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而《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创业的毕业生不足3%[1]。

研究发现,个体是否实施创业活动主要依赖于其对创业的想法。近年来,学者主要从内部特质和外界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自主性和创新性等个人特质通过学习会得到增强,通过改变其对外部环境的理解进而影响其创业意向。创业知识的储备有利于创业警觉性的提高,最终激发并形成创业意向。研读文献发现,围绕创业意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明晰个体及环境因素与其之间的关系,而本文则将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纳入其中从而理清三者之间的作用方式及程度。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对创新人才需求不断增强,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在其物质、环境、经济等方面存在不足时可依据其独特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因此,本文以西部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研究个体对创业机会的敏感性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意向中所产生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西部高校明确创新人才培养新方向,为其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政策提供了指导意见[2]。

2 研究假设

2.1 创业学习与创业意向

以教育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能够显著影响其创业态度。此外,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创业想法的产生与否受其对于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的影响。

认知学习主要通过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等方式来获取创业知识,通过学习积累知识与技能并进行一系列转化,能够影响个体实施创业活动的态度与情绪。在个体内部因素相似的基础上,最终创业结果受到个体对创业信息的了解程度。研究表明,经验学习可通过参加讲座、深入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并加工形成有价值的知识来提高创业意向。通过经验学到的知识会增强个体自信心并帮助其规避创业风险。有学者发现大学生对商业知识的了解和经验会强化创业能力,进而形成创业意向。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1a:认知学习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b:经验学习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

通过积累知识及经验使得大学生在动态环境中不断思考以提升对创业机会的敏感性。

认知学习理论提出学习可拓宽眼界,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激励创业者进行信息搜寻。通过学习加强创业认知并提出独到见解能够准确预测创业前景。对环境更加了解后更可能突破自身框架,抛弃“旧思想”而发现新机会。高校开展的创业课程在充实知识、普及创业方式和政策的同时,也鼓励着更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研究表明创业知识或经验可帮助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通过实践学习可接触到新事物,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驱使个体探索新创业领域。通过对信息的关注与挖掘来提高知识与环境相结合的能力,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参加校外商业活动使创业者更容易找寻出商业信息中的潜在机会,各种竞赛经历也会促进大学生对信息的探求挖掘。大量研究表明,在前人实践基础上继续探索与学习极大影响着个体对环境中信息的敏感性[3]。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认知学习对探求挖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b:认知学习对敏锐预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c:认知学习对重构框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d:经验学习对探求挖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e:经验学习对敏锐预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f:经验学习对重构框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大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将所获知识作为素材来指导其进行创业机会识别,知识的挖掘与积累会形成新的认知框架。而通过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基地以及校外商业活动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创业者在动态环境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个体创业知识的积累可提高机会敏感力,进而识别创业机会。同时,学者证实了个体机会识别能力越高,越容易产生创业想法。此外,有学者发现对未来有清晰认识的创业者更能识别出创业机会。

创业者需要对市场环境中的信息持续关注,不断挖掘,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并与自身情况进行匹配从而做出反应,对信息了解的越多对未来机会的预测能力也会更强,有研究表明,创业意向会由于积极的创业态度得到加强[4]。而一个具有积极态度的创业者打破固有思维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探求挖掘在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3b:敏锐预见在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3c:重构框架在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3d:创业警觉性在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陕西和甘肃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收回完整问卷324份,有效问卷280份,占回收总数的86.4%,其中女性52.14%,本科学生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分别占25.71%、45%、27.86%,研究生则占1.43%。此外,艺术设计、文史、管理分别占23.21%、24.29%、19.64%。

3.2 信效度检验及回归分析

3.2.1 信效度检验及相关分析

本研究量表主要参考学者成熟量表,并针对西部大学生特点进行了完善,分析表明问卷信效度良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变量间两两相关。

3.2.2 回归分析

从表1中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94和0.278可看出假设1a、1b成立。由探求挖掘、敏锐预见和重构框架的标准化系数为0.271、0.273和0.186,且t值均大于1可看出假设2a、2b、2c成立,同理,假设2d、2e和2f均成立。

表1 直接效应分析

由表2可知,当引入探求挖掘后,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597减到0.313,且R方增到0.440,表明探求挖掘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同理,敏锐预见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假设3a、3b得到验证。综合上述结果,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意向间,创业警觉性仅影响两者关系间的一部分,假设3d得到支持。此外,重构框架的引入使得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系数由0.597减到0.136,但Sig大于0.05,表明重构框架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假设3c得到验证。

表2 中介效应分析

3.3 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发现重构框架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认知偏差对于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作用,由于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缺乏,其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不足使得其对创业产生了认知偏差。

此外,敏锐预见比探求挖掘的中介作用更加明显,“一带一路”倡议与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创业机会,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并未发现这一巨大市场,因此对创业机会的敏锐预见对于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自信心与自主性的形成作用巨大,相应的能够减少创业的风险。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创业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促进创业意向的产生

从课程、竞赛中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能增强其创业积极性与自信心特质。因此,可有针对性的为大学生制定创业培训课程及创业实践活动。其次,老师通过讲座授课、实习引领等形式传授创业知识。最后,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来改善创业环境。

4.2 提高对创业信息的敏感性能够增强创业意向

西部地区创业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存在心理封闭的现象。因此,政府应与高校联合建立创业信息系统,发布最新创业信息。大学生也应主动了解创业相关信息,多看创业方面的书籍,对于政府以及学校提供的就业平台多去尝试。

4.3 创业学习可提高机会警觉性而产生创业想法

针对西部双创制度环境不足的问题。首先,政府及高校应完善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其次,在课程教育及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关注商业信息、提高对新信息的收集、挖掘和思考能力。最后,应构建更加系统的教育模式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警觉性意向机会
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危险警觉性多维影响因素分析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睡眠剥夺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简要机制
给进步一个机会
颜色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情绪以及警觉性的作用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最后的机会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光照的警觉性作用*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