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

2021-01-25 15:51李景治
党政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反贫困反垄断共同富裕

李景治

〔摘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快、更好实现规划和目标,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要促进各地经济社会更加平衡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共同富裕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而且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反垄断;反贫困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1-0005-09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强调“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1〕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加快脱贫减贫步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对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而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精神财富的积累、人民群众的高度共识,特别是党的坚强领导,又使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论述,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共同期盼,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追求充满艰难曲折。社会主义最早的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为人类描绘了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并按照这一理想建立了“乌托邦”。尽管空想社会主义有一定历史贡献和进步意义,但其理想脱离社会化大生产和人的物质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说空想社会主义也成了“平均”“贫穷”的社会主义。显然,这种社会主义难以长期生存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基本矛盾,提出共产主义理想和奋斗目标,明确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道路,以及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领导力量,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伟大的飞跃,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并由此产生消极后果。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视革命、政治建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而对改善民生重视不够。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照搬苏联模式,也产生同样的问题。结果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相对“贫困”的局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扩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强。这也是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第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上个世纪50-60年代,党的工作实际上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忽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虽有改善,但总体上没有摆脱贫穷的状况。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仍热衷于“穷过渡”,即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搞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一些人认为,穷则思变、穷才能搞革命,而富贵则容易蜕化变质。他们甚至认为,贫困光荣,是搞社会主义的,而富裕则容易搞歪门邪道、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奇谈怪论,这就严重误导了人民群众,使之把贫困和社会主义直接挂起钩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被严重误解。这就使处在相对贫穷状况的广大人民群众,难以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美好生活。久而久之,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难免发生动摇。改革開放后,邓小平果断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尖锐问题,从根本上反思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针对党内普遍存在模糊认识,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2〕。这一科学论断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富裕的日子。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社会主义不能消除贫困、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美好的日子,那么人民群众为什么要搞这样的社会主义呢?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长期赶不上资本主义国家,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二,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本来就比较大,再加上土地使用制度和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对农村人口流动的管控,农村、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同城市和市民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广、不断完善,数亿农民进城打工和农民工群体的壮大,促使这种差距明显缩小。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越来越好。但是,与广大农民的期盼相比,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建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9〕。要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优质粮食和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收益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拓农民增收空间。《建议》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位置。要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中心。要进一步改善农民住房质量。要不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和污水处理。坚持普及和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努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第三,实现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除了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还要促进社会各群体收入均衡。这就需要实行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要积极探索和实施三次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10〕要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建议》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特别确立了要达到的生活水平目标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目标也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标志。只有达到这些目标,才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而且同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国家、贸易大国、科技和创新大国。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无疑要看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大小。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能够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大国担当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决定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些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并不算高,但因人口相对较少,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排在世界前列。其人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也相应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这里,发达国家就等同于富裕国家。美、日、德、英、法、意、加西方七国和瑞士、北欧各国,都属于发达国家、富裕国家。但富裕国家并不简单等同于发达国家。一些中东产油国是富裕国家,但很难说是发达国家。

《建议》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远景目标,是“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1〕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两大变化。其一,从注重“总量”目标发展到注重“人均”目标。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为发展目标。在一定发展階段,这种目标管理模式是必要的。但它没有把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明确地显示出来。而“人均”目标管理模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总量”目标管理模式,发展到“人均”目标管理模式,既体现了管理的科学化和国际化,也体现了我们的发展自信。其二,把生活水平提高和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上所述,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中等发达国家也就是中等富裕国家。《建议》把发达国家及其发达程度纳入可比较目标,就意味着我们更加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竞争力。

第二,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橄榄型”的社会人口结构最理想。即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多数,而特高收入、极富有群体,以及特低收入、贫困群体,都占人口少数。发达国家虽然贫富差距大,但社会人口结构总体呈现“橄榄型”,社会总体稳定。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人口结构呈现“宝塔型”,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占人口大多数,是宝塔的基础,富裕的人口少,但却拥有巨大社会财富。人们把中等收入群体是否占人口多数作为进入发达国家的一道门槛。这道门槛不好迈。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却陷入贫富悬殊、收入不均、社会动荡、无以自拔的“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奇迹,但总体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占人口的多数。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同,中等收入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以北京为例,2019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大约是6万元,如将4-12万元收入人群划为中等收入群体,那么该群体约占北京常住人口55.8%。北、上、广、深是中国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大体上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其他城市、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恐怕远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就连北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也不平衡,城乡差距也比较大。一些偏远山区中等收入群体只占常住人口百分之十几。2014年确认,全国共有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只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份没有贫困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全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这是伟大的成就和创举。但脱贫后一些地区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万多元。从全国来说,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可谓任重道远。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基础和前提是,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显著缩小。只有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逐步缩小、脱贫致富、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才能扩大、占人口多数。同时,要使全国范围的中低收入群体缩小,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增贫。

第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而且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建议》强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12〕基本公共服务,是由各级政府提供或主导的基础性服务,包括粮食、水、电、住房、环境、道路交通、信息通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条件的改善、品质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均等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仍然比较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道路交通、电力、信息通信建设,清洁能源和饮用水供应,同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差距很大。因此,《建议》强调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所谓均等化,首先是国家资源配置均等化。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西部、边远地区公共服务的资金、资源投入,增强其公共服务水平,使城乡、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养老服务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有些方面还是空白。国家应加大养老服务的投入。其次,是公共服务人员分布均衡化。影响公共服务均衡化的不仅仅是资金、资源配置不均衡,而且还有服务人员分布不均衡的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恰恰说明,《建议》的正确性和精准性。

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议》不仅要求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而且要积极“促进人的全面發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3〕。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标志。《建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努力方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使人人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公民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公民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依法治国制度更加健全,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人的终身学习水平,以及文化素质和全面修养不断提高。公民能够积极参加健身和各项体育活动,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身体状况。公民的国际视野明显扩大,观察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14〕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机结合。

第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制定了远景规划、方针政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导。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需要党的坚强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全党全国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能够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落到实处,变远景规划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搞不好,很容易走过场、半途而废。只有共产党能够坚持不懈地推动这项工作攻坚克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议》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15〕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6〕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当下的中国之治、西方之乱,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以资本为中心、社会贫富悬殊不无关系。共同富裕,归根结底是人的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因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经济发展要以改善民生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是脱离民生,片面追求GDP的发展。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离开经济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经济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归根结底要造福于民、改善民生。制定共同富裕的规划,要以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建设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着力解决影响人全面发展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差距较大的问题。努力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全国统一、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全国统筹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7〕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各地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在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中,“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东部西部守望相助、协作攻坚”,取得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开辟了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18〕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的领导保障、制度保障、法治保障。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9〕。

第四,坚持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无疑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关键。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处理好几方面关系。一是在经济发展中坚持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机结合。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要吸取西方国家在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深刻教训,防止产业空心化,造成大量失业。防止因失业导致贫困人口增加、贫富差距加大。因此,《建议》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同时,也要强化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适应能力,使之能够适应产业升级换代和转移的需要。〔2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科技的发展难免造成数字鸿沟:区域性数字鸿沟,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有差距;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文化、懂科技的年轻人,掌握数字技术较快,老龄人群、农村留守人群等群体相对迟缓一些。这种数字鸿沟很容易造成新的贫富鸿沟。为此,要强化教育、科技发展的公平公正,加快数字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提高各类人群数字科技素养、使用能力与运用效果。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和资本无序扩张,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也容易导致资金和资源流动的失衡、贫富差距扩大,阻碍共同富裕。历史上中国曾饱尝“兼并”之苦,对此,必须坚决防止。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是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坚持反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机结合。贫困是共同富裕的拦路虎、绊脚石,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减少、消灭贫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社会弱势群体应对危机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贫困与返贫问题。树立底线思维,完善失业保验、就业补贴等政策制度,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力度,强化了脱贫工作总体部署,“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22〕脱贫攻坚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我们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以发达、富裕地区帮扶欠发达、贫困地区,以国有企事业单位直接帮扶贫困村的方式开展脱贫攻坚。我们彻底改变社会“救济”的旧思路,把重点放在增强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经营能力上,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即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我们针对一些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不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整体搬迁”,把整村人口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一步到位,实现整村脱贫。同时,所有被帮扶的乡村都派驻驻村工作组、脱贫攻坚小组和“第一书记”,以加强各级党委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党员和干部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些做法和经验对实现共同富裕无疑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把脱贫攻坚举措稳妥过渡到日常性帮扶措施,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

〔2〕〔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64,64.

〔4〕〔6〕〔7〕〔8〕〔9〕〔10〕〔11〕〔12〕〔13〕〔14〕〔15〕〔16〕〔20〕 〔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3,21,23,46,42,56,22-23,55,56,84,65-66,84,26,56.

〔5〕 〔19〕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3.

〔17〕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

〔18〕〔22〕 习近平.在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2-04.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反贫困反垄断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反垄断“大年”新动作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评博弈论在反垄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