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开启天津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2021-01-25 16:10于立军
求知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体系建设

于立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质量教育体系指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教育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第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活动的主體是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国民素质现代化,基础在教育。在以国家为单元的竞争背景下,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必须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必须承担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人才储备的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强调届时要建成教育强国。我们要锚定这一总目标,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的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积小成为大成。“十四五”期间重点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确保“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这既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保障。

第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强调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这一基本价值取向。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优质、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日益高涨。这些需求是推动教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教育体系主动参与国内生产供应链的完善和全球分工产业链的调整,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需要教育体系释放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攻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需要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需要教育体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方式、新领域,助力国家开放大局。

二、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宏观形势,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一,“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教育改革发展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落实落细驻津部属高校党建工作属地责任,推进学校党建领航工作,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对天津教育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3%、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为98%和65%,特殊教育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多样化推进,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5.4年,教育普及程度位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教育事业为“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是我们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最大底气和信心所在。

第二,“十四五”时期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迫切需要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5G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变革,迫切需要教育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我市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教育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人才供给方发挥基石作用,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创新源、技术源和人才源。

第三,天津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市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 成绩有目共睹,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亟待缩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提速,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的水平有待提高,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尚未更好释放,破除“五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教育,一头连着天津城市发展的未来,一头连着每个孩子的命运、每个家庭的希望。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运用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求,着力提升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坚持不懈把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其着眼点在于提升质量,其内涵重在促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与更公平的高质量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科学研究编制天津市“十四五”教育规划,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第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十四五”期间,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全过程,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要心系“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发展,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总揽教育全局、协调教育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聚焦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同向发力,深化党建“领航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三级联动”,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拧紧责任链条,压实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巡视巡察整改监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方向目标。“十四五”期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基地、劳动教室建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育一批实践课程、示范课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第三,坚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拓展教育公平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和监管政策,探索幼儿园城郊结对、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着力提升保教质量和治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提升改造中小学C级校舍和体育運动场馆,新增配置教学仪器,推进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实施品牌高中建设工程,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着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水平,健全医教结合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第四,全面提升教育贡献能力。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推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鼓励高校办出特色,有效解决高校类型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不对称的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局,造就更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强关键学科建设,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区域创新发展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与教育部开展新一轮部市共建,加快一流职业院校建设,推进12所高职学院、10所中职学校先进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发挥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示范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城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发展与区域产业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打造面向每个人的教育。

第五,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重要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筑高等教育“人才高地”,遴选培育180名学科领军人才、350名中青年骨干人才、150名青年后备人才。完善“工匠之师”培养培训体系,遴选1000名“工匠英才”骨干教师,选聘3000名“能工巧匠”兼职任教。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第六,以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方式,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督导权威性、实效性。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深入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终身学习的开展。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优化鲁班工坊全球布局,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增强天津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贯通校内外多种教育形态,充分利用少年宫、博物馆、体育馆等不同社会资源,营造积极良好的教育氛围和育人环境。

新目标催人奋进,新征程鼓舞人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我们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以高质量教育支撑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高质量体系建设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寒露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