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科技公众号上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吗?》这篇文章,我认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受到条件限制,比如,当其中一个铁球的质量跟月球一样大时,这结论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月球也有自己的引力加速度,它落向地球的同时,地球也在落向它。于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就成了伪命题。而这个问题可能产生一个颠覆物理学的疑问:伽利略错了,还是牛顿万有引力错了?二者必有一错。
大科技网友 圣生
2021年第6期《大科技·科学之谜》中有一篇标题为《当地球变成一个大水球》的文章,讲到地球海平面上升会引发严重灾难,我认为,对于现代人类来说应该不至于那么严重,除非所有人都过着原始人的生活,靠天吃饭。虽然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地球环境变化,但是地球应该还是会正常运转,人类还是可以生存下来的。
大科技网友 书虫
2021年第7期《大科技·科学之谜》中的文章《居住在黑洞周围是什么体验?》讲了居住在黑洞边的行星上会怎么样,我认为黑洞也就是个引力超强的天体,保存适当的距离就可以了。
大科技读者 深海0号
2021年第6期《大科技·科学之谜》上的《杂交“怪物”鸭嘴兽》一文讲到了鸭嘴兽的分类问题,我认为鸭嘴兽就是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过渡的动物。
大科技读者 雪域飞鹰75
经常买《大科技》,希望能加大对忠实粉者购买的活动力度。此外,建议贵刊多增加宇宙类、人类起源知识。
大科技读者 DDF
个人比较喜欢与人类关系较近的医学方面的文章,希望贵刊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大科技读者 程飞
首先建议多刊登一些科技类的文章,其次建议文章能讲解得更深入详细一些。
大科技读者 憨憨的大熊猫
非常喜欢贵刊,看贵刊已经好几年了,也把贵刊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希望更多的人能从贵刊中获得知识。最后,谢谢贵刊的辛勤耕耘!
大科技读者 太空堡垒
《大科技》对我最大的改变是让我从以前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理性地看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大科技读者 瓦解
对于一本科普杂志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知识的准确性;其次语言要通俗;再就是内容要有趣。做到了这些,读者就会更爱看。我认为《大科技》做到了这几点。
大科技读者 天空的飞鱼
希望《大科技》能多刊登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文章,比如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及其科学原理,或是我们身边一些常见现象的原理。
大科技读者 散发光芒的小太阳
杂志我买回来主要为了培养阅读习惯,大多是给我儿子看的。我儿子上三年级了。2020年9月在襄阳市图书馆第一次看到《大科技》,他就喜欢上了。后来我陆续买了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6期也買了。儿子每天上学都会带一本去学校,课间休息、午休、托管、作业完成后看。他说同学也喜欢看,同学会跟他一起看。很多书都是看了多遍的。很多时候他看完了,就会给我讲故事、问问题。有些我没看到,都不好回答他。但是我相信他是看进去了,要不然不会琢磨,不会分享给我。杂志图文并茂,排版合理,看着舒服。题材主题选择用心了,引入了一些时事。知识点丰富,不受年龄限制。大家都爱看。
湖北省热心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