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尚标 陈璐
绿色实验室的创建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执法的日益强化,各监管部门对环境监测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和强化质量意识,规范实验室管理,从而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现就自身环境监测工作的经验,谈一谈笔者对优质实验室创建的一些想法。
规章制度是一个实验室的工作准则。认真制定一套内容齐全、层次分明、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转。
1.实验室应保证其设施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能源、照明、通风等条件满足规程、规范和校准的要求。
2.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及时在《实验室进出登记表》(根据实验室自身情况制定)填写好时间、工作内容等信息。不得随意进出实验室。进出实验室一律着工作服,穿工作鞋,保持实验室卫生。
3.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卡》及时存档入册。仪器设备摆放应良好有序,环境卫生应洁净。仪器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并及时在《维护保养登记表》(见附录)填写好时间、责任人。
4.实验室内使用的易燃、有毒、腐蚀性的化学药品要严格管理,有专人负责,专柜放置,必要时可以设置双人双锁。每次在使用化学药品时应填写《化学药品请领单》,方便日后清楚化学药品的去向。
5.深入加强保密工作。委托方信息、测试、校准、检定记录、实验报告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提供给无关人员查阅。
6.消防、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灭火器不得随意搬动。实验室内要明确规定禁止吸烟。离开测量标准实验室,应断水、断电、关好门窗。实验用品应清洗干净放回原位。
7.外单位人员未经专业室主任、业务处长或实验室领导批准,不准进入实验室,若进入要有专人陪同。未经许可禁止实验室内拍照、录像。
8.测量标准实验室内禁止进行一切与测试、校准或检定工作无关的活动。
近年来微观环境污染的影响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验室这一特殊的微观环境已成为环保工作者关注的对象。各个实验室由于其任务和性质不同,在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类型及污染程度相差较大。污染尽管是不确定的,但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实验室在履行其实验和试验功能的同时也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目前,对于实验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的意义,还没引起许多实验室人员甚至其上级主管足够的重视。
实验室污染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实验室规模不大,所以仅根据我们的实验室谈一下可能会产生的污染源。日用化学品,例如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清洁剂、杀菌剂等化学品往往含有较多的可挥发性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等。这些污染物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会降低室内空气的质量。燃料、燃烧器(如液化气、煤气等)燃烧产生的无机气体污染物有氨、臭氧和其他燃料废气等。实验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通常实验室内某些污染物的浓度大大的超过室外水平,因此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实验室由于空间相对封闭,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更甚于污染物并不是单一性,污染物的联合作用不能忽视。因此实验室综合症,如过敏、头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等,实际上与实验室内的污染相关联。
对于废气排放量较多或瞬时废气排放量集中的实验室,除了配置共用通风设备外,还需配置单桌通风系统,将每个实验装置中排放出的污染物抽出实验室集中排放。这样,既能减少无组织排放到实验室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效解决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实验室空气质量,又能集中设立废气处理装置,对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另外多采用电加热、液化气加热方式,减少酒精灯、煤气灯的使用,保持实验室中门和窗户的敞开,促进空气流动,避免造成室内污染废气的积蓄。
实验室最常用的腐蚀性物质有酸、碱类试剂。装有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必须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实验室中应有处理酸、碱废液的设施,经处理并符合排放要求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所有实验室应加强防盗,为了保护实验室财产不受损失,防止实验室危险物质的流失和造成意外,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应根据需要安装防撬保险锁、窗栅、铁门、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器等。
保证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从领导到操作人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实验室制定严格而切实可行的安全操作制度,并落实有效的检查措施,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
创建优质实验室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他们应具有献身于环境保护事业的思想和精神;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熟练掌握环境监测分析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相关的环保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的动态。环境监测人员应是业务技术熟练、工作作风严谨,能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及时有效的为环境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技术队伍。
结合我们自身实验室的特点,在监测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中一些有效的培训形式和措施跟大家分享一下:
1.根据监测任务和监测项目新分析方法的推行,组织实验室人员开展相关的监测技术学习班,为提高实验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促进监督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2.结合开展监测分析实验室质控工作,执行分析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进行监测项目合格证考核,举办质量控制专题学习班,监测技术规范化操作、基础实验操作培训班。实验室监测人员经过专题培训、通过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和实际样品的考核,取得了合格证,大大推进了实验室质控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监测数据质量。
3.结合监测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和环境监测科研工作,举办监测科技成果交流报告会,提高监测人员业务学术水平。同时实验室根据自己人员结构和监测工作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大专院校环境监测专业进行学习。
4.对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应指派一名老技术人员(工程师或高工)作为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工作(约两年),使其在监测业务技术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积极健康成长。对未受监测技术培训的人员在承担监测分析项目前,应参加统一组织的监测基础技术培训班学习(时间为20天到1个月),内容主要是监测基础理论(采样学、测试方法学、数理统计基础、分析误差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基础实验操作。
以上是我经过长期实验室工作得到的一些认识,希望通过与同行们不断的交流,得到更好的提高。优质实验室的创建是保证我们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也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