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龙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广西南宁市狮山公园于1962年名为“邕武造林站”,后取过“知青竹子苗圃”、“竹子公园”的名字。在1994年11月正式更名“狮山公园”,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在1995年12月建成,对外开放, 2008年5月正式免费公开开放。狮山公园地理位置好,坐落在南宁市东北部,总面积64.5hm2,其中含水面面积6.5hm2。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特色鲜明,有“天然氧吧”的美称。
狮山公园规划构思是以“岭南园林文化为主脉,以竹子文化为特色”,园内坐落着数座岭南风格建筑物,建设规划“亲水活动区、健身游乐区、生态体验区、户外活动区、松竹休憩区、竹文化展示区”六大功能区,可观光景点有竹影桥、鹭湖、竹园、荷园、棕榈园、锦绣园、红豆谷自然主题乐园。狮山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经不断的设计优化改造建设,现已成为一个功能综合化,集休闲、娱乐、文化、科普、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观光体验公园。
目前狮山公园建设规划的目标。
(1)应对城市发展和人员增加的需要,优化格局,提升服务,使之成为一座景观优美,服务市民的休闲娱乐公园;
(2)应对文化发展定位的需要,突出岭南建筑特色及竹文化特色,成为广西首座竹子专类园;
(3)应对文化品位提升的需要,建设一座凸显公园特色的标志建筑,深化公园文化定位和增强公园的吸引力。
项目坐落在南宁狮山公园,地处南宁市东北方向,南面紧临南梧路,西面倚靠邕武路,北面相连厢竹大道,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平缓,属于丘陵地形,“松竹楼”坐落在最高点螺蛳山顶上,海拔120.9m,园内最低点海拔79.5m。园区内常年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和景观效益突出。
松竹楼选址为狮山公园园区东边的狮山山头,为园区制高点,山头绿树成荫,满山松树,树高可达20多m,景观建筑环绕在山脚,山腰还设有亭、廊,山间小道环绕,三面环水,鹭湖在山脚下西、北方向。
“松竹楼”(图1)坐落在海拔105m的山顶大平台上,建筑后方还设有一个小型广场,满足消防需要和游客观赏拍摄之用。
图1 “松竹楼”定点平面图(笔者自绘)
(1)该项目在南宁市狮山公园内东边小丘陵顶部的空地上,无搬拆迁要求,地势高挑,纵览狮山。
(2)建设场地地势平坦空旷。
(3)项目位于南宁市狮山公园内,水、电、路、通讯、广电等公共工程条件具备,施工条件较好。
(4)建设经费纳入市政,按照要求,进行项目设计及汇报,便有可能建设。
拟建松竹楼总建筑面积为3093.3m2,总高度为42m。
楼层:±0.000~26.260m共7层,每层设有观光廊道和楼内平台。
-4.500m层为陈列展览厅,该层入口通道平直,有无障碍通道功能。
2.4.1 设计原则
“松竹楼”(图2)将要建设为广西南宁市狮山园区标志性建筑,建筑体量相比周边景观建筑高大,且建筑选址坐落山丘之上。凝聚园区核心点的同时,也可以鸟瞰狮山周边园区环境。南宁素来不是悠久古城,但其有丰富的自然地貌和民族文化资源,壮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等民族特色建筑,已被广大群众认知和认可。建造狮山标志性建筑,需要延续广西地域文化固有的建筑风格特色,传承与创新将是南宁发展的特色,一味的复制效仿北方亭台楼阁,不但吃力不讨好,反而丢失地域文化性与民族性,误导群众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园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必然需要注入民族思想与人文精神。松竹楼为凝聚狮山公园园区文化的核心,更是南宁市精神代表。由此,建筑造型设计融合了壮族、汉族、侗族等建筑特色。继承和发展了广西传统民族建筑元素,结合了南宁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俗、历史文脉,通过现代建造手法,设计出了创新的建筑组合构思,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具有独特地域建筑识别性,生态及绿色设计的理念,将松竹楼建在公园的主体山峰狮山之上——呼应狮山公园园区原有的整体规划环境,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座可游玩、可观赏、可休闲、可励志的景观建筑,突出松竹的气节,表达市民的精神!
图2 松竹楼黄昏效果(笔者自绘)
2.4.2 理念说明
松竹楼建筑设计构思(图3)将传统建筑融合新的元素、发展创新是本次设计关注的重点,在建筑造型、建筑装饰、建筑空间、建筑功能四大板块,主要设计表现方法如下。
(1)建筑造型 对地域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表达和提升,在松竹楼建筑造型上体现在吸取了重檐形式(侗族鼓楼),杆栏垂花柱式(壮族吊脚楼),歇山屋顶造型、阁楼台基、入口抱厦等形式(汉族阁楼)。
(2)建筑装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除汉族外,以壮族为广西土著民族。壮族人民拥有较强的建筑建造工艺,建筑装饰图案颇多,独具特色。如柱础、栏板、门窗、地花样式等等,本方案提取民族装饰符号。用丰富的装饰图案,完善建筑构造细节,从而提升建筑的精神品位。
图3 松竹楼建筑设计构思
(3)建筑空间 考虑到建筑空间使用效益,为呼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设计外部挑廊、内部木格门窗,达到自然通风,防暑除燥的效果,突出开朗通透的南方建筑特色。
(4)建筑功能 建筑主要分为功能布局空间和外部观光空间,在满足消防及安全通道的前提下,为内部功能分配留下了宽敞及规整的造型。外部为月台观赏平台、观光悬挑走廊、建筑阁楼观赏空间。对当今市民观赏娱乐,有比较完善的服务。
3.1.1 建筑形体造型
建筑造型外观设计(图4)采用广西地方建筑样式,并结合阁楼建筑台基,增加功能空间,塑造高耸的建筑形象。
(1)壮族吊脚楼建筑是自然生态环境造就的,适应环境,融于环境,与环境共生。是既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也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建筑构造形式,下楼杆栏为家禽饲养,上楼为生活区和储备区。干湿分区,动静有别。
(2)汉族文化源远流长,建筑历史悠久,建筑形式多样,建筑构造丰富多彩。塔楼主要分为两部分:基座和塔身,建筑体量气势恢宏。基座托起建筑,建筑耸立天际。
(3)侗寨鼓楼最初是对太阳的信仰,通过对事物的精神传达,慢慢转变为对伞,再次转变成建筑形式的鼓楼,鼓楼为侗族人民举行会议、商讨等村寨事务的公共空间,集瞭望、休闲于一体。既是广西民族传统建筑形式,也是广西本土文化的重要一笔。
无论是从时间历史,还是文物发掘,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没法与历史悠久的城市媲美,但广西有着庞大的民族资源,结合民族特色与阁楼建筑形式,设计制造了松竹楼,这即是优势,是特色!
图4 建筑造型外观设计建筑竖向空间(笔者自绘)
3.1.2 建筑功能布局
建筑竖向空间(图5)分为上七层下一层,每层空间功能布局不同,大小格局不同:
图5 建筑竖向空间分析图(笔者自绘)
(1)负一层:松竹楼建筑基座,内部为展示空间,基座造型融合传统塔楼建筑基座,提升建筑形象。通过平桥与拱桥来区分主次,运用壮锦图案设计构思护栏结构。
(2)一层:建筑一层拥有一个很大的公共平台,供观光游览需要。
(3)二、三层:建筑二、三层为暗藏楼层,建筑四面开窗,满足基本的采光需要,空间更加适合展示陈列设计。
(4)四层:建筑四层主要设计元素提取壮族吊脚楼形式,扩大观景空间,增添建筑动态感。
(5)五、六层:三重檐造型设计,建筑取意于广西侗族鼓楼建筑,建筑内部为两层空间,通风采光主要以屋檐与屋檐的间隔,三重檐在造型上丰富建筑整体,也满足空间功能需要。
(6)阁楼造型独特,建筑框架以杆栏建筑构造,建筑屋顶为庑殿顶,取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加以装饰表达,画龙点睛。
3.1.3 建筑交通空间
建筑内部交通流线(图6)为一竖三环,满足了建筑造型需要与建筑使用功能。
图6 建筑内部交通流线分析图(笔者自绘)
(1)竖向交通:竖向交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竖向电梯,另一部分为消防楼梯,建筑高46.5m(含台基),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核心筒,用最小的空间满足游客观光和安全。
(2)三环交通:一环为建筑一层,台基上面的大平台,用于休憩和行走,观看建筑底部植被与小广场活动。
二环为建筑四层挑出平台,让游客亲近自然,与松竹有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环为建筑顶部阁楼大平台,高挑的建筑观景阁楼,凌驾于高空,鸟瞰周边建筑环境,对园区一览无余,享受高空景致。
3.2.1 建筑的比例节奏
松竹楼的名来:建筑如雨后春笋,崛地而起,“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建筑坐落于松林,由此命之为“松竹楼”。与建筑周边环境息息相关,建筑坐落在松树山上,建筑四周竹子环绕,且建筑有三层空间为竹文化展示馆。
由此,建筑的节奏与环境的节奏(见图7)一致,如同竹子般节节高升,外实内空,又如松树笔挺高耸。与环境同生共长,这便是建筑与环境共生。
图7 建筑的节奏与环境的节奏分析图(笔者自绘)
3.2.2 建筑的疏密
中国传统建筑层数均采用单数,古时认为以单为多、为活、为吉,少则三、五层,多则十几层不一,一般视规模而定。
松竹楼为景观建筑(见图8),兼观光、展示、陈列等功能为一体。为了视觉和美观上更加和谐,外部设计为五层屋檐式,建筑内部空间为七层,在加一层基座空间,建筑坐落山顶,为了有更好的观景效果,分别设计了三层观景廊道空间,一层观景平台,四层观景廊道,七层观景阁楼空间。这样也使得建筑有收分,有张弛。
图8 松竹楼外观分析(笔者自绘)
建筑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均由三段组成:阁座、塔身、亭顶,基座为四边形建筑空间布局,一层屋檐设有抱厦,五、六层为重檐结构,造型简练大方,亭顶采用歇山式造型顶。整体疏密有致,力量均衡。
3.3.1 材料与建筑的结合
建筑坐落在公园环境当中,必然受周边环境材料影响,从材料的选取上,合理运用,巧妙地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生态协调性的发展(见图9)。在建筑机理上的相似与在建筑质感上的相同,都将让建筑的部分与环境达成一致。在经历风霜雨露的侵蚀、落叶风尘的堆积,建筑渐与环境,和谐共生。
3.3.2 松竹楼建筑材料的选样
在墙地面的硬化材质设计当中,选择青砖、透水砖、文化石材及芝麻灰花岗岩、芝麻白花岗岩等硬质化铺装设计,通过各种铺装方式的结合,突出建筑细节与工艺,同时材料也凸显出建筑的质朴、回归自然。
在立面装饰上采用胡桃木纹样及防腐木板,通过木纹色彩浅、深、重的三重关系,丰富建筑明暗关系及空间关系。
合理的运用材料的属性与特质,将能很好地传达设计想法及设计理念。
图9 松竹楼材料分析(笔者自绘)
传统建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烟雨朦胧、若隐若现,高级灰色系列与古建色彩相当,环境的色彩较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但恒定的色彩也是较稳定的色彩系列,建筑与环境都将倾向于高级灰系列,由此建筑与环境在色彩上关系是一致的融合。
建筑离不开环境,环境没有建筑无中心,建筑的外形及体量影响着环境氛围,在公园环境建筑、小品设计中,经常会运用园林手法,透、掩、框,将建筑融于环境,将环境纳入建筑视野,通过建筑设计,放大公园环境景色。坚持建筑与环境互动、和谐发展。
图10 松竹楼色彩分析(笔者自绘)
坚持审美的不可复制性,避免人群视野疲劳,将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融入到建筑中,让每个城市公园环境的建筑都特色分明,展现地域风情。坚持一园一色,一色多景的多元化多功能发展。创造新的趣味性、愉悦性、互动性,吸引更多的人群走进公园。
综上所述,“松竹楼”项目方案在设计的时候就对建筑环境、造型、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了解,并对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了解分析,总结归纳出适合狮山公园现有环境及园区发展地位的建筑要求,通过建筑设计满足园区整体风格,功能使用,进一步凝聚了园区中心景区和辐射周边景观观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