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德振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010)
地铁站作为列车停靠、乘客上下的建筑物,具有空间紧张、施工困难、涉及专业多。造价高等特点。由于地铁建设的特殊性,车站的设计建造时间往往持续很久,其土建和机电部分的设计和施工通常分开进行,通风空调作为下游专业,在实施时土建已基本完工,土建的错漏往往需要通风空调专业消化,故地铁站的通风空调设计与施工配合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厦门地铁2 号线车站通风空调设计与施工配合实际情况,对部分典型问题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由于地铁建设的长期性特点,土建设计及施工现场的错、碰、漏现象时有发生,机电施工图在设计开始前应认真核对土建图纸(建筑、结构),并在设计中予以规避。
机电施工图设计时,根据现场反馈,新风道与排热风道之间砌筑墙施工为混凝土墙,且预留孔洞不满足穿管需求。处理方式:鉴于该混凝土墙已施工完毕,增加孔洞难度较大,经现场核实后将部分排风管道绕行到下方未施工的附属部分后再行接至排风道。
建议:(1)环控机房附近的隔墙应少设混凝土墙,以避免后续管线调整对预留孔洞的影响;(2)机电施工单位进场后应根据图纸,对土建预留条件进行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设计人员也应主动与现场沟通,对于土建预留条件问题争取“早发现,早处理”,将问题解决在出图之前,减少后续图纸变更的麻烦。
机电施工图设计时发现,结构专业在排热风机房内设置了多个结构柱,影响消声器和风管安装。处理方式:由土建施工单位将挡在风阀孔洞处2 根柱子拔出,其余柱子保留,通风空调专业将消声器移至排风亭内安装,并调整风机前后天圆地方规格,以躲避结构柱。
建议:(1)排热风室夹层板载荷较小,结构专业应尽量优化设计,减少柱子的设置;(2)注重图纸会签,对环控机房、隧道风机房、排热风机房等关键部位梁柱的设置情况提出优化建议和要求。
设计时对于一些结构柱和梁的考虑不足,导致管线之间或管线与装修之间产生冲突。
3.1.1 站厅公共区密肋梁影响,风管与吊顶冲突问题
为了营造较好的空间感,某双岛四线站站厅中部进行抽柱,抽柱部位结构专业设置了15 根密肋梁(宽900mm×高1 500mm),但建筑及其他专业图纸均未表达,也未考虑其影响。机电装修安装时,受密肋梁影响,风管下净高仅4.1m(原设计4.6m),影响吊顶安装(见图1)。
图1 站厅公共区密肋梁设置情况
处理方式:为了避免对外部单位产生较大影响,影响装修效果,通风空调对过梁处风管规格进行调整,降低风管高度,装修对吊顶安装特殊处理,确保公共区吊顶高度基本不变。
建议:(1)站厅层设备区的结构梁及公共区的横梁尽量上翻,以减少对管线的影响;(2)注重图纸会签,对结构梁、柱应在设计中考虑必要的避让措施。
3.1.2 站台公共区横梁影响,风管与吊顶冲突问题
站台公共区楼扶梯位置横梁高150mm,机电施工图设计时对该处风管变标高未示意,施工单位在大系统风管安装时将风管(长30m)整体下降,且安装标高误差较大,致风管与吊顶冲突。处理方式:施工单位将横梁以外风管提升至设计标高,横梁处风管局部降低,加强安装质量管控,保证风管安装底标高平齐。
建议:(1)对于此类载荷不大的梁,结构专业尽量采取暗梁的方式,减少对其他专业影响;(2)设计尽量对风管变标高情况详细表达,应在设计交底或设计说明中对处理原则予以明确,开展BIM 设计的,在BIM 模型中详细表达。
3.1.3 站台公共区大系统风管过梁处与吊顶冲突问题
站台公共区大系统风管跨结构主梁时,设计按风管贴梁底安装考虑,同时要求装修减少该处吊顶龙骨和转换层的厚度。但现场协调混乱:FAS 线管未按图施工,占据了部分梁下空间,风管支吊架与吊顶支吊架不协调,装修也未特殊处理,致风管安装后吊顶无法安装。处理方式:FAS 线管按图整改,移离梁下;风管贴梁底,规格由1 600mm×630mm 改为2 000mm×500mm,风管支吊架位置和形式与吊顶相协调;装修特殊处理,减小转换支架占用空间。
建议:(1)大系统风管避免在站台公共区过主梁,以避免过梁处与吊顶冲突;(2)必须在站台过主梁时,应在吊顶共性区内过梁,并督促公共区装修对该处特殊处理,保证吊顶与风管不冲突,在图纸会签时严格把关。
机电施工单位反馈,冷却水管(DN250mm)穿人防门上方临空墙处预埋套管尺寸过小,无法穿管。经核实,根据通风空调提资、土建图纸要求,按图集【1】预埋DN250mm 防护密闭套管。结构施工未参照图集要求,将预埋DN250mm 防护密闭套管错误施工为公称直径为250mm、外径为φ273mm 的套管。处理方式:鉴于已施工的人防防护密闭套管返工难度大,经核算水管压头损失,将穿套管处水管管径改为DN200mm。
风室内空间紧张,稍有不慎,其风阀无法检修的问题就会上演。某站设计时,大系统风管挡在风室门口,为了满足内侧风管的阀门检修,设计将内侧风阀设置于中板之下,在BIM 模型进行了详细表达,并在设计交底中再次强调。但机电施工单位仍将内侧阀门安装在了风室内部,致其无法检修(见图2)。问题发现时,站内机电安装已接近尾声,管线和吊顶均已安装,返工难度大。处理方式:在内侧风阀旁的风室侧墙上开设检修小门,检修门采用不锈钢框架外包防火板处理。
图2 风室内风阀检修困难情况
建议:(1)风室面积应考虑一定的富裕,风室内孔洞应经认真排布并充分考虑风管、风阀的检修后再行预留;(2)风室内风管布置应遵循“大管靠里,小管靠外”的原则,预留人员检修通道,对内侧风阀检修充分考虑;(3)风阀投产时,务必注意其执行器的位置;(4)设计时尽量保证方案最优,不过分依赖现场调整。
GB/T 51357—2019《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要求,设备用房内的空气调节送风口、阀门及室内机不应布置在设备正上方,但施工配合发现某站通信设备室内空调送风口位于通信机柜的正上方【2】。经核实,问题原因为:建筑图纸中的通信设备布置与厂家深化后的实际布置情况不一致,通风空调套用建筑底图出施工图,而通信专业在对建筑和通风空调图纸会签时均未发现,也未提出。
建议:(1)弱电系统专业应注重图纸会签环节,重点核对建筑及通风空调专业施工图中设备摆放与深化后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2)通风空调设计时应稳定系统提资,主动核对设备摆放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再行设计工作,设计成果应经相关专业会签无误后出图。若设备摆放确无法确定时,应在设计交底中明确,风口开孔及安装应待设备位置确定后再实施。
3.5.1 多联机冷凝水管跨站台走道悬空问题
多联空调冷凝水管漏水或排水不畅是地铁站运营中的常见问题,施工期间不易发现,但存在影响设备运营安全的隐患。巡检发现,站台层供电控制室多联机冷凝水管跨走道悬空设置,对行车有一定安全隐患。处理方式:将冷凝水管改至非走道一侧直接接至隧道排水明沟。
建议:(1)站厅层设备房临近离壁沟或地漏时,冷凝水管宜就近接至离壁沟或地漏,否则应汇集后经干管统一接至离壁沟、地漏或隧道排水沟;(2)冷凝水管应避开强弱电设备正上方,坡度不宜小于1%,坡向排水口;(3)站台层冷凝水管宜经无走道一侧穿侧墙直接接至轨道排水沟,考虑到保温棉对行车安全影响,出房间侧墙后可不加保温棉,若经走道一侧接至轨道排水沟时,立管需靠柱子或站台端头侧墙设置,并应按要求设置支架。
3.5.2 站台火灾排烟时楼扶梯风速不达标问题
07FS02《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施安装》要求,站台火灾时,站厅到站台的楼扶梯口向下风速应不小于1.5m/s。某站消防联调时,楼扶梯口风速仅为0~0.5m/s,远低规范要求【3】。经检查,设计火灾模式无误,火灾模式执行成功,各联动风机、风阀均已按模式要求启动,且屏蔽门处风速达5m/s。
设计人员在现场排查时发现,当执行站厅公共区排烟模式时,排烟口下方有明显的吹风感。也就是说,当执行站台公共区火灾模式时,大系统排烟风机反转为站台补风,其补风量与隧道风机及排热风机的排风量相互抵消,导致楼扶梯口风速较小甚至为零。施工单位将排烟风机接线调整后,经实测,楼扶梯口风速可达3.5m/s 以上,符合规范要求。
为了尽量减少设计和施工问题的发生,在地铁站的整个设计周期内都应重视通风空调专业的配合工作。
1)建筑设计时,环控机房、冷水机房、风机房、隧道风道及风室等房间应经初步摆放布置后提资建筑专业,建筑最终方案应满足通风空调各设备及管线的摆放要求;其他房间的布置应结合风管布置情况,提出基于通风空调专业的优化建议,由建筑综合考虑。
2)结构设计时,应对设备区及通风空调机房区域结构梁上翻情况及部分载荷较小的结构暗梁提出具体要求,就土建预埋套管和预留孔洞进行详细提资,对通风空调各机房内柱子的设置情况提出优化建议。
3)通风空调设计时,一定要对各专业的提资进行认真核查,认真核对建筑和结构图纸,对房间布置和结构梁、柱情况要确认无误并做到了然于心;对于重点影响部位,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避免将问题留到施工配合阶段。
4)装修设计时,对于风口位置、挡烟垂壁设置、出地面楼梯间的固定窗或通风窗等应准确提资,不要遗漏;对于需要装修特殊处理或可能对装修造成影响的部位,应在提资时重点指出,并在装修图纸会签时重点关注。
5)低压配电设计时,应在设备选型确定后对各设备的电压、功率、负荷等级及控制要求等参数准确提资,切忌设备提资遗漏。设备选型修改时,应在低压配电出图前及时提资更改。施工图出图后,低压配电设备投产前,通风空调专业宜与低压配电专业共同对设备提资和提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再行投产。
6)施工配合期间,设计人员要与施工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对施工单位反馈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拆改对工期和造价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