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许新新
[摘要]批判性思维教学(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CTT)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项目组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以往教学实践经历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教学反思和总结,分析了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学;创新能力;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1—0154—03
近年来,教育家通过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并没有随着课堂知识的更新和信息获取量的增多而提升。教育研究者认为,学生反思创新能力的下降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大学生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学校教育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环节,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提倡反思、批判性思维引起了国家教育界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国家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家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发挥独特的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性。为此,教育界提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CTT)模式,推动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发展,加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等教育教学现状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视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有利于学校在一个健康的氛围中发展教育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重要地位要求高校要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不灵活、不深入的问题,主要表现有:1.教学内容多为逻辑学知识,主要讲授逻辑推理与思辨;2.在教学方法上,缺少与学生的深入互动,停留在简单的提问层面,学生无法形成主动批判,往往就是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听课,甚至有的教师还照本宣科,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使学生和教师都感到疲倦,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4.忽视批判性思维情景的创造,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更谈不上批判性思维的塑造。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开展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索,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被定义为“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Critical thinking is rea-sonable reflective thinking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这个定义包含“思维习性”(Thinking dis-position)和“思维技能”(Thinking ability)两个重要方面。
思维习性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理性态度,指的是人在思考时表现出来的当下的意愿和倾向,包括虚心、谦逊、严谨、专心、崇尚理性等;另一个是批判精神,指的是人在思考时具有的持久的意志和追求,包括开放精神、兼容精神、反思质疑精神;第三个是思维品质,指的是进行思考时应有辩证的思维,包括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准确性、论证性等。
思维技能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理解技能,包括识别论证要素、分析结构、挖掘假设等;二是评估技能,包括识别谬误、评估理由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以及推理的强弱等;三是写作技能,即批判性写作的技能。批判性思维丰富的内涵包括了开展批判性思维所应具有的思想、态度、精神、品质、技巧和方法等。
(二)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教学会将教学事业推向新的认知和实践。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和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进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一种“扬弃”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发展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障碍
目前,在高等教育中不能很好地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批判性思维相关训练缺乏。虽然教师也经常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但是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2.相关信息较为缺乏。虽然有一些教科书提供了基于章节的批判性思维讨论问题,但是教学材料中往往缺乏额外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资源。3.个人认识的影响。对于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对其有偏见,个人偏见阻止了批判性思维的进行,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阻碍了他们批判性地思考材料的能力。4.有限时间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教师经常有大量的内容需要教授,很难有时间将批判性思维技能融入課堂。当教学重点是内容而不是学生学习时,像讲课和客观测试这样的捷径就成了标准,因为讲课比技能的学习更快更容易,客观测试比主观评价更容易让人接受。然而,研究表明,讲课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客观测试也不是最好的评估方法,它限制了个性思维的发展。
三、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着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新性思维重在“立”,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激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批判的观点,打破传统思想和思维模式的禁锢,树立标新立异的信念,以大胆怀疑的精神评判传统或权威的知识结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省自我认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发现与创造。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解、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最终以理性的批判为自身的实践提供更新、更接近真理的行动指南,为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奠定认知基础。在“破”与“立”的探索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的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逐步形成主动的、独立的、审慎的、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为开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格奠定思想基础。
当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克服了一系列的障碍时,就可以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也就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评估可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或通过尝试和思考”进行“学习、发现、理解或解决问题”,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出来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显著强于用传统教授课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基于问题的这种学习活动有效促进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其倡导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自我指导、识别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团队合作、创造性的讨论、和同伴的共同学习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高校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将自己训练成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者;其次,教师还要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转变教学方式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好思考者。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做好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一个是角色的转变,训练学生的理性态度和思维能力,要求教师从当教授向当教练的转变。从学生所确信的观念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来质询学生,通过学生的回答,以逻辑推理题为手段,引申和显露出藏在学生信念背后的缺陷,进而让学生看清自己的缺陷,让学生明白需要学什么、如何去学习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态度和反思技能。第二个是观念的转变,要转变对知识与真理的看法,要从真理性知识观向工具性知识观转变。从学生确信为真的知识,或者所确信的真理,当作假定为真的知识形式,以此进行推理,让学生发现他们当初斩钉截铁确信的知识存在着缺陷。让自己和学生明白,所掌握的知识要作为探究更完善的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而不是把它们当成真理性知识储存在自己大脑的仓库中。
(二)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
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他们之前的学习经验往往不需要他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尽管学生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技能,但他们通常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批判性思考,只有当学生学会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才能将此技能应用于实践。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要整合批判性思维技能,通过提问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方法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基于批判性思维活动的组成结构,其包括四个要素:不合理的问题、评估思维的标准、学生思考的评估和思考的改进。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评估思维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一個他们思考的框架,根据他们的反应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使他们能够满足特定的标准。他们可以根据标准评估自己的想法,最终得出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想法。最后,通过思考的改进来结束这一学习、探究的过程,创造一种新的探究文化。将这种策略融入教学课堂,通过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实践,逐步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采用合理的问题技巧
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逐步提问的方式来演示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同时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和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正确的问题及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将提问问题融入课堂,逐步深入讨论,为支持学生展示和练习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育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常用的问题主要有: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想?你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暗示了什么?如何解释它?是否应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它?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评估他们思维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以及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考虑所有的问题,他们就会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想,并逐渐清楚所要学习知识的内容及相关性,对所学知识就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质疑,通过质疑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开始思考他们的想法,最终形成创新的知识。采用合理的问题进行巧妙引导,可以逐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评估反馈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创造分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同时指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使他们参与到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动学习环境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是问题解决者,另一部分是同伴教练。通过识别、定义、枚举、分析、列出和自我纠正等六个步骤(IDE-ALS)来有效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者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或活动来回答同行教练的问题。这六个步骤是:
I 确定问题: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D 定义上下文:这个问题的框架是什么?
E 列举这些选择:什么是可信的选择?
A 分析选项:什么是最佳的行动方案?
L 明确地列出原因:为什么这是最好的行动?
S 自我调整:看一遍……我们遗漏了什么吗?
通过使用同伴评估来完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找不足、进行完善等,这一过程就有意地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成功运用了这种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这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小结
在高校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如任何技能一样,批判性思维教学也需要训练、实践和耐心。要想有效地开展批评性思维教学,教师要加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创建良好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测评体系、灵活开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