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青春

2021-01-25 23:52梅杰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洛城笔会校门口

梅杰

明月塘边,雏鹰坪前。

天穹,是一览无余的蔚蓝,像大海一样,冷峻,辽阔。钢水般沸腾的烈日悬挂其中,恰有“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之势。地面上,梧桐树浓密的树冠挡住了强烈的阳光,仅留下点点细碎的光线射透密密层层的树叶,在大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静立于梧桐树下,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校门,我却毫不在意,只是转过身,面朝身旁的少年。少年的身材修长而挺拔,皮肤白皙,相貌清秀,乌黑的双眸盯着我,在阳光下闪耀着宛如宝石般的光泽。

我的同桌,看着夏天的风轻拂你的面庞,我不禁回想起我们三年来交往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我们不曾共同面对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正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件件小事不断累积,才让我俩的友谊发展成如今这般亲密无间。尽管不忍将至的分离,但你我都清楚,在依依惜别的校门口,哪怕含着泪光,也只能道一声珍重,然后,隔着岁月,让灵魂独自上路。

“所以,咱俩就要分开了吗?”你轻轻地问。你的声音温暖而富有磁性,像一块蓬松柔软的棉花糖包裹住我的身体。“我特意来找你,和你说声再见。”

这话近些天来我在校园里听到过无数次,可当你亲自说出口时,泪珠依然险些从眼眶中喷涌而出。

我凝视着你,想把你的面容深深烙印在脑海中。你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仿佛在诉说你我美好的回忆,你黝黑深邃的双眸透射出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看着你的眼睛,我不禁回想起我们曾经一同在课桌前许下的愿望。我们许愿一起去跨过高山和大海,赏日出日落,品云卷云舒,一起在旷野下仰望满天繁星,在蔚蓝的大海上扬帆远航……

此时此刻,我数不尽的念想欲对你倾诉,却又不知从何开口,只得任由千言万语从唇边无奈退潮。

“再见。”我充满苦涩地说道。

你的黑色眼睛眨了几下,而后,你转过身,向校门口走去。

我木然地站着,目送你缓缓离去。你时不时转过头,看向我,目光中满是不舍、留恋。看着那条瘦削的背影逐渐淡去,恍如从前,我似乎看见无数隐秘的光,随阳光倾泻而下,洒在梧桐树上。我颤抖着,用力地吸气、呼气,想让气流吹走我的愁绪,直到气流没法在肺部继续郁积。

过往的一幕幕,不断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面时那个满脸阳光的黑发少年。

忘不了,初遇时我的怦然心动;

忘不了,分别时你的蓦然回首;

忘不了,上课时你我的孜孜不倦;

忘不了,下课后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

…………

回想着,我们哼过的不成调的小曲;

回想着,我们胡乱写下的小诗;

回想着,我们一起承受的失败和痛苦;

回想着,我们共同分享的喜悦与成功;

…………

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眨眼间你我就将分别。我们就像是铁杵磨成细针,葡萄酿成美酒。时间褪去了你我初遇时的稚嫩,剩下的尽是满脸的自信与昂扬,少了些青春时的轻狂,多了份成熟后的稳重。我越长越大,少年也离我越来越远。我逐渐明白:在我身后渐行渐远的,是青春的梦想,是年少的回忆。分别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经历的,就像我们的青春,不可能越过这段懵懂无知的岁月直接走向成熟。有一首歌唱道:“谁会不厌其烦地安慰那无知的少年?”总有一天,少年老去,而那些属于岁月的曾经也终将逝去。

也许,多年以后,某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漫步于喧嚣的街头,倏地发觉那个少年的身影就在我前方不远处。

惊喜的我毫不犹豫地迈开双腿向前奔跑,扯开嗓子,大声呼喊着你的名字。

那身子猛地一顫,放慢脚步,愣停在原地——

你热泪盈眶,你忽地回头。

【简评】作者择取高考后分别这个时间点,回首往昔,畅想未来,焦点则是在高中三年共同的学习中培育了深厚友情的友人。刻画环境,追忆往事,直抒胸臆,开导自己……文章多侧面地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真挚深沉的友情,不舍感伤的气息扑面而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他山之玉】想想真是高兴,偶然间的萍水相逢,却由于彼此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就交上了朋友。记得有一次在从纽约去华府的火车上(我喜欢试每一种交通工具,特将机票退去,改搭火车),与一位端庄的中年妇女邻座。看她和蔼可亲,交谈后知道她是为盲人学校编点字教材的老师,不用说是位充满爱心的人。我送她一个鱼骨别针,她也送我一支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并在我的小本上写下“Happy train mate to Philadelphia”并签上名字。在洛城,接待我的是笔会洛城分会的女秘书Mrs.Colette Burns。她是一位细心体贴的老太太,她开车接我去吃饭时,迫切地问了我好多关于台湾女性作家的生活情形,我一一作答时,她却又抱歉地说:“我应当等到朋友们都到齐时再问你,免得你再说一遍太累了。”她真是谦和体贴。我回来后,她每回收到笔会给她们寄的刊物时,都来信向我谈读文章的感想。真正的是“以文会友”,心中十分欣喜。

我非常珍惜这份遥远的友情。称“遥远”,是有着时间与空间双重意义的。因为这些友人,只是萍踪一面,此生是否能再见都很难说。而在如此忙碌中,数年来音问不绝,确属不易,可见忙碌的现代人并不个个都是六亲不认的。记得有一篇英文文章中说,人应主动地去发掘友情,就不会有所谓的“疏离”之感了。

世界之所以可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可以坦诚相向,心灵得以沟通。这也就是人性的可贵之处。

——琦君《遥远的友情》

猜你喜欢
洛城笔会校门口
我爱青松的校门口
春夜洛城闻笛
如果画笔会说话?
三道考题
忆江南·春去也
国际笔会与中国
舌尖上的校门口
扭扭棒小篮子
春夜洛城闻笛
作家的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