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刚
1983年7月15日,曾参加抗日战争、支援越南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共左江工委(地委)军事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司令员,具有中国共产党党龄47年,为左江地区解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莫一凡,在广西南宁病逝,享年71岁。
“一个坚贞不二的革命者”,这是路璠对莫一凡一生的中肯评价。路璠曾任中共广西省农委委员、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与莫一凡相知甚深。
红色家庭闻名柳北地区
莫一凡(1912—1983),原名莫蕴蕃,曾用名陆华、莫一帆,广西融县北山村(今融安县潭头乡岭背村北山屯)人,家境殷实。莫一凡的父亲莫伯贤早年毕业于设在桂林的广西优级师范学堂,先后担任中学教师、融县团务总局(后改为民团司令部)局长、融县地方财务局局长等职,1935年弃政经商,1944年回家务农。他虽为国民党政权做过事,但思想开明进步,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颇有声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莫伯贤支持子女投身革命。九口之家,就有6人系中共党员,长子一凡、次子秉凡(丙凡)、次女莫玉珍(丁友平)先后奔赴延安,于1938年入党;三子止凡1940年在融縣中学读书时入党,后来成长为柳北总队第二大队政委;三儿媳苏健行、三女莫玉兰分别于1945、1949年入党。在20世纪40年代,莫伯贤的家是中共融县地下党长期活动的据点和柳北总队第二大队指战员常居之地,是柳北地区著名的红色家庭。由此,北山村成为柳北地区著名的红色堡垒村,柳北地区第一个村农会、第一个村妇女会、第一支村武装民兵队、第一支代号为“江猛”的武工队,都在北山村诞生。
莫一凡的母亲欧阳妹运,1934年4月因病早逝。其继母黄秀莲出身贫苦,待人热情,掩护每一位到家的地下党干部和游击队战士,为他们洗衣做饭、站岗放哨。
莫一凡7岁开始,断断续续在本村小学和邻村私塾读书,1928年春考入融县中学,与同班同学路伟良(杨江)、路璋交往密切。他热爱学习,课外喜欢看侠义小说,经常为书中侠义人物的正义感和冒险精神所感动。
桂林求学秘密加入中共
1931年春,莫一凡到桂林高中就读。1934年秋,莫一凡考上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就读于第3届(师专5班)。1935年9月,在首任校长杨东莼辞职后不久,该校由进步学者、教务主任陈此生主持校务工作,继续聘任陈望道、马哲民、邓初民、夏征农、杨潮、施复亮等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为教员。这些教员以职业为掩护,开展以培养革命新人为主的革命教育活动,学校进步、民主气氛浓厚。1936年6月,广西师专并入广西大学,改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同年秋,文法学院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路璠先后担任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
到校不久,莫一凡结识了比他高一届的融县老乡、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陶保桓。陶保桓是1936年夏至1937年秋在桂林、柳州一带非常有号召力的中共党员。在陶保桓的教育帮助和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莫一凡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积极参与关于民族存亡和国家发展前途的探讨,踊跃投身各种抗日宣传活动。
1936年春,莫一凡加入中共地下党秘密外围组织“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后更名为“抗日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中共的抗日爱国主张;当年“六一运动”(也称“两广事变”)时,莫一凡与10多名同学到河池县(今河池市金城江区)开展反蒋抗日宣传活动,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在学习和实践中,莫一凡逐步认识到,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需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8月开学前夕,经陶保桓介绍,在桂林市五美路易凤英(桂林女子中学进步学生)家里,莫一凡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表示愿意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随后,他和融县同乡周甲铭(蒙谷)、路璠分在一个党小组。
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联系桂林女子中学易凤英、蒋奎、蒋志明、何佩珍等学生运动骨干。莫一凡利用周日与她们会面,推荐阅读进步书籍,指导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方式方法。
1937年8月底,陶保桓在柳州中学被国民党广西当局特务逮捕,随后押往桂林,囚禁于警备司令部。
莫一凡获悉后,不顾自身安危,与周甲铭一道给陶保桓送去洗漱用具,但是探望请求被国民党特务拒绝。9月17日,陶保桓被敌人残忍杀害,莫一凡、周甲铭、何庶民以及陶保桓的亲属前往桂林旧飞机场附近公路旁陶保桓遇难地点,收殓烈士遗体,妥善安葬。他们发现烈士的10个手指头都有寸钉大的深洞,显然是被国民党特务用竹签慢慢地刺进去再拔出来后留下的伤痕。为了揭露敌人的野蛮暴行,莫一凡借来照相机,将现场一一拍照。烈士的鲜血,更加激起莫一凡对敌人的仇恨和斗争的勇气。
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莫一凡参加第二届广西学生军,先集中在桂林李家村训练1个多月。12月14日,在桂林两万多名各界群众的欢送中,由280多名青年学生组成的学生军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前线。
12月28日,学生军到达武汉后停留近两个月。其间,莫一凡经常与学生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周甲铭和其他进步学生交流看法、统一行动,积极参加“保卫大武汉”示威游行、献金抗敌活动,组织慰问广西重伤员,开展街头抗日宣传活动,聆听周恩来对学生军的讲演,加深对抗战形势和国共合作的认识。他曾秘密联系去延安,因故未能成行。
1938年2月,学生军到达河南省潢川,莫一凡与文法学院的多数同学被分配到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莫一凡任中队政治指导员。3个月后,青年军团改为第五战区地方工作队,莫一凡先后担任政治工作总队第六中队队附、队长。他在河南信阳、湖北应山一带团结抗日进步人士,并与新四军信阳挺进队联系,协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莫一凡在兼任湖北应山县游击司令部副司令时,曾将所属中队两名通敌罪犯送到新四军信阳挺进队审讯处决,清除队伍中的反动分子,同时准备将队伍拉到新四军。1939年秋,由于与新四军交往密切,莫一凡被国民党特务告发而被免职,其指挥的应山县游击司令部所属中队也被遣散。在此情况下,莫一凡便离开部队回到广西。
1940年2月,莫一凡参加国民党当局开办的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第一七五师五二四团担任少校政治指导员。当年6月,五二四团从廣西武鸣开赴绥渌、扶南(今扶绥县)一带对侵华日军作战。莫一凡负责动员当地民众帮助部队运输粮食、抬担架、当向导,排解军民纠纷;在部队中进行战前动员,强化战斗精神。1941年冬,部队移驻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市)、防城,担任沿海警戒。
此时,部队中部分军官贪污腐化,走私成风,但莫一凡洁身自爱,绝不同流合污。他的同事覃铁夫(解放战争时期任河池县独立营营长)在其回忆录《坎坷人生不言愁》中谈到,当时担任五二四团上尉宣传干事的覃铁夫,受命出任由驻军和钦县警备队联合组成的钦县水、陆两运联合检查所所长,负责打击走私活动,有一次扣留了师长亲戚的走私物品,被团长责骂,事后向莫一凡汇报时,莫一凡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事你没有错,我们支持你。”
1942年8月,因不满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莫一凡辞职返回融县。10月的一天,莫一凡在融县和睦被融县某警长扣留,幸获同学龙光掩护逃脱。
前往平孟支援越南革命
1943年8月中旬,莫一凡在北山村避难,中共融县地下党负责人梁林通知他前往中越边境平孟山区从事农民运动。他由中共柳州地下党交通员覃绍彰护送到柳州后,又花了10多天时间,只身步行到达镇边县(今那坡县)平孟乡,先与梁游对接上联络暗号,经梁游安排与杨烈会面。
杨烈、梁游等中共党员在平孟山区开展革命活动时,与越南独立同盟(以下简称“越盟”,1941年至1951年间越南的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的黎广波、黄国云、陈山雄等人结交甚密。应越盟的请求,9月中旬,杨烈派遣有军事工作经验的莫一凡到越南北方,帮助越盟举办军事训练班,筹建越南解放军宣传队和越南解放军。
到越南后,按越南革命干部以一个字为名的习惯,莫一凡先后改名为华、陆(1947年回国后改名陆华,1950年因与龙州军分区同事同名,改用原名莫一凡)。不久,越盟在离朔江县城不远的大森林里举办军事训练班,由越南方面在中国读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广州起义的黎铁雄担任班主任,莫一凡任军事教员,黎广波兼翻译。30多名学员多为越北各地地方干部。军训班除进行操练,也听由莫一凡主讲的《游击战术》。莫一凡重点讲解朱德关于抗日游击队战术方面的有关论述以及自己的学习、实践体会,要求学员结合越北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第一期军训班结束后,学员奔赴越北各地宣传,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此后,军训班相继举办了5期,后3期由莫一凡全权负责。
莫一凡在越南期间,不仅为越南人民的独立解放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还历任越南解放军谅山支队军事指挥员、谅山省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和越南第一、第十二战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直接参加了越南人民的抗法、抗日军事斗争,与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黄文欢、武元甲、黎广波等结下深厚情谊。1949年8月参与护送莫一凡到越南参加军事会议的凌权,在其《龙州往事·回忆左江革命斗争片断》中这样描述莫一凡与胡志明主席走出会场时的真实情景:“他们犹如久别重逢的战友,谈笑风生,十分亲切愉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文欢、武元甲前往北京,路过南宁时,总要请莫一凡和其他几位中国同志来见面,叙一叙“同志加兄弟”之情。1983年7月,莫一凡病逝,黄文欢发来唁电,表示沉痛悼念;次年10月,黄文欢到广西访问期间,慰问莫一凡的妻子曹健及子女,深情回顾与莫一凡在过去艰苦斗争岁月的共同战斗经历。
在驻越工作期间,莫一凡兼任中共桂滇边特支委员、中共桂越边临时工委委员等职,不时回国,和梁游、邓心洋等领导桂越边区的革命斗争,在镇边、靖西等县建立、扩大中共组织,发展了大批秘密农会,开展武装镇压当地恶霸、反动分子的斗争。1945年2月下旬,莫一凡率平孟山区农会武装,配合越南革命武装,攻占越南高平省朔江县城,消灭驻城日军,缴获一批武器、弹药。越方分给中方7支法造步枪和350发子弹。这些枪械成为1947年中共靖镇区工委建立武装基干队、发动平孟起义的主要武器装备。3月1日,莫一凡组织镇边县平孟乡、靖西县葛吞乡农民武装100多人,奔袭靖西县葛吞乡耐守邦村(今靖西市吞盘乡弄乃村),处决了反动村长隆成荣等人,迫使该乡保安队停止对农会的武装镇压。
驰骋左江开展武装斗争
1947年7月,莫一凡回国,先后担任左江工委(地委)军事部长、左江部队指挥部指挥员、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司令员等职务,主要负责军事指挥工作。
莫一凡经常深入一线指挥战斗,在他看来,共产党部队的干部靠前指挥,所以能打胜仗。1948年6月13日,莫一凡和桂滇边部队第一支队队长林杰组织部队,在龙州水口乡八角山伏击,全歼水口对汛分署巡逻班,毙敌7人,伤敌2人,俘敌2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8支;6月20日拂晓,袭击水口对汛分署,毙敌连长和汛署主任等官兵10人,俘敌20多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20多支,电台、军用品一大批。1949年3月,莫一凡率领左江主力部队100多人,在雷平县独立大队和上甲武工队配合下,在雷平县宝圩乡上甲那排村(现大新县宝圩乡板六村那排屯)伏击国民党芦堪宝联防队,击毙敌联防队长梁中枢等5人,俘敌20多人,缴获长短枪24支。6月中旬,莫一凡带病指挥龙州县独立营,在越南友军配合下,围歼水口、独山一带之敌,计毙敌70多人,伤敌20多人,俘敌15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1挺、迫击炮1门、步枪160多支以及一批军用物资。
在指挥作战的间隙,莫一凡多次主持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给学员上课,为左江地区游击战争培养了数百名军事骨干,有效提高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作战能力。1948年初,国民党当局勾结侵越法军,联合围剿左江游击区,左江部队机关后勤给养十分困难。莫一凡兼任当年3月成立的左江部队指挥部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部队经济活动的领导工作。他指导财经委员会经济组管理边境贸易,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商品进出口经营活动,较好地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戎马倥偬之中,莫一凡坚持写《战斗日记》,记录每一次作战简况,分析总结经验。此日记后来交给了云南军区战史编辑室。
解放战争期间,左江支队共进行战斗260次,毙敌503人,伤敌550人,俘虏敌人721人,争取国民党地方武装投诚起义53起2100多人,共缴获火炮5门、轻重机枪78挺、长短枪3334支。莫一凡在其《左江地区武装斗争》中指出:“左江部队是一支壮族人民的子弟兵……这支部队土生土长,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经得起困难考验,根深蒂固,不怕挫折。”到左江各县解放前夕,左江支队由1947年8月发动武装起义时不足300人,发展成为以壮族子弟为主体的共有3个主力团19个县独立营(县大队)计6300多人的人民武装队伍。
原中共左江工委(地委)书记、左江支队政委黄嘉在其《纪念陆华》一文中,称赞左江支队“打出了左江游击区的好态势,并最终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了全左江……陆华作为左江支队的主要军事指挥员,忠于职守,尽了全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莫一凡细心实在,乐观冷静。他的警卫员卢兰回忆,莫一凡在战争年代特别重视情报工作,每次战前都要求侦察员准确、严谨地汇报详细敌情,以便制定、调整作战计划。在指挥作战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他都保持精神饱满,泰然處之,面带笑容对待现实。
严于律己待人淳朴真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莫一凡历任中共龙州地委委员、龙州军分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西军区军政干校第一大队大队长、广西军区转业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校长、柳州广西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校长、广西国防体育协会副主任、桂林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区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
莫一凡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战争年代常年活动于大山森林中,生活环境恶劣,医疗条件极差,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导致他后来患上严重的哮喘、头痛等疾病。他晚年由于患病需要治疗,同时还资助有困难的战友,以致经常靠借钱才能维持正常开支,去世后家庭负债数千元,路璠了解情况后潸然泪下……
莫一凡关心同志,与战友之间感情淳朴真挚。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革命事业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干出来的,而是上下一心,共同协力,大家动手创造出来的。他没有丝毫架子,喜欢和战士、群众拉家常,讲形势。1949年6月,龙州县民主政府副县长虞克韩在独山之战中不幸牺牲,负责作战指挥的莫一凡交待容沙(时任中共龙州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水罗区委书记)代表县委主持虞克韩的追悼会,并做好烈士妻子的安抚工作。同月29日,莫一凡与黄河(黄嘉)、梁游签发了中共左江工委、左江部队指挥部联合通告,追认虞克韩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80年春节,莫一凡挥笔赋诗:
革命长河曲折流,
长征迈步始从头。
万水千山无所惧,
不到长城誓不休。
这是他参加革命后数十年丹心向党、赤诚为民、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