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则

2021-01-23 05:31周俊根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菜篮哑巴延安

周俊根

父亲的脚印

谢京辉

父亲的军功章里,有一枚奖励行军“走路”的奖章。当年母亲提及此事时,我们颇感好奇,追问父亲才知原委。那是解放战争时期苏中战役中,为了实现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略目的,父亲与战友们一起日夜兼程连续走了一百多华里,因其表现出色而获得的。

父亲42码大的脚上长着老皮、鸡眼、厚指甲,不修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每次让师傅修脚没有半天工夫好不了。一双新袜子穿不了几天,袜底就要打补丁了。幸亏部队生涯让他练就一手好针线活,缝补的袜子针脚细小、整齐,穿起来蛮舒服,分量却有些重,洗起来有点费劲,有时母亲也会唠叨几句,父亲便会摆起脚的功劳,让我们对他这双脚肃然起敬。

父亲的双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跟随部队行军十余年。1942年,他在茅山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打游击的时候爬山、过坎、穿越树林,这双脚从未掉过队。新四军在江苏延陵与侵华日寇战斗,他担任通信员,来来回回冒着敌人的炮火传递作战命令。战斗大捷,父亲说自己的脚没少出力,还被首长口头表扬了。每次参加战斗,父亲都冲锋在前,事情抢着做,首长和战友们都说他脚头勤快。1943年,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戰争时期,父亲跟随部队从苏南到苏北再到山东,全靠这双脚赶路,不仅白天走,晚上还要走,甚至学会了边走边睡的本领。最长那次,连续行走两天一夜,父亲的“走路”奖就在这次行军战斗中获得。行军时,常常是上有敌机盘旋、俯冲,后有敌军追赶。为此,部队行军往往选择崎岖不平的山路、沟沟坎坎的小路、高低不平的石头路、泥泞打滑的烂泥路。

赶赴抗美援朝战场时,几天几夜在火车里盘腿而坐,父亲和战友们都双腿浮肿,到站后无法马上行走。进入朝鲜境内又逢严冬,走时匆忙穿了单鞋就上前线了,父亲和战友们的脚不是冻伤就是生冻疮,在恶劣环境下长久行走,父亲的双脚留下了伤痕累累的纪念。

双脚落下毛病,父亲无怨无悔,还充满自豪。他曾经讲过,在投身革命之初跟着部队行军走路是为了能吃饱饭。父亲小时候,家里田少孩子多,比较穷,他13岁就给地主家干活,当了放牛娃,知道挨饿滋味;经过部队教育后,进一步懂得行军走路打仗,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饱饭。这也是他和战友们无论刮风下雨、冰天雪地、酷暑炎热,还是遭遇敌军围追堵截,都能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原因所在。

在行军走路中建立起来的战友情感更是不一般。有次行军途中父亲发起高烧,浑身无力,无法行走,是两位战友架着他走了几十里才到达目的地。而那些在行军走路中倒下去的战友,则是父亲心里永远的痛苦怀念。

跟着共产党,才能吃饱饭,这是父辈那代人的梦想和追求。父亲生前常说自己是幸运儿,不仅吃饱了饭,还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

而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的脚虽不美,留下的脚印却是如此坚定美好。

(来源:《解放日报》2021年7月11日)

【阅读训练】

1.文章为何以“父亲的脚印”为题?

2.文章从父亲的一枚奖励行军“走路”的奖章写起,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3.“我们”为什么对父亲的那双脚“肃然起敬”?

4.文章结尾两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开满杜鹃的遂川

黄存平

①江西遂川的春天,看到最多的花,就是杜鹃花了。小路边、山坡上、公园里……随处可见那一朵朵、一簇簇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家里的老人说,杜鹃红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看到杜鹃花,就如同看到革命烈士的足迹。

②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开满杜鹃花的土地上,后来离开家乡外出求学闯荡。在外生活愈久,家乡的风物在我的脑海里愈发清晰,尤其到了春天,总会想起家乡那漫山遍野的杜鹃红。2012年春天,我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当我看到那满目红艳艳的杜鹃花,内心涌起久违的感动。我想,这就是红色热土的召唤吧!

③回到家乡,我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学校,除了教孩子们书本知识,我还会抽空给孩子们讲遂川的红色故事,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家乡的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1928年1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创立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他领导全县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地方武装,发展工农业生产等各项事业,这是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政权。同时,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红色圩场。它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力保障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资供应……

④我将整理好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给孩子们讲“三大纪律”。我向同学们讲解道:1927年秋,毛泽东同志站在茨坪荆竹山一块名叫“雷打石”的巨石上,郑重地向战士们宣布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紧接着,我和同学们分享“突围西征”的故事,当大家了解到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是从遂川新江乡横石村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时,他们的脸上漾起了骄傲的神情。

⑤我将本地的红色历史与课程安排紧密衔接起来。语文课,我为同学们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也会对照讲述发生在遂川的红色故事,如王次楱英勇夺枪的故事。音乐课,我教同学们唱《十送红军》,告诉他们歌词“七送红军五斗江,江上船儿穿梭忙,千军万马江畔站……”所描绘的情景就发生在遂川的五斗江乡。思想品德课,我为他们深入介绍我们身边的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清华、省优秀共产党员方世宏等前辈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事迹。这些革命历史故事、先进人物事迹,让孩子们对党的历史、党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全县中小学“弘扬井冈山精神、讲红色经典故事”演讲比赛中,我的一名学生获得了优秀的名次。从他开心的笑容里,我获得了一种由衷的成就感,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红色精神发自肺腑的认同与追寻。

⑥几年来,我到遂川许多地方调研。行走在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上,看到低矮的平房变成幢幢高楼,卫生室设施齐全,教室宽敞明亮,老百姓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日子过得如杜鹃花那般红红火火。这些场景和画面不正是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前辈们梦想的吗?

⑦今天的遂川,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狗牯脑茶享誉海内外,板鸭产业规模化发展,金灿灿的金橘硕果累累,外围大交通稳步有序推进,将红色热土的甜蜜果实输送至大江南北……与周边井冈山红色旅游区联动发展,来遂川参观革命遗址的人也越来越多。红色的遂川,变得更宜居,也更有人气。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8月4日,有删节)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请对第②段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的可贵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开满杜鹃的遂川”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奶奶的偏心事

钱永广

①记忆中,奶奶总是和蔼可亲,对待每个孙辈,她总是怜爱有加。奶奶在97岁时无疾而终,让我伤心不已。作为孙辈,在她去世后,我们才发现奶奶的偏心事真的不少。

②我小的时候,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要养活一家七口人,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自然是吃不饱肚子。

③那一年,叔叔从县城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那可是全村第一台电视机。每到晚上,全村的人吃过晚饭后,都会围拢过来看电视。我那时上初中,正为备战中考而忙碌。那天晚上,我在家里做作业时,听见叔叔家又是聚集了全村的人在看《霍元甲》,那可是我最仰慕的武打片啊。可我的作业那么多,内心不禁焦急万分。可越急,那道数学题越是解不开,我不禁伤心不已。

④正当我万分焦急时,门忽然被打开了,奶奶悄悄地走到我身后,柔声地说:“这孩子真用功,将来肯定能考上好大学。有这样的孙子,也是奶奶上辈修来的福分!好孙子,歇会儿,千万别告诉别人,我带你去喝一碗桂圆汤,再回来做作业!”说完,奶奶便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走去。来到奶奶家,奶奶为我盛了满满一大碗桂圆汤。

⑤喝了桂圆汤后,奶奶再次叮嘱我,千万不要将喝桂圆汤的事告诉任何人,因为奶奶的桂圆很少。之所以给我喝,是因为我很聪明,学习肯用功,所以奶奶才会奖赏我!

⑥听了奶奶的话,再回到家做作业时,尽管叔叔家围拢了一群兴高采烈的人在看电视,可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虽然夜晚那么冷,但因为喝了奶奶的桂圆汤,我感到浑身温暖了许多,仿佛全身充满了力量,所有的作业难题,就这样一一被我解决了。

⑦后来,我上了高中,奶奶依然对我偏爱有加。那时,记得我每个周末从学校回家,奶奶总会问我学校的一些情况,最后奶奶总会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硬塞到我手里,说:“我有几个孙子,就数我这个孙子最争气。来,这是奶奶奖励给你的,将来一定要给奶奶争口气,考个好大学。”从奶奶手中拿过钱时,我就知道,我一定要为奶奶争气。我也会在父母面前沾沾自喜,告诉父母,奶奶最爱的孙子就是我。

⑧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更没少得到奶奶的夸奖。直到我走上工作岗位,奶奶仍然对我偏爱有加。可奶奶过世后,我们几个孙辈聚在一起谈论奶奶的故事的时候,大哥说,如果不是奶奶对他特别偏爱,半夜把他叫去喝桂圆汤,小时候他哪里会想到要好好学习,哪里会想到将来要报答奶奶!正是因为奶奶对他期待的眼神,他才刻苦努力,有了今天令人羡慕的工作。

⑨想不到,大哥也曾喝过奶奶的桂圆汤。经大哥这么一说,我们这几个孙辈,都把自己去喝过奶奶桂圓汤的事,给抖了出来。那一天,对着奶奶的遗像,我看见奶奶的笑容是那么慈祥而温暖。我忽然明白:原来,奶奶在爱孙辈方面,真是演了一场“好戏”,她是以各个出击的方式,用一碗桂圆汤,激发了我们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并在漫漫人生中,一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⑩虽然奶奶去世了,但作为孙辈,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奶奶在爱我们的时候,从来没有偏心。她的爱,激励了我们小时候一颗上进的心。现在只要想起奶奶曾经被我们认为的偏心事,我们依然会充满温暖和力量。

(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7期)

【阅读训练】

1.概括文中奶奶对“我”所做的偏心事。

2.第②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奶奶对“我”真的“偏心”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4.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哑巴和菜篮

陈俏俏

①哑巴来到这个村子有五十多年了,别人说他就像一块石头——不会说话,也不会流泪。他从小就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啥也听不见。

②至于他是如何被带到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就像来自混沌的远方的某个谜团。

③哑巴有自己的世界,他不识字,只会打一些自创的手势,与别人简单交流。哑巴几乎没有朋友,年轻时靠力气在车间干活儿,曾经有别有用心的人闯入他的情感世界,他一激动和颤抖,最后连多年的积蓄都没了。上天为他关上一扇门后,顺便把窗也带上了。等哑巴上了年纪,还被迫下岗了,最后只剩下了一双手。

④哑巴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也没人知道他会不会流泪,但他还有一双手。他去厂里收集包装用过的废弃塑料藤,一根根绿色的藤条到了他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历经摸索,竟然变成了菜篮,看上去既匀称又结实,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哑巴沉醉在荒芜已久的欢乐中……

⑤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看上去慈眉善目,想请哑巴到自己的饭店干活儿。一个上了年纪的聋哑人,谁会叫他干活儿呢?他们用各自的手势比画着,谁也搞不明白,看起来像一场滑稽的闹剧……老板只好找出三十年前的老照片,指出其中的一个少年,哑巴这才恍然大悟。他端详着眼前这个中年人,又惊讶又惊喜……原来是儿时的伙伴啊!想当年因为缺陷,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唯独眼前这个当时的少年,还愿意跟他一起玩儿……阔别数十年,哑巴的眼睛有点儿湿润了。

⑥临别时,哑巴在简陋的屋子里翻来翻去,最后找出自己的“手工艺术品”——菜篮,颤巍巍地送给了老板。

⑦凭着精湛的技艺,哑巴做的手工菜篮一下子征服了老板的心。老板掏钱向哑巴订购菜篮,想作为礼品送给顾客。渐渐地,十个,二十个,五十个……一批批菜篮从哑巴手里问世。他一丝不苟,做得很慢很慢,提手处的钢筋一定要借用膝盖弯出最完美的弧度,俨然一个敬业的“工匠”形象。

⑧老板想多给他一些钱,哑巴就是不肯要,一旦发现多给了,他还会特意送回去。也许在他心里,一半是小时候的交情,一半是现在的恩情,他自己内心仿佛有一杆秤,不能轻易动摇。

⑨哑巴的菜篮一批批地从村里传出来,运到城里,又辐射到其他地区,人们对菜篮赞不绝口,甚至一度引起抢购,饭店的生意更火了……老板没想到,原本是自己想帮哑巴,反过来竟然是哑巴帮了自己!

⑩从那以后,老板每年都会开车去接他,等他换上体面的衣服,带他到自己的各个饭店吃饭。哑巴再也不是沉默的石头,他的脸上悄然乐开了花。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2021年第7期)

【阅读训练】

1.文章为何以“哑巴和菜篮”为题?

2.第③段中的“最后只剩下了一双手”与第④段中的“但他还有一双手”的含义有何不同?

3.请对文中的哑巴和老板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4.请任选角度对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延安的颜色

曹峰

小时候,延安是红色的。

延安是红色的革命圣地,陕北,插满了红军长征胜利的旗帜。在风雨如磐的黑暗时刻,在民族生死存亡危难之际,巍巍宝塔山,是指引民族巨轮航行的明灯。清清延河水,洗涤人们困惑的心灵。杨家岭的灯光,是追求光明者的启明星。大生产的南泥湾,谱写中华儿女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主席奋笔疾书,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思想的真理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鼓舞着全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勇气。

4万多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到延安去”,成为进步青年的共同心声。爱国华侨陈嘉庚来到延安,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先后有100多位外国记者来到延安,看到“红星照耀中国”。

“东方红,太阳升。”解放区蓝色的天空下,信天游绕着红旗飞,延安是最鲜亮的中国红。

我第一次到延安,觉得延安是黄色的。

20多年前,带着魂牵梦萦的虔诚,我第一次到延安“朝圣”。那是一个冬天,西安到延安还没有动车,高速公路正在修。早上开车从西安出发,中午到达黄陵县,拜谒了黄帝陵。下午,从黄帝陵继续往北走,跟随载重卡车扬起的黄土,晚上才到延安。路两边光秃秃的,满眼都是黄土,不见一点绿色。

到了延安,看了景仰已久的宝塔山,遇到一条窄窄的河流,他们说,这就是延河。20世纪末,延安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7.8%,年降雨量仅有350毫米。曾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考察延安后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居住的基本条件。

今年5月中旬我又一次来到了延安。走出南泥湾机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苍翠,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我惊呆了,延安,怎么是绿色的?!同行的湖北同志惊叹道,这哪里是陕北,简直就是湖北啊!

当地同志说,20世纪末,中央实行退耕还林政策,老百姓不上山砍柴放牧,生态变好了。20多年来,延安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5万亩,造林2134.5万亩。大地披绿,山河换装,陕西的绿色国土向北推移了400多公里。2020年,延安市宝塔区的降雨量达到720毫米。不光山变绿了,黄河水也变清了,附近的黄河壶口瀑布,今年出现了清水瀑布。黄河水变清,这是古人所说的“圣人出”吗?

延安的绿色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拍摄《周恩来回延安》电影时,由于在延安找不到裸露的大片黄土地,周围都是绿油油的,有的观众说“不真实”。还有,安塞腰鼓再也拍不出黄土飞扬的场面了。

延安农民告别了传统的耕种模式,改种苹果、红枣、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400万亩,产量370多万吨,综合效益达200多亿元。2018年5月7日,延安向世界宣布告别绝对贫困,打赢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在我心中,延安是红色的,那是在宣传画上,在故事书中,在《东方红》的歌声里。我的记忆中,延安曾经是黄色的,在黄土高原历史的风沙里。现在,延安是绿色的,更是五彩的,就像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扎根在肥沃深厚的黄土地,长出绿枝葉,挂满了红红的苹果。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1年8月2日,有删节)

【阅读训练】

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说延安是红色的?

3.作者两次去延安感受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4.文章结尾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父亲的脚印》1.“父亲的脚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父亲的双脚虽然不美,但他跟着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跟随部队行军十余年,留下了坚定美好的脚印,以“父亲的脚印”为题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标题,引出与父亲脚印相关的故事。3.因为父亲的双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跟随部队行军十余年,建立了不少功劳,所以“我们”对父亲的那双脚“肃然起敬”。4.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点明中心。

《开满杜鹃的遂川》1.江西遂川的春天杜鹃花多,开满杜鹃的遂川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2.内容上,表现在外生活愈久的“我”对家乡那片红色热土的思念;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讲述“我”在家乡所做的点点滴滴做铺垫。3.将本地的红色历史与课程安排紧密衔接起来,除了教孩子们书本知识,还会抽空给孩子们讲遂川的红色故事,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家乡的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4.一是讲自然特色,春天遂川的杜鹃花多;二是点明遂川的红色文化,杜鹃红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遂川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三是强调红色的遂川变得更宜居,也更有人气,百姓的日子过得如杜鹃花那般红红火火。

《奶奶的偏心事》1.备战中考时,奶奶用桂圆汤奖赏“我”;读高中时,奶奶奖励“我”十元钱,鼓励“我”要争气考个好大学;上大学后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更没少得到奶奶的夸奖。2.交代背景,突出兄弟姐妹多、吃不饱肚子的家庭现状,更有利于表现奶奶对“我们”的关爱,为下文的叙事做铺垫。3.没有偏心,她对待其他孙辈也是同样的关爱。奶奶在爱孙辈方面,演了一场“好戏”,她是以各个出击的方式,激发了“我们”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并在漫漫人生中,一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4.奶奶总是和蔼可亲,对待每个孙辈,她总是怜爱有加。奶奶善于激励孙辈,她用各个出击的方式,让“我们”误以为她偏心,激励了“我们”勤奋学习努力上进。

《哑巴和菜篮》1.哑巴是文章的主人公,菜篮是哑巴编织的“手工艺术品”,以“哑巴和菜篮”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最后只剩下了一双手”的意思是下岗后的哑巴一无所有,没有工作,没有积蓄。“但他还有一双手”的意思是哑巴虽然生活艰辛一无所有,但他还有一双可以劳动的双手,靠这双手还可以创造未来的生活。3.哑巴:虽然残疾贫穷,但勤劳朴实敬业,逆境中靠自己的巧手改变自己的生活;老板: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小时候是哑巴唯一的玩伴,开饭店做老板后通过自己的方式,给哑巴在生活上以帮助。4.“再也不是沉默的石头”与开头“别人说他就像一块石头”相照应,并通过对比点明在曾是儿时玩伴的老板的帮助下,哑巴的生活变好了,心情也开朗了。

《延安的颜色》1.文章选材角度独特,从颜色的角度描写延安,叙述自己对延安的认识,表现延安的变迁。2.延安是红色的革命圣地,延安是最鲜亮的中国红,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3.第一次到延安,觉得延安是黄色的,因为那时延安水土流失严重,路两边光秃秃的,满眼都是黄土;第二次到延安,觉得延安变成了绿色的,20世纪末延安执行退耕还林政策,老百姓不上山砍柴放牧,生态变好了。4.照应标题,总结上文,升华主题,突出对如今“绿色的,更是五彩的”延安的喜爱之情。

猜你喜欢
菜篮哑巴延安
哑巴娘
哑巴和菜篮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父子俩
我眼中的菜篮子
二线城市生鲜电商养成记
理发匠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