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洱源县茈碧湖镇大庄村,地处洱海源头腹地的茈碧湖畔,因山而生,靠水而兴,不仅孕育了山水灵秀,也孕育了以木瓜为产业的农耕方式。整个村落万千树木葱茏,望不尽湖畔木瓜林。茈碧湖、草海、湿地、来凤河、白族古村、古木瓜树……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悠悠湖风吹拂,看不够碧水长天。
踏入大庄村万亩木瓜林,随绿树幽径,迎凉风习习。远处就能看到白帆点点、听到渔歌声声,仿佛渔舟在密林中若隐若现,却总要在峰回路转处才看到期待的风景。不管选择什么方向的路走进大庄村,沿途风景自然不同,然而,殊途同归。
在大庄,古木瓜林成片成片,从湖畔一直绵延到山腰,远远望去如绿色彩带,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绕云间。经年碧水长流的来凤河穿村而过,四时葱翠,鸟语花香,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里民风淳朴,民俗厚重,至今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瑰丽的传统文化。
那一天,天气极好,我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朴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走进了木瓜林里的大庄村,去感受木瓜深处的白族人家、田园风光、湖泊湿地、乡村生活……一步踏进村庄,田园诗意顿生。大庄村因有上万亩木瓜、有古木瓜、家家种木瓜、户户发展木瓜等而得名。村落紧邻茈碧湖、草海及湿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木瓜林,层层叠叠地给田野、村庄系上了条条丝带,宛若一幅幅神韵流转的山水田园画,人行其里,犹走画中。
大庄村的古木瓜林,从山顶到山脚再到湖畔水中,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只要在高处找个好位置,很容易俯视木瓜林海的全貌。高矮不一的民居簇拥着一片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蔚为壮观。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白族民居房子,诸如“三坊一照壁”“一房二耳”“白族古照壁”等,里面的白族人家,无不昭示着温情的烟火味。
青瓦白墙的老屋也许是世代遗传下来,得到过祖上一代代人的庇护。有情感和血脉的双重延续,有些人不愿意搬迁,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这些老屋,依势而建,逐水而居,对木瓜林、湖泊、湿地的自然景色其实是一种成全。
远远地,有些零散的住户,坚守着自己的老屋、古木瓜林,古朴雅致,若隐若现。
在大庄村,每当木瓜花开时,整个村子就被笼罩在纷纷扬扬的木瓜花里,如火烧云烧到了天际,如诗如画。更特别的是,木瓜花开时节,一片红艳,花开满树怒放如火,其独特的形状,如同一个巨大宝盖,又如同一把张开的红色大罗伞,下垂的花枝,显得分外妖娆,惊艳一方。
这里背靠标山,青山绿水相映。紧邻茈碧湖、草海,绿水依偎,是个不错的休闲之地。湿地,漫漫无边,清风徐徐而来,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入肺腑,如同将肺清洗了一番。湿地的荷花绵延起伏,荷花、茈碧花自然裸着,水面或栅道野花朵朵。湿地水杉林、柳林茂密,星罗棋布着碧玉般翠色的池塘,时不时有白鹭、水鸟、野鸭飞过,一片片潇潇芦苇在岸边摇曳生姿。
我来时,可惜木瓜花早已开过了,一颗颗果子藏在树叶下面,凑近一看,青青的果子挤挤挨挨,看得老乡满脸都是笑意。已经挂果的木瓜树,果子一个接着一个堆叠在树枝上,高低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再加上散落在林园间的民房、蜿蜒在林海里的道路、站立在林园中游览人们的点缀……共同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画,让人不知不觉沉醉于田园美景不自醒。
一路村道小巷婉转幽深,木瓜树葳蕤,将几幅视野纵深淹没,积翠凝碧被炽灿的阳光细细濯洗又随涤荡山风层层涌漾,带来酣烈的大山气息,漾起绿色的涟漪,却留下水渍般的蓬蓬暗影。村头弯曲的古木瓜林,被日月沾惹过、被雨露盥洗过、被虫鸟亲近过、被炊烟熏陶过,也被归人的目光急切追寻过,是白族人家简单日子里的天际线,有最真实的烟火气。
夕阳、湖水、小船、古民居、木瓜园……不断进入眼帘。等手中的相机拍完了,我才小心地钻进木瓜园,朝一个身着白族服饰的姑娘走去。她见了我,抬手擦了擦脸,有几分腼腆地说:“照相呢?”我说:“是的,你尽管干你的活,我就拍几张照片。”她把树下一片片绿草割倒,再把那绿油油的草捆拾起来又装进竹篮里,顺手把树上的爬藤捋下来堆到地上。她弯腰、抬手、回身,是那么流畅,她的眼角、眉梢、嘴边挂着笑,正像表演一个叫“霸王鞭”的白族舞蹈。这个舞蹈,已经跳了上千年。我的眼神,不离她身上的衣服。这“风花雪月”头饰、红色金花服,随着她身体的扭动,晃来晃去,变幻着光色。我不禁感叹这白族古老民族的审美智慧。
坐落花海中的村庄
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不经意间,我拐进一个沉寂的古宅院,路面上铺着的鹅卵石,在雨水的浸润下,还原了在溪水中本来的面目,透着暗黑光亮。路面偶尔还会出现小卵石饰成的精美图案,蹲下身去,只见潮湿的石隙间,生长着一簇簇白色素净的小野花,星星点点。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光着脚丫,奔跑跳跃在静默的村道上,当柔软的脚底触碰到坚硬光滑的鹅卵石,一丝清凉瞬间由脚底窜至心田,并蔓延至全身,舒服极了。古屋尽头,几位身着白族服饰的村妇,提着盛满衣服的竹篮,从来凤河边浣洗归来。她们说着白族话,赤着脚踩在村内小径上,步履轻盈,不禁让我思绪万千。
据当地村民介绍,大庄村种植木瓜历史悠久,它是湖畔人家敬畏自然、改造自然,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的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成为一处远离喧嚣、坠入百年时光深处的梦里故乡、水枕田园,遗世而独立。
木瓜林里有湿地,浅处清澈,深处静幽。水中央有一溜窄窄的滩涂,或小岛屿,上面的芦苇随波荡漾,白杨亭亭玉立,垂柳娉婷婀娜。白鹭拍着翅膀,从半空中飞过,鸟鸣声划过水面,尾音未消失,身影已不见,或时而停歇在密林树梢上悠然梳理自己靓丽的羽毛,时而漫步在田埂草丛中觅食,勾勒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河边有人垂钓,鱼线弧形掷入河中,鱼漂上浮,河面微微波动后恢复平静。有村民把白色的粘网下到河里,逶迤几十米。尼龙网也是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网眼偏大,给小鱼一条生路,让生态保持平衡。
大庄村因木瓜林而美,成为人间仙境,木瓜林也因有较好的市场而活,富有生命,生机勃勃。近年来,大庄村利用自身优势,擦亮木瓜园、山水、古村落、湿地等名片,主打农旅融合牌,让木瓜香飘万里,吸引游人前去观光赏景,体验田园之乐,追寻心之所向的诗和远方。
傍晚时分,田野里响起了蛙声,彩霞满天,绯红色连着墨蓝色的天际与碧澜的木瓜林海,风光若锦缎。此时在树下支起烤炉烧烤,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情。若将这番野味入书卷,也是无比散淡有味的。
在林间小径边小憩时,若能佐以美酒咖啡,就着这片美景微醺,眼前的野花,这一片花光媚眼,蝉嘶长堤暮,此景只怕役损词客。或者可以闲对一片树林,停灯向晚,抱影一宿,无眠。或者,一枕清宵好梦,满目淡烟,林木潇潇,襟袖依约,带风微香。这浪漫的样子原本就是一篇唯美的诗歌散文。
我走过木瓜园小径,和园里劳作的乡亲打招呼,也和路边金果满枝的木瓜招手致意。我们有时聊几句天,有时一句话也不说,微笑是我们的共有表情。每当木瓜成熟时,一拨拨村外的人来到村里,一下子变得热闹了,大家赞美着红艳艳的木瓜花儿,采摘着金黄的成熟饱满果子,吃着让胃口大开的木瓜煮酸辣鱼,不管是花儿还是木瓜果也变得有了情意。
我就这样在村里随意走动,一直走到星光满天。蓦然回首,又一次听到木瓜在风中细语和欢笑。
记得去年木瓜成熟时,我住在大庄村。第二天,天微微亮,我来草海湿地边木瓜林时还有点睡意朦胧。突然听到水的哗啦声、交谈的窃窃声,从湿地南边的一片密林丛中传来。走近,却看不到人影,大概是有人在采摘木瓜。果然,过了一会儿,从湿地里划出一条小船。船一靠边,满满的一船熟透了的木瓜硕果上岸,船尾大哥把船停妥当,往岸上抬运一框框木瓜呢!
这是大庄村村民生活的写意,是一早一晚的生活小插曲,闲适从容。
质朴的生活最具诗意,原生的山水最是亮丽。诗意田园大庄村,它的美,美在古朴,美在纯净,美在自然,美在没有添加任何修饰,一切都是原生态,人间仙境一般,让人只去一次,便会把心悄悄留在那儿,再也不想走了。
湖风拂过,伴着淡淡的炊烟味道,将我的思绪从回忆中拉回。还未离开,我已在心底期待着与木瓜林海中的大庄村的下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