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哲, 颜宏勇, 张晓萍
(1.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 215500;2.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 215500)
疫情的突然来袭,使得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医疗资源的短缺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兴建了多处应急医院。 “雷神山”“火神山”的建成,为将来应对同类突发状况提供了经验。 笔者有幸参与了某应急医院的设计及建造过程,在此将其总结,供设计人员参考。
此次应急医院项目分为两期,总建筑面积20 228 m2,一期建设4 590m2,100 床位;改造负压隔离病房1 138 m2。 二期建设14 500 m2,400 床位。本次一期设计部分,采取“新建+改造+规划”的模式。
在应急医疗设施项目的供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负荷的设备进行明确,医疗功能区及配套设置的真空吸引、医用焚烧炉、污水处理设备等,均应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因此,要求在新建项目中,采用双重电源供电,并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应当优先选用预装式变电站和箱式柴油发电机组。 在项目改造过程中,项目的供电采用院区变电所供电的方式,可以采用两种低压供电的方式,应保障其中一条线路为应急电源,而且有不间断电源装置,恢复供电的时间应当控制在0.5s 以内。
本项目一期新建100 床位医院采用两台500kVA 的箱变供电,两路10kV 电源分别引自不同的市政高压,满足一级负荷供电的要求。 由于一期建筑中没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且工期紧张,本项目未设计柴油发电机。 本项目一期工程的供电系统详见图1。
图1 一期供电系统示意图
对医疗建筑来说,火灾防护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医疗建筑中有很多是行动不便和自救困难的人员,一旦出现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一些医院起火事故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主要是由于电气线路的故障,造成电路短路引发火灾,大多由故障电弧引发,因而应当在电路设计中,针对电弧可能发生的位置进行科学设计,并在相应位置配置保护装置,避免火灾的发生,确保医疗建筑的安全。
本项目采用了故障电弧探测装置对电气线路进行实时检测,区分每一相线上的正常操作电弧和故障电弧,从而消除电气火灾隐患探测的盲区。 这种探测装置将电流波形特征值检测技术应用到故障电弧探测领域,能够有效地进行火灾预警。
电气管线穿越清洁区和污染区楼板和隔墙时应加装保护管,保护管内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充密封。 考虑到部分线缆要经过一些重要的治疗区域,因而,在对于管口的选择方面,应以密封、不易腐蚀的材料为主。 如在手术室采用密封材料封堵,在治理场所采用多功能线槽的方式。 同时,也要对于电气井进行科学规划,避免电气井内有其他无关的电气设备。
应急医院内部的电气消防及漏电系统,应严格按照《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针对医院的应急性特征,在设计中采用无线组网。
本项目在门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医疗流线的方式进行了设计,并针对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接触式+非接触设计,从而保证门禁能够起到较好效果。 在应急设备方面,项目针对信息化系统,主要设计了远程会诊等系统,并针对重点的区域和病房,如重症监护室等,设计了视频监控系统,确保病人病情能够被实时监控。 在应急设施的供电设备选择方面,主要采用集装式数据机房等成套系统。
对于区域内的给排水和暖通专业设备,应当按照启动的顺序对其进行控制,可以将启动顺序调整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对于送风、排风等空气过滤器,应当配备报警装置,做好设备的异常检测和报警。 管理人员应监视风机故障报警信号及送风、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的压差,电气设计应将以上设备运行信号集中反馈至监控室或值班室。
在低压配电系统建设方面,主要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方法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的电气负荷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 对于照明和一般负荷,应当采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对于重要的负荷,主要采用放射式。 在消防负荷中,应当采用双电源的模式,并在末端可以切换电源,与普通负荷区分开来,同时按照防火区域不同对其供电回路进行布置。
此外,传染病医院对于低压配电平面的布置方面,主要有以下特殊要求。
(1)对于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等设备的电源设置,应当采用独立电源供电,确保配电箱和配电干路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2)病房设置单独配电箱,配电箱宜设置在医护走道内,便于医护及管理人员操作,减少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房的时间,示意图详见图2。
图2 病房区配电箱布置示意图
医院内的走道照明采用分组、分时段控制,开关位于值班室护士台,由专人统一控制。 对于候诊室、走廊等公共场所,应当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照明,在配置原则上,应保障1W/m2。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如何在日常生活状况下做好应对未知疫情和突发状况的准备,尚值得认真思考。 应急医院的建设应当保证其供电的可靠性,实现其完备合理的功能性,同时在医疗系统和智能化系统方面具有先进性。 望此项目经验,可对以后的项目建设产生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