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见,轩红钟,张长乐,李志强,徐寅生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芜湖 241070)
分解炉是水泥预分解窑熟料煅烧耦合实现燃料燃烧、传热传质、碳酸盐分解和污染控制的关键装置,而三次风与煤料的合理匹配直接影响分解炉内燃料燃烧、生料分解和污染物释放性能。本文通过分析W工厂12000t/d水泥熟料线三次风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三次风管优化改造具体措施。
该生产线原始设计三次风管分风脱氮,分上下两层(每层两路),共四路进入分解炉(便于底部形成还原区域),见图1。实际生产中,由于该种操作分解炉内存在大量的煤粉不完全燃烧,分解炉出口CO含量很高,业主为确保煤粉在炉内的充分燃烧,上部分风阀门已关闭(不再使用),只有下面两路风进入分解炉。
在烧成系统稳定运行工况下,2017年与2018年我公司分别两次对该生产线三次风管运行参数进行热工标定检测,并结合业主公司反馈,查找三次风管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表1为两次热工标定期间三次风管运行情况,由表1可见:
图1 原始设计的三次风管入分解炉走向布置图
(1)标定期间三次风压力为-800 Pa(三次风管清料后短期可控制在-500 Pa),一般控制在-300 Pa以内,说明目前运行中三次风管阻力偏大;另外,据工厂反馈,窑正常运行期间三次风管有积料存在,大约1.0 m左右厚度。
(2)经业主公司反馈,目前三次风管(上部)分风处闸阀关闭,三次风全部进入分解炉锥部供风。该处存在直角弯头,影响入炉三次风通畅,增加系统阻力;
(3)结合标定数据计算,三次风管主管道风速为27.5m/s;入炉三次风截面风速约为34.3m/s,一般三次风设计风速为17~20m/s,说明三次风速偏大。
(4)分析目前三次风速偏高原因,最初设计三次风分上下两层,四路进入分解炉,但目前操作中,为确保煤粉在炉内的充分燃烧,上部分风已关闭(不再使用),只有下面两路风入炉。最终,入炉三次风管(支管)截面风速增加。
表1 标定期间三次风管截面风速
针对该12000t/d生产线三次风管目前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次风管改造技术方案。
三次风管局部优化改造(保持单根主风管不变),见表2。
表2 三次风管截面风速核算表
(1)众所周知,阻力与风速成平方关系,通过核算该生产线三次风管风速明显偏大。该生产线三次风管截面风速核算数据表明,原始设计三次风速为32.50m/s,较一般设计值25~280m/s为高。
(2)建议将三次风管局部由目前的有效内经30470 mm扩径至30700 mm,底部三次风支管有效直径由目前的20200 mm扩径至30000 mm(入炉三次风速控制在200m/s左右)。
(3)另外,对上部、下部三次风管弯头走向进行技改,以确保三次风管平滑过渡进入分解炉内,减少系统阻力,增加窑尾系统的通风。
(4)通过以上三次风管的局部改造,根据沿程阻力及局部阻力核算,技改后三次风管阻力约降低300 Pa。局部改造后的三次风管示意图见图2。
图2 三次风管局部改造示意图
单三次风管技改为双三次风管,具体风管参数核算和对比见表3,4。
实施单三次风管技改为双三次风管,建议可参照Y工厂1200000t/d熟料线的三次风管取风设计思想,即三次风从窑头罩分两路取风,三次风速按照25.0 m/s左右设计,三次风管有效直径为2740mm。窑头罩取风位置及三次风入炉风管布置见图3。
图3 双三次风管取风示意图
表3 三次风管核算表
表4 12000t/d线三次风管对比表
综合考虑技改施工周期、工程总量及预期改造效果,该生产线三次风管技术改造按照方案一实施,即保持三次风主风管单根不变,对窑头取风口三次风管前段扩径改造、三次风主风管后段扩径改造、三次风底部支路风管扩径改造,并对底部风管弯头进行改造。在实际生产中,将上部三次风分风停止使用,只使用底部支路三次风进入分解炉。预期改造后三次几管压力由改造前的-800 Pa降为改造后的-500 Pa,三次风管阻力明显降低。为进一步降低窑尾系统阻力,增加窑尾系统的通风,确保煤粉在分解炉内充分燃烧提供了足够的热负荷、保证了分解炉对生料的预分解能力,增加了入窑生料分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