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赞美西湖的一首名诗。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我来杭州不下十次,每次都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将游览西湖作为“必修课”,哪怕是公务缠身,也会过来看看,真可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西湖,何以如此引人入胜呢?我想,其因大致有三。
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
20世纪70年代末,我刚担任《中国青年报》记者,有幸随同前辈实习采访来到杭州。当时,游山玩水是一“大忌”,但经不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美景诱惑,还是偷偷买票来西湖游览了一番。当时的游园票价便宜,几毛钱即可将几个公园全逛下来,参观一次北京故宫也才一毛钱。
那时的杭州西湖由6个公园组成,湖光山色中尤以“西湖十景”让人赏心悦目: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双峰插云、平湖秋月、三潭映月。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景点分布大致是湖滨区的湖滨公园、柳岸闻莺和儿童公园;三潭映月、白堤、苏堤、湖心亭、断桥、孤山、平湖秋月、西泠印社;北山区的岳庙、玉泉、杭州市植物园、灵隐寺、飞来峰、曲院风荷和双峰插云;西山区的花港观鱼、龙井;南山区的虎跑泉、杭州动物园、烟霞三洞等。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西湖,湖面虽然没有多大变化,但周围增加了大片湿地,开辟了九十多处各具特色的新公园,使“大西湖”扩展了好多倍,并且建设出了“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放眼望去,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大花环。值得一提的是西湖的夜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由霓虹灯线、彩灯勾画下的西湖景色是淡淡的、柔柔的、朦胧的美,置身其间,让人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韵味悠长。
漫步在西子湖畔,我想,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更不及洞庭、鄱阳;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黄山,更比不上巍巍“五岳”。那么,为什么西湖的声名颇高,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后来我游断桥、白堤、苏堤、岳庙,西泠、平湖秋月才慢慢想通了这个问题。
首先是悠久的历史。唐朝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至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期间,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扩建灵隐寺,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极大贡献。他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起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为东西两部。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杭州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诗人杨万里也盛赞西湖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之后的历代王朝皇帝、达官名流,都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清代康熙五次到杭州游览,并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乾隆六次到杭州游览,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又题书“龙井八景”,使偏僻山区的龙井风景为游人注目。
显然,如果西湖只有山水之秀和林壑之美,没有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这班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没有白居易、苏轼、杨万里这些光昭古今的诗人,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小,那么,人们的兴味还会有这么浓厚吗?相得益彰的不只是山和水,还有文化和人。
名人荟萃的湖岸文化
游西湖给人带来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瞻仰西湖西北岸边的岳飞庙,不由让人感受到奮勇进取、壮怀激烈的力量。
岳庙的头门是一座巍峨庄严的二层重檐建筑,庙内古木参天,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纪念地。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我的老乡,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岳飞率领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河南郾城和朱仙镇大败金兵后,指日收复汴京,并准备直捣黄龙(今吉林农安),收复全部失地。可后来由于南宋最高统治者苟安、求和的屈辱政策,竟屈死在秦桧等奸臣手中,怎不让人扼腕叹息!临行前,岳飞以“前仆后继,还我河山”的遗言昭告前来探望的亲人,凛然就义。宋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将岳飞改葬在栖霞岭南麓的西子湖畔。此后,岳飞墓历经各代,屡毁屡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庙收归国有,并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岳飞墓左前侧就是岳云之墓。岳云是岳飞的长子,在抗金斗争中,作战勇猛,有“赢官人”的称号,与岳飞同一天被害,年仅23岁。岳飞父子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气节,万古流芳,而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就是岳飞墓前的4个铁像,上身赤膊,两手反绑,双膝跪地,似俯首就刑状,这就是诬陷、残害岳飞父子的4人。多少年来,人们凭吊岳飞时击打铁像以表达心中的愤怒。“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和铁跪像形成了忠奸、善恶最鲜明的对比。
风景秀丽的西泠桥边,矗立着巾帼英雄秋瑾汉白玉的雕像。那飒爽的英姿,凛然的浩气,让人难以忘怀。站在秋瑾墓前,人们会想起一个世纪来我们国家的风雨与灾难,我国人民的自强与奋斗;想起1907年7月15日凌晨,那“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日子,绍兴轩亭口悲壮的一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女英雄,牺牲时,年仅32岁。
秋瑾在绍兴被清廷处决后,曾“暴尸道路”,乡人惧于清廷的残暴,无人敢去收尸,遂由慈善机构葬于卧龙山麓。后来,秋瑾的哥哥秋誉章将其遗体秘密迁到严家潭暂厝。可是,殡舍主人不久得知这是“女匪”秋瑾的棺木,便令其兄迁走。万般无奈的秋誉章只好将棺木移至大校场一荒地,日晒雨淋。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吴芝瑛得讯后,遵秋瑾遗愿“卜地西湖西泠桥畔,筑石葬之”。吴芝瑛亲书墓碑“鉴湖女侠秋瑾之墓”。
1913年,孙中山先生亲临秋瑾墓主持祭奠。亲笔写下了“巾帼英雄”的挽幛和一副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始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39年,周恩来凭吊绍兴秋瑾牺牲地,亲笔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由于种种原因,秋瑾墓地迁移了10次之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1981年,在西泠桥畔,秋瑾墓得到了重建。墓茔用花岗石砌筑,呈方座状,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座下安葬着秋瑾遗骨。其上为汉白玉雕成的秋瑾立像,高约2.5米。整个墓地依山面湖,松柏环列,象征着鉴湖女侠的精神,与西湖山水同辉!
西子湖畔,还有孤山园林的精华西泠印社,我国最早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之一。其范围内的文物建筑有“汉三老石室”“四照阁”“观乐楼”“华严经石塔”等,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孤山南面的文澜阁内,原来是藏放《四库全书》的我国七大书阁之一。全书计有36319册。中国自有文字以来,直到清乾隆初年为止,三千多年间,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算、科技、医药各方面的著作,并收兼蓄。这本书全是手抄本,当时只抄了四份,分别收藏在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后来又续抄三份,分别收藏在江苏扬州的文汇阁、镇江金山的文淙阁和杭州西湖的文澜阁。这部书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在江南,只有浙江这一部了,可谓无价之宝。
游西湖,真是一次历史和文化的熏陶。
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有人将杭州称为“爱情之都”,这与西湖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有很大关系。比如西湖上的3座桥:断桥、长桥、西泠桥,每一座桥都演绎着一个凄美哀怨的故事,每一座桥都诉说着忠贞不渝的情感,每一座桥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爱看戏剧的人,没有人不爱看中国名剧《白蛇传》的,京剧、豫剧、晋剧、越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等等,都上演过不同唱腔的《白蛇传》,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可谓家喻户晓。据考,白娘子(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书载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的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断桥,隔世的生死分离,让人抱憾千年的结局,令一代又一代的世人为之泪沾衣襟。因为凄婉,所以令人感动,因为悲愤,令世人心痛。如今,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就有法海塑像;四川峨眉山上还留有白娘子修炼的“白蛇洞”。
西湖东北角,西连白堤的一座普通的灰色小桥,就是白娘子与许仙雨中相遇的断桥。白素贞的唱词:“断桥不断水相连。”桥下“水相连”,桥身也“不断”。那么为什么叫做“断桥”呢?许多人这样解释,此桥原本是叫做“段家桥”,简称断桥。因为杭州人段、断的声音相同,这就误“段”为“断”了。如今,凡来游西湖的人,多在断桥上逗留观瞻,让人遐想无限。特别是青年男女,无不留影纪念。
长桥,如今只剩下短短数米,而从前却是一条长堤,这里就是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送,最终双双化蝶,实现团圆的地方。《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是我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同《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西泠桥畔,立有“钱塘苏小小之墓”,墓小而精致,上设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后来几经毁建,2004年按照原貌重建而成。这里有一大特点,新墓上挂了整整12副楹联,出自国内12位著名书法家书写。分别有“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千载芳名流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等。
苏小小是谁?说实话,我直到2012年赴杭州参加会议期间,抽空冒着蒙蒙细雨独自夜游西湖时才弄明白。苏小小,南朝齐时钱塘名歌妓,才貌出众,曾作脍炙人口的“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句。小小出身贫寒,幼年父母俱丧,可贵的是,她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敢爱敢恨,率真而为,自在而行,山水风流,潇洒自然,乐在其中。与名门公子阮郁邂逅,便一见倾心,一生独爱。不幸被迫分离,从此朝思暮想。邂逅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赶考。她洁身自好深得世人尊敬。小小死后三天,科场高中的鲍仁,专程来感谢小小的援助之情,获悉小小死讯,悲痛不已,并根据苏小小生前“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遗愿,将其葬于西泠桥畔,并在墓上建亭,取名“慕才亭”。
看完墓碑介绍,面对西泠桥,不禁让人感叹良久。这里不同于断桥和长桥,因为无论是断桥的白娘子与许仙,还是长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都是一种男女双方的相守和承诺,他们之间是相亲相爱相通的,而不是孤独之爱。唯有西泠桥是一种个人爱情,只属于苏小小。因此,这里的氛围不是甜蜜,而是凄美,是一种失落的幽怨。我稍作留意,看到几对年轻男女到此看罢便默默走去,未见合影留念的。倒有几个外地老汉,啪啪地照了几张,大概只是为了简单地证明到过这里。
三座桥,三个感人的故事,都以悲剧形式告终,凡性情中人,睹物思人,皆因伤感而泪眼婆娑。但可能正因如此,反倒更加吸引游人到这里散步、静思,或许能悟出些新的人生点滴。
至此,我只是写了游西湖的感受,对整个西湖来说,差之千里。杭州、西湖,是让人难忘,让人总想再来的地方!
(台恩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