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细密的关怀

2021-01-22 01:58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态价值观心理健康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再出新策,其中有诸多亮點,如要求心理健康测评常态化、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与教育活动、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出现厌学、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变革、家庭关系与学校教育的综合影响。移动互联网带给中小学生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世界,人口流动常态化背景下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都让中小学生对成人世界的初步认知大大提前了。在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正确的价值观时,西方文化背景的多元价值观迅速涌入,碎片化的认知方式使他们容易与同伴、家长和教师形成文化和心理代沟。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上容易出现心理矛盾,甚至衍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面对当下严峻的情势,如何作出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呢?

第一,扭转传统观念,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更多关爱,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回避,尤其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需求应予以更多关注。第二,学校和家庭是早期识别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中小学生一些内隐的心理行为或异常的外显行为及其变化。第三,加强学校、家长、社会的有效沟通与多方联动,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大多可追溯到其更早经历的生活事件,家校有效沟通是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同时也应适当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加以辅助。第四,有计划地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和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第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形成积极良性的氛围,在学生有需要时随时、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作出专业判断后及早干预、跟踪和治疗。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王学男/文)

猜你喜欢
常态价值观心理健康
我的价值观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智珠二则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